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形势下粮食行业的发展机遇

2017-05-06张萍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6期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机遇现状

张萍

摘要:国家财政数据结果表明,当下新经济发展形势已由年增长率9.87%转为7.5%,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式进入平稳的中高速增长期。粮食行业作为我国战略性产业之一,不仅关系公共生产生活,同时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是国家政府重点关注和投资的对象。而要实现“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因此,粮食行业在新经济形势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主要围绕新经济形势下粮食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机遇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共同助力粮食行业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粮食行业;新经济形势;现状;机遇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6-000358-01

前言:农业领域是新经济形势下的重点发展领域,粮食行业也一直是国家新兴投资重点。为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多元化发展,粮食行业产业改革必须采取全局思维,运用创新理念来指导粮食行业在大农业中重新定位,以更好地发挥粮食行业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新经济形势下粮食行业的发展现状

1.供需结构

首先,从粮食需求结构上看,“二胎”政策的开放带动了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新能源产业的全面兴起带动农产品加工产业逐渐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再加上科学膳食观念的全面深入,民众饮食结构逐渐发生转变,更倾向于选择天然无加工的粮食作物,由此使得粮食整体需求持续增长。其中尤以工业消费、饲料消费和口粮消费最为突出,增速分别保持在6.5%、2.1%、1.1%。而三者在消费结构的占比上,主要以口粮消费为首,其几乎占据了整体粮食消费的五成。粮食品种结构方面则依然是稻谷为第一消费品种,占比为四成;玉米、小麦作为主要辅粮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三成和两成。

其次,从粮食供给结构上看,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正常消费,以三大谷类作物为例,2015年我国谷类消费总量为4.79亿吨,而稻谷、小麦、玉米合计产量5.68亿吨,足以满足需求。但上述粮食品种仍然存在一定额度的进口量,目的主要用于粮食储备,平抑国内外价差。

2.种植模式

目前,我国粮食种植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庭承包责任制,一类是国有农场制。其中,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当前粮食种植生产的主要模式。据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本年度经由家庭承包责任制模式种植生产的粮食總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九成。但由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由农民个人为单位,生产规模小,资金能力有限,很难实现种植的规模化和机械化,故而仍停留于“粗放式”的种植生产阶段。而国有农场制种植面积大,且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规模化操作,但由于其在粮食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小,故而并非我国主要种植模式。

3.产业链条

现阶段的我国粮食产业链主要表现为粮食消费普遍性、粮食生产分散性两种形态并存。具体地说,就是家庭承包责任制下生产农户数量众多且种植形式粗放,粮食收购需面对一家一户,无法达到规模效益。而粮食作为低值易耗的生活必需品,除集体单位采购外,大部分的购买对象仍然是单个家庭,由此也就决定了粮食销售具有“终端决胜性”的特点。

二、新经济形势下粮食行业的发展机遇

1.粮食种植逐渐趋向规模化发展,有助于促进粮食产业链的融合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从事农业种植生产的劳动力数量约为2.17亿人,占全国总劳动力比重的三成,但相较于1980年,这一数量已下降将近五成。根据社会学专家分析计算(农业劳动力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参与率×农业就业人口占比),我国于2025年和2035年从事农业种植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将降至1.98亿人和1.53亿人。也就是说,农业劳动力数量将不断下降,再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渐明显,加速粮食种植规模化进程成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改变粮食产业链“消费普遍性、生产分散性”的必然之举。具体地说,种植规模化的推广不仅有益于产业链向上游整合,实现有机结合的产供销一体化,还能够促进更多的粮食企业与“订单生产”相结合,实现“产供销”各产业链相连接的产业化经营,进而加速行业优胜劣汰,提升行业集中度,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2.粮食产区趋向集中化、市场化发展,有益于优化粮食资源配置

新经济形势下的发展战略是以保障粮食总产量平稳增长为主要目标,基于区域实际来动态调整农业生产和粮食结构为辅助手段,推动粮食行业走向产区集中化。也就是说,我国粮食行业未来将继续坚持“比较效益”的规律,进一步向中部主产区集中,包括向国家级主产区和各地区域级主产区集中,由此形成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带。不仅是产业,粮食企业也将同步走向多元化发展阶段,正如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个体、私营粮商等各类粮食企业,纷纷先后调整经营模式与企业架构,争做粮食行业主体。在此发展态势的推动下,我国粮食现货与期货市场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粮食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发挥。

3.粮食行业商务电子化发展,有助于产业链条完整,实现高效益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模式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民众生活,也改变了社会行业产业的发展。粮食行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短时、高效、低成本的交易目标。在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带动下,电子商务与粮食行业的融合发展还将带动粮食种植、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市场竞争走向高级化,将单纯生产能力竞争转向“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创新能力”的竞争,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粮食行业实现提高效益、增加利润的重要战略措施。

三、结语

据国家粮食局2015年度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突破7亿吨,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了1.12%。也就是说,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十二年实现增产,与此同时也实现了农民连续十二年增收的宏观目标。虽然这一数据相较以往,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及产量增速正逐渐下滑,但在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相关资源环境持续开发与保护政策的巩固下,粮食总产量未来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因此,粮食行业应坚持沿着符合发展规律的走向,加大以企业产权为突破的改革力度,在“以人为本”基础上增长效益和提高质量。

猜你喜欢

新经济形势机遇现状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新形势下血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讨
探索新经济形势下创新煤矿职工培训工作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