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与保障机制研究

2017-05-06于文超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6期

于文超

摘要:自200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硕士生尤其是专业型硕士规模快速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创新型人才。本文实证分析了高校硕士生规模变动趋势、地区分布、学科分布情况,并提出了促进高校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现状;硕士生结构;教育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6-000434-01

一、高校研究生教育现状

在改革开放,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本文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提供的相关数据,给出了2009-2013年间中国硕士研究生规模以及专业学位硕士占比变动趋势(见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招生数和在校学生数,还是毕业生数都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在我国目前的制度安排中,硕士研究生主要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其中学术型硕士着眼于培养教育科研人才,而专业型硕士以培养国家亟需的应用类人才为主。同时,中国普通高校专业型硕士绝对数迅速增加,增长率也逐年上涨。其中,招收专硕比从2009年的25.13%上涨到2013年的43.72%,在校专硕比从2009年的17.25%增加到2013年的39.63%,毕业专硕比从2009年的7.83%上升到2013年的35.61%,且这种比例快速增加还是在硕士生整体规模增加的背景下产生的。

二、高校硕士生地区与学科结构

由于资源禀赋、地理区位、政策差异、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相对应地,不同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也明显不同。从2013年硕士生招生数地区分布上看(表2),北京市占比最高,接近14%,江苏省位居第二,接近8%,另外几个占比较高的地区依次为上海、湖北、陕西、广东,这些地区高等教育丰富,诸多985、211工程高校汇集于此,学科门类齐全;相比之下,中西部一些省份如海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贵州等地硕士生招生占全国比例较小,这与上述省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比较硕士招生数地区分布的時间变动趋势,本文进一步将各省份2013年硕士招生数占全国比重与2009年的占比进行了比较。对于大多数省份而言,硕士招生数占全国比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北京市硕士招生数占全国比重出现了明显上涨,而湖北、四川、辽宁等省份硕士招生数占全国之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这一现象与教育主管部门对招生名额和学科设置的调配有关,也说明北京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表3数据给出了中国2013年高校硕士生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分布情况。不难看出,工学占比最高,招生占比达34.6%,在校生占比达35.18%,管理学次之,招生占比达14.08%,在校生占比达14.56%,医学占比位居第三位,招生占比11.13%,在校生占比11.15%;相比之下,哲学、历史、农学、艺术、经济等学科占比较小,其中招生数分别占比0.64%、0.86%、3.60%、3.42%、4.55%,在校生数分别占比0.68%、0.88%、3.37%、3.44%、4.26%,这种学科比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是相适应的。

三、高校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的保障机制

我们将进一步从机制设计的视角为保障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提出对策:首先,强化学科建设。无论是综合性知名大学,还是地方性院校,都需要在学科自评的基础上,抓住“双一流”建设契机,凭借自身历史积淀和传统优势,将强化学科建设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紧密结合,强化学校品牌特色,避免学科重复设置和无序竞争。其次,服务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承担着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之一,高校要注重与企业、社会机构展开协同创新,推进优势互补。最后,推进简政放权。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提升高校办学自主权,让高校在培养方案、招生计划等方面根据自身实际做出相应调整,增加高校办学积极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