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市体育公园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

2017-05-08姚霞周文来

军事体育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扬州市扬州市民

姚霞,周文来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体育部,江苏 扬州 225009)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绿色、环保、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加入体育健身行列的市民越来越多,随之对公共体育场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十二五”期间,扬州市全面展开了体育公园建设,对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进行了提质加密,加强科学规划,凸显扬州特色。截止2016年年底,主城区实现体育公园全覆盖,全市域共有81个体育公园建成开放。今后扬州市还将高标准打造5大核心公园、50个社区公园、50个“口袋”公园,确保到2018年,全市各类开放式休闲体育公园总量达到120个[1]。扬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推进体育公园体系建设、打造健康中国扬州样本的口号,已取得骄人的成绩。2016年8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以“扬州:休闲公园为百姓量身定制”为题,聚焦扬州公园体系建设[2]。去各个体育公园运动健身,已成为当下扬州市民运动健身的新潮流和新习惯。我们可以预见,体育公园的建设、运营与管理将成为扬州市政府和群众持续关注的热点[3]。

体育公园是体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生态、卫生等标志性、功能性,以体育为特色,服务全民健身为目的,集体育运动、康体养生、娱乐休闲、观光旅游、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活动场所[4]。

基于体育公园的影响度及地理位置考虑,本文选取了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和李宁体育园这两个体育公园进行研究。坐落于扬州城北的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传统建筑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扬州市首个以体育健身为主题规划建设的公园;而位于广陵新城的李宁体育园,则是目前扬州功能最先进、设施最齐全的现代化标准的体育公园。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和李宁体育园内健身市民。问卷对象中,年龄为18~30y的占人数比例的19.5%,31~45 y的占35.0%,46~60 y的占32.2%,60 y以上的占13.3%,对象选择尽量做到兼顾各个年龄阶层;其中男性人数比例为52.6%,女性人数比例为47.4%,也说明在体育公园内健身市民男性人数稍多于女性。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2017年3月—2017年8月,在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和李宁体育园进行随机抽样并完成问卷调查。问卷的时段选择上午、下午和晚上,使调研结果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过程中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23份,回收率92.3%。

1.2.2 数理统计法

对获得数据运用SPSS 16.0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2 扬州市民在体育公园内进行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

2.1 扬州市民在体育公园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设置了五个问题,基本情况是:市民每周在体育公园参加体育健身次数统计结果显示,排除天气原因每天参加4次以上、3~4次、1~2次和不参加的分别占分别占8.4%、18.3%、40.9%、27.2%和5.3%,3~4次和1~2次的总共占68.1%,4次以上和每天参加的也占到了26.7%,说明扬州的体育公园在绝大部分市民的健身活动中发挥了它的作用和价值[5];市民在体育公园参加体育健身的时间段统计结果显示,市民健身的高峰期出现在早晨8点之前和晚上18点后,分别占总人数的34.7%和44.9%,在8:00~18:00时间段进行锻炼的仅为20.5%(节假日除外),且下午时间段人数明显高于上午时间段,这与市民生活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市民在体育公园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统计结果显示,强身健体、调节身心、减肥塑身排在市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动机的前三位,可见如今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下,健身理念深入民心,市民都非常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市民在体育公园健身活动项目统计结果显示,扬州市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球类运动、跑步类运动、游泳、器械类运动、音乐舞蹈类等,分别占64.1%、44.9%、43.0%、33.7%和30.0%(本项为多项选择),不仅说明常规的健身项目在市民中比较受追捧,且跑步类运动、音乐舞蹈类等项目均不受场地设施的限制,在群众中较好开展;市民希望建设的主题体育公园情况统计结果显示,扬州市民希望建设的主题排在前两位的是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主题和环保、科技宣传活动主题,分别占71.8%、和41.8%(本项为多项选择),其次是“不建很多项目、保持自然”占18.9%;其中大型游乐项目只有9.0%的人选择,说明有更多的人愿意亲近大自然,在绿色环境中进行健身活动。

2.2 扬州市民对体育公园现状的评价

表1 市民对体育公园评价项目满意度统计/%

2.2.1 市民对体育公园开设的体育健身项目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表1,以下同),市民对体育公园的健身活动项目在使用过程中有25.1%的市民感到非常满意,35.9%的市民感到满意,27.6%的市民评价一般,而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只占到了调查对象总数的11.5%,虽然只是较小比例,但也需要公园作进一步市场调查,及时调整园内活动项目。

2.2.2 市民对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情况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市民占62.8%,总体上来说市民对扬州市体育公园先进的体育健身设施有较高的认可。

2.2.3 市民对体育公园绿化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对体育公园绿化的评价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的市民占86.4%,由此可以说明体育公园的植物景观情况良好。

2.2.4 市民对体育公园目前的体育健身氛围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对扬州市体育公园的健身氛围的评价中,有74%的市民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说明有一批经常锻炼的固定人群,不仅自己经常参加、还能积极带动身边的人群,形成良好的健身环境。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体育公园的确是市民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人际交往的最佳去处。

2.2.5 市民对体育公园场馆服务收费标准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对体育公园场馆服务收费标准的评价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的市民分别占10.8%、20.7%和23.2%,有35.0%的市民评价为不太满意,10.2%的市民评价为不满意。由此可以说明对体育公园的场馆收费评价一般。从问卷对象反映情况来看,晚上收费高于白天,周末高于工作日,李宁体育园收费有略高于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另外也调查到,体育公园内健身的市民有33.7%没有产生消费,健身跑、健步走或广场舞等集体性运动项目是他们喜爱的健身项目。

2.2.6 市民对体育公园目前的指导服务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体育公园目前的指导服务中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只占到12.3%,而非常满意和满意则有72.4%,可以看出扬州市体育公园中的指导服务工作整体良好。但仍有12.3%的不满意和不太满意,说明工作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仍有待加强。

2.2.7 市民对体育公园目前的组织管理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体育公园的组织管理感到非常满意的为 23.5%,满意的百分比是37.2%,一般占31.3%,不太满意占6.5%,不满意占1.5%。其中满意和非常满意占60.7%,说明体育公园的整个组织管理呈良性发展;但8.0%的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又说明组织管理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公园管理者们去积极改善。

2.2.8 市民对体育公园目前的宣传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对体育公园的宣传评价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市民占12.1%和5.0%,说明体育公园的宣传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多为新闻类信息,体育健身内容提及的不多。

2.3 影响扬州市民在体育公园开展体育活动因素

影响市民在体育公园内开展体育活动既有外界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根据调查得出,影响市民在体育公园进行体育活动的外因主要包括体育器材设施不够完善、场馆内项目收费较高、所住地离体育公园较远等;科学健身知识的缺乏、身体不好运动能力欠缺、工作繁忙没有精力、自身就不喜欢锻炼等是影响市民在体育公园进行体育活动的内因。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健康意识,但是,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和年轻人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一部分人不愿意运动,也是不争的事实。

3 发展建议

3.1 加强体育项目、设施场地的开发

应通过有效的途径去调查市民体育健身项目的需求,在提供必需的健身设施外,积极开发新兴项目,满足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对体育公园体育健身项目的需求[6]。因此,扬州市体育公园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做好群众基础好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其次,根据市民对体育健身项目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更新、增设体育健身项目。对于特殊运动群体,如青少年,可适当开设极限运动区,满足这一健身群体的挑战自我的需求,这样才能体现体育公园惠众的价值。再者,建立系统化的配套服务设施,配套设施设计应趋向人性化。

3.2 制定合理的价格,增加公益性时间

体育公园每年需要几百万至几千万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虽然有政府的大力扶持,但也需要自己经营创收,所以收费标准略高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体育公园是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公益性体育健身场所,是为促进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完善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运行目标的。因此,处理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关系尤为重要。首先,要求体育公园经营者了解市场,制定合理的消费价格,提高现有体育场地的开放率。例如,在特殊天气的情况下,降低场馆收费标准,转移一部分市民进馆活动,既达到了体育公园设计之初的初衷——服务全民,又增加了公园收入。另外,我们可以借鉴上海的黄兴体育园的做法,增加体育公园公益性时间,在体育公园人流量较少的时间段,例如上午8点至下午2点,活动项目只收取成本费用;或者定时开展一些折扣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加入到健身队伍中来,让普通市民享受高水准的运动设施所带来的运动体验,提高了体育公园的知名度,也更好地体现城市体育公园的公益性质。

3.3 建立专业管理团队,走市场化运营之路

首先,健全体育公园员工管理制度。其次,培养大量的体育经营、体育管理人才,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势在必行的。比如开办体育公园管理者学习班,邀请相关专家来扬进行授课,也可以组队外出学习考察,拓宽管理者视野和见解,提升经营体育公园能力,使体育公园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要实现扬州市体育公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走市场化的运营之路。充分利用体育公园的资源,运用各种经营方式,开展多种项目,比如拉动社会捐助、出售各类商品、提供课程服务、发行会员和活动卡等;结合扬州当地文化特色,举办各种文化展览;结合体育商业化的经营项目,出租场地设施,推行赞助计划,不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3.4 加大网络宣传力度

体育公园的社会效益已经毋庸置疑。信息化的社会里,很多人在生活中需要什么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查找。扬州市的体育公园中除了李宁体育园,都没有自己的网络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民对公园的使用,这与体育公园建设系统已经走在全国前列的扬州是不相匹配的。首先做好对内宣传,建立体育公园网站,公园内场地、场馆等信息都可以快捷地查询到;设置公园会员管理制度,定期向会员发送活动信息;增设在线预定场馆功能,方便市民,也节约人力。在市民中形成对体育公园的认同,并且参与到体育公园的活动中来,从而真正受益。二是对外宣传,利用扬州现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宣传资源,树立蕴含体育运动元素的城市形象,吸引周边省市乃至全国更多体育旅游的潜在游客[7]。

3.5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保障机制

扬州市体育公园的目前运行情况良好,体育公园的运行达到了预期的社会效益。但体育公园每年几百万至几千万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也是无法忽视的客观事实。第一,扬州市政府在规划体育公园时应考虑到区域平衡发展的问题,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第二,体育公园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并不矛盾。当地的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都与体育公园有各种关联,必须最大程度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功能[8]。第三,提高体育公园的开发效益,兴建体育公园周边相应商业体配套,利用扬州体育公园分布情况好的优势,从市区到郊区,带动各个区域联动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 结语

国内学者对城市体育公园的各类评价已很多,但从使用者的角度对体育公园进行使用后评估却不多。这造成了体育公园的设计过分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难以提升品质。扬州市的体育公园建设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其体育公园模式为全省甚至全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成为扬州打造“健康中国扬州样本”的新名片。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扬州市体育公园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实践来进一步改善,我们应积极面对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本文以期为扬州市体育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并完善未来扬州市体育公园的发展建设,加深城市生态可持续文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春扬.扬州公共体育走在全国前列[N].扬州晚报,2016-11-01(A02).

[2] 吴涛.生态扬州演绎绿色崛起[N].扬州日报,2016-09-21 (A01).

[3] 徐政榜.天津市体育公园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6.

[4] 李继承,钟贞奇,黄汉莉. 浅析南宁李宁体育公园的建设现状和建议[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48—51.

[5] 吴小彩.全民健身背景下成都市体育公园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6] 董海军,倪伟,俞峰.上海市体育公园发展现状及建议[J].体育科研,2011,32(2):50—55.

[7] 王丽莉,刘英杰,马楠.厦门市体育公园建设发展的SWOT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2(3):45—49.

[8] 林显鹏,虞重干,杨越.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2):3—9.

猜你喜欢

扬州市扬州市民
扬州市新举措助力新安法 新矩阵打造好氛围
南朝古道场 淮东第一观——记江苏省扬州市大明寺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蓮葉田田清風來——记扬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馆
“意义”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