浅谈明清时期的晋商会馆及其在晋商文化中的历史价值
2017-05-08侯可
侯可
摘 要:明清时期,晋商会馆作为山西商人在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建立的协商议事、传递信息、开展联谊聚会、举办节庆娱乐等活动的场所,在地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简要阐述了晋商会馆的起源分布、功能作用及其文化內涵,说明了晋商会馆在晋商文化中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晋商会馆;晋商文化;文化内涵;历史价值
中图分类号:F7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6.068
前不久,笔者在朋友家里看到一组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晋商会馆图片,颇感新鲜。大概出于山西人的缘故,笔者竟然对山西商人曾经在外地所建的具有山西特色的晋商会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跑到图书馆借回了几本有关研究晋商的书籍,又抽空上网浏览了一下全国各地现存会馆的情况,觉得晋商会馆作为晋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值得山西人,特别是我们这些搞文字的人去深入研究和探讨。基于这样一种心理,笔者便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写成了这篇短文,主要是想谈谈晋商会馆及其在晋商文化中的历史价值。
1 晋商会馆的起源与分布
晋商会馆是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在全国各地以及有商业贸易的一些邻国,为远离家乡、闯荡商海的同乡同行修建的协商议事、传递信息、开展联谊聚会、举办节庆娱乐等活动的场所。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初中期就已有会馆在京城兴起,主要是为山西的官吏乡绅赴京城办事提供临时居所,也为赶考的山西举人提供生活等方面的便利和关照,因此,当时的会馆也被称作“官绅会馆”和“科举会馆”。但处于士、农、工、商末尾的商人是不可以入住的,可见商人当时在世人眼里的地位并不是很高。随着明朝中叶商业的迅速崛起,各地囊丰箧盈的商人们为了在外地有一个歇脚逗留的地方,便采纳与同乡商人集资的办法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会馆。于是,在京都和几个大城市的街巷,各地专门服务于商业的大小会馆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晋商会馆就是从这一时期由无到有发展起来的。
进入明代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我国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商界的竞争日趋激烈。其时,尽管山西的盐商、粮商、茶商、布商、票商等遍及全国,甚至远涉俄罗斯、日本、印度和东南亚等国,并且各类生意的走势都基本保持着平稳状态,但他们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从长远的利益出发,把扩大竞争市场、吸纳新知识新观念,作为发展的走向和在省外立于不败的关键,想到了与同乡商帮联手出击,在更大范围内,发展和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于是在不断拓展生意的同时,他们便捷足先登,在省外大力发展会馆。其态势,不仅仅局限于京城和几个大都市,而是在全国的各大中城市和一些商业发达的重要城镇都有置建,最后发展到凡有山西人聚集的地方都建有晋商会馆。
据《新增都门会馆》《顺天府志》《清稗类抄》中的详细记载来看,清末时在全国各地的晋商会馆数量庞大,仅北京的晋商会馆就有40余所,占北京各类会馆总量的一成多,按地理方位盘点,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几乎无处不有。据不完全统计,除前述地区之外,晋商各路商帮(即泽潞帮、临襄帮、太原帮、汾州帮、票商帮)所建的会馆,主要分布于天津,山东济南、恩县、东阿,辽宁沈阳,黑龙江哈尔滨,河南郑州、洛阳、开封、浙川、舜阳,湖北汉口、锤祥、当阳、郧西、随州、江陵、公安、沙市,江苏南京、盛泽大馆圩、盛泽西杨圩,上海,浙江杭州,广东佛山、广州,湖南长沙、湘潭,安徽涡阳、芜湖,重庆,四川成都、灌县,云南昆明,贵州贵阳,福建福州,广西南宁,青海西宁,新疆巴里坤,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多伦诺尔等地。还有资料显示,在俄罗斯、日本等国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也建有晋商会馆。可见其涉猎地域之广,非同一般。
据了解,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大、中、小型会馆有40余座,其建筑面积大小不一,最大的两万多平方米,最小的五六千平方米,一万多平方米的居多,均为明清建筑。而且建筑艺术(包括三雕艺术)都十分精美,不亚于山西晋中各大院的建筑品位。尤其在建筑的构造和装饰上,有的雄宏气派,有的玲珑秀美,还有的兼融南北情调,优雅别致。可谓形式多样,各有千秋。这些现已被所在地的政府作为文物古迹保护了起来,并且分别被列为国家和省、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晋商会馆的功能与作用
晋商会馆是山西商人在异地他乡建立的特殊驿站。其功能与作用,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8个方面。
2.1 联谊聚会
作为商人,由于常年在外奔波,人地两生,无依无靠,难免思乡念亲。而会馆是同乡商人相互联络友谊,交流感情,建立互信,增进往来的场所。因此,随着时间的增多和生活各方面的需要,便成了大家在异地生存的活动中心和精神家园。
2.2 协商议事
大家定期或不定期地聚会在一起,不仅可以加深往来,增进友谊,同时,还可以围绕一些商业的重大贸易、重大活动及所遇到的重大问题,共同协商,共同议决,共谋发展。
2.3 互通信息
商场如战场,商家日常所面临的形势瞬息万变,如果没有可靠的信息来源,很可能会失掉商机甚至招来风险。而商会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渠道。同乡商人时不时地聚在一起,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还可以互通商情,互通有无,从而达到稳定发展的目的。
2.4 维护利益
维护利益即维护同乡商人和同行的利益。面对日趋竞争激烈的商品经济形势,同乡商人无论从联络感情还是商业经营,都需要有一个组织来加以连接,而以地域组织建立起来的会馆,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既有效保障了同乡商帮与其他商帮间的公平竞争,又具备了抵御官府不法之徒和社会黑恶势力勒索敲诈的能力。据说曾有一家在北京经营桐油的山西商行,通过商会对当地官府的强烈抗议,制约了牙行的无端勒索。这便是商会维护同乡商人利益很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
2.5 监督管理
据载,各地山西商会的经营管理基本上都很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建有明确的章程和详细可行的行业规章。②组织周密,纪律严明。规定凡自愿入会的商家,都要严格履行会馆的章程和行业规章,并要求不论在任何时候,每一个商行、分店及每一个商人,都必须树立“商德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做到不欺民、不骗民,公平买卖,取信于民。③统筹监管,奖罚分明。在平时实行监督管理的基础上,每年年底,各会馆对所属商行的经营行为,都要进行一次全面评议。其目的在于规范行为,整肃风气。具体做法是,根据评议结果,对于有违规行为的一些商家和个人,绝不庇护,都要视情节处以罚金;而对于经营商风和信誉好的商家和个人,将从所收回的违规罚金中,按规定比例抽取一部分作为奖励金,给予奖励。由于监管到位,赏罚严明,各商家在平时的经营活动中,基本上都能照章行事而取信于民,因此普遍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6 拜神祭祖
当时的山西商人,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不同,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因此普遍存在封建迷信的思想而信奉神灵。于是在建立会馆时,便将他们所崇拜和信仰的神位设于其内,定时组织祭祀和叩拜礼仪,以满足他们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发财的心理。同时,还有少数会馆将所属商家会员的宗祖姓氏或宗祖牌位,集中陈列于内,供同乡商人清明等时节祭祖敬宗,以慰藉他们在外思乡念祖的心理。
2.7 节庆娱乐
节庆娱乐即组织传统节日和商业庆典娱乐活动。据载,每逢春节(包括各地大型集庙会)和商业庆典活动,商会都要集资邀请老家的山西梆子戏班前来唱戏,以此来娱乐或庆贺。这也是山西会馆与众不同的一个特点。
2.8 施善行义
施善行义即针对同乡商人在外所遇不测的一些事件,实施救援救助,一方面对受灾受难者施以钱物,助他们度过难关;一方面帮客死者料理一切后事,以使受难者有望、客死者无虞。这一行为,一直备受在外商人的称道。
3 晋商会馆的文化内涵
3.1 建筑文化
晋商会馆是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很多会馆随着历史的变迁已不复存在,但今天各地保存下来的每一座会馆,都是晋商昔日辉煌的见证,同时也折射着“艰苦创业、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忠义诚信”的晋商精神。它们同晋商的王家、乔家、常家、渠家诸大院一样,作为晋商文化的载体,本身就涵盖了历史的、建筑的、民俗的以及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文化内涵,并具有鲜明的晋派建筑艺术特色。如北京的平阳会馆、内蒙多伦的山西会馆、辽宁沈阳的晋阳会馆、河南洛阳的山陕会馆,以及山东、江苏、湖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幸存下来的晋商会馆,无一不是山西本土建筑样式和风格的再版。并且每座会馆的一个突出的标志是,几乎都建有山西特色的戏台。由于建筑自身的文化含量涉及面较广,所以许多专家学者便将其列为会馆的一大文化内涵。
3.2 商业文化
位于各地大大小小的会馆,曾经均由山西商人自主经营,而且他们对会馆的经营管理都很有一套。表现在:一方面建有明确的章程和切实可行的行业规章;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积累并总结出了一套对商家和商人全面监督管控的约束机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长期与商帮同行和客户的贸易往来中,始终奉行“忠义诚信”“取信于民”的经营理念,形成并保持了商人起码的商业道德品格。这一特点后来被总结为晋商的商业秘诀和经营之道。
3.3 演艺文化
这是山西会馆的一个鲜明特点。即每逢春节和各地大型集庙会及商业的庆典活动,各地会馆都有集资唱大戏的习惯,而且一般是聘请家乡的山西梆子戏班前来演出。当然,有时也邀请当地戏班演出或与山西戏班同台献艺。届时会邀请同乡和当地的同行及客户一同观看,一同娱乐,并且有的会馆还借机设宴答谢宾客,以加深日后與商家客户的友好往来。据说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不少于两次。
3.4 饮食文化
会馆作为山西人在外开办的一个综合服务于商业的机构,自然会将本土的饮食习俗与生活习惯带了过去。譬如:山西人爱吃面食,爱吃老陈醋,喜欢饮用家乡人自己酿造的汾酒等等。这些虽是山西商人自身的一个饮食习惯,但由于长期与异地商人和朋友往来之故,便在不经意中影响了他们,而且由他们又传到了民间。奇怪的是,他们和当地百姓对山西形形色色的面食和独具风味的老陈醋、老汾酒,不但颇感兴趣,而且特别喜欢,并且还有不少人通过会馆,聘请山西的厨师和老陈醋、老汾酒酿造行的师傅,前来教他们制作面食和传授酿醋酿酒技术。后来山西的面食和老陈醋、老汾酒之所以驰名海内外,与当时各地山西会馆的引荐和推广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饮食文化也是山西会馆不可忽略的一项文化内涵。
当然,除上述列举的外,还有其他文化成分,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4 晋商会馆在晋商文化中的历史价值
从以上晋商会馆的起源分布、功能作用以及文化内涵分析来看,其在晋商文化中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对地域文化的广泛传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对国内商界的经营文化起到了表率作用
这与山西商人创业的进取精神、敬业精神和群体精神是密切关联而不可分割的。其中最为可贵的一点,是不怕吃苦的拼搏精神。即他们经商创业,从长远利益出发,脚踏实地,敢于冒险,知难而进,毫不退缩。而且从其在全国各地以及国外修建会馆的举动,足见晋地商人的雄韬大略和远见卓识。尤其是他们最终走向成功而凝练出的“晋商精神”和在生意场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忠义诚信”“取信于民”的商风商德,不仅激励了古今中外商人奋发图强的意志,而且对今天我省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4.2 为发扬晋派建筑文化发挥了作用
目前,晋商会馆虽多数已不复存在,但幸存者如前所述,依然遍布全国的大部分省份,并且基本上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保护,成为山西在国内引以自豪的一个标志。据有关信息透露,这些会馆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内涵,不仅深得各地人们的青睐,而且越来越受到了国内外建筑专家的关注。
4.3 对发展山西戏曲文化影响深远
前面说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山西会馆内基本上都建有戏台,这是源于山西人爱看戏。不过也有一种说法,即山西地方大户商人每年都有给神灵献戏的传统习惯,因此,当时在会馆内修建戏台也不排除这个原因。另外,山西人的戏分口味,主要是喜欢山西梆子戏曲,觉得过瘾。所以,每逢过年等传统佳节和商业庆典活动,各会馆都要聘请家乡的戏班前来演出。并且为了迎合各种人的口味,还经常邀请异地戏班与山西戏班同台竞艺。这样便为山西戏曲和各地戏曲的交流创造了条件。可以说,这一方式,对内外戏曲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说,明清时期,在内蒙、河北、宁夏等地,由于当地人十分喜欢山西梆子剧种,民间还有人通过会馆聘请到山西戏班的师傅办起了晋剧戏班,一直沿袭了下来,至今在这几个省份仍有晋剧团存在。
4.4 对推广和弘扬山西饮食文化起到了传播作用
有资料可查,山西的面食、老陈醋、老汾酒在各地会馆相继推出以后,不仅很受欢迎,而且其酿造技术得到了众多同行的关注。后来各地的酿造商通过所在地山西会馆的帮助和引荐,与山西老陈醋、老汾酒酿造行多有合作往来,并在山西酿造师的帮助下,研制出了一批适合当地人口味的陈醋和酒产品。其中驰名中外的河北与河南的烧锅酒、新疆的代酒、贵州的茅台,以及不少地方的陈醋,都是按照山西汾酒和陈醋的酿造法研制出来的。可见晋商会馆对饮食酿造文化的传播作用和影响之大。
4.5 是晋地商人与异地商人交流融合的纽带
会馆是山西商人和异地商人交流往来的重要场所,因此,山西商人便利用这一平台与异地商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由此不仅使自己的经营智慧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使 “忠义诚信”“取信于民”的为商之道和所凝练的“晋商精神”更为世人所瞩目,成为今天国内外商海领域研究探讨、学习借鉴的典范。
5 结束语
晋商会馆,作为晋商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产生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及其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