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方式:从小组合作开始
2017-05-07邹权伟
邹权伟
小组合作,即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它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有着275年不间断的办学历史,是重庆最古老的小学,也是重庆市示范小学、全国优秀创新学校。行走在课程改革深水区,我们更多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创新视野下的小组合作。我校曾组织各班制作小组名片,孩子们兴趣盎然,新意迭出:创造出梦幻水晶队、阳光烈焰队、追梦队、浩瀚队等组名。这充分说明,放开手,学生的主体参与就能爆发出正能量。于是我们因势利导,顺学而为,精准聚焦以下几点。
发展理念:全员发展,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它注重参与的过程,要让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经历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赋予了集体每一个成员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我校倡导“学生人人发展,都能发展,各有所长”,就是从大处着眼,细节入手,着眼于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做好五个坚持,即坚持在校10分钟演讲、1分钟书法、大课间中5分钟跑步,在家20分钟亲子阅读、5分钟跳绳。小组合作的潜能表现在学生的口才、艺术、健康、视野、境界等方面,终身受益。家长和社会非常认可这种做法。
学习方式:主体参与,合作探究
主体参与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自主的延续,探究,是合作的精髓,是质疑与创新精神的反映。我校李晓蕾老师在重庆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群文阅读赛课《三个儿子秘密多》,面向巴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采用了创新视野下的小组合作方式,第一环节:相似秘密我发现。第二环节:质疑探究我能行。第三环节:自主评价我创新。可喜的是,学生将课堂所学自觉延伸到课外,主动再度探究与发现,创新的故事在互联网上分享。这种学习方式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仁的认同,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这充分说明小组合作探究就应该“让学于生”。教师的侧重点是小组建设力、组织力、导学力。爱与质量前行就要做好科学加减法。加的是信任、呵护,减的是怀疑、漠视。
课堂结构:先学后教,主体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为此,我们践行“自主学习(自学、小组学)一班级交流一评价升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我校的互联网+融合课堂,践行融入、融汇、融新的课堂文化,在云课堂、慕课、翻转课堂中,学生的课前学习目标明确、课中探究有的放矢,课后延伸兴趣盎然。融和课堂充分发挥学与导的“双主作用”。有了小组合作,学生的先学,让“双主作用”变得更有质量,催生“1+1>2”的叠加效应。
课程体系:拓展空间,开阔视野
学校的融合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课程,为学生小组合作提供了主体参与舞台;语文课程融入了字理识字、读中学写、群文閱读;数学课程融入数学文化、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我校的课程辅助活动,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设置了包括生命、公益、生活、科技、体艺五个类别五十多门课程。菜单式选择,学生分组走班选课,合作探究。其中,生命课程包括生存训练、逃生演练、放生实践、文明劝导等;公益课程包括亲子解说、社会实践调查、社区宣讲、基地教育等;生活课程包括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烹饪技能等;科技课程包括科技模型、科技小发明、园艺种植、机器人、DV摄影等;体艺课程包括田径、球类、武术、器乐、合唱、舞蹈、儿童画、手工、泥塑、书法、楹联等。
目前,我校小组合作已经从课堂,走进社区,服务社会。“靓地板小分队”“小小交通文明劝导队”“阳光志愿者小分队”等爱心小组受到社区、街道的充分肯定。为捐助我区朱杨小学身患白血病的张玉嫵老师,可爱的孩子们利用周末自主组成小分队上街开展义卖活动。像这样的义卖小分队、社会调查小分队、推普小分队、防溺水宣传小分队、亲子解说等小组合作比比皆是。
小组合作激活了学生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良好行为习惯等核心素养的发展。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创新大赛(NOC)连续三届获一等奖,蒋知睿获中国少年科学院科学实验金质奖章,200余名学生获创新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100余名学生获重庆市科技小论文一等奖。学校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教委优秀著述二等奖、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重庆市科普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学校还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等。
最后,借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李·舒尔曼的一句话“教学活动是迄今人类文明的最复杂、最具挑战性、最精妙和令人胆怯的活动”。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做的远远不止这些。路正长,理想的教育,教育的理想,需要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