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解析

2017-05-06覃珍诚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形势可靠性安全性

覃珍诚

【摘 要】虽然国家已经加强了对供用电技术的重视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影响供用电技术的因素有很多,且大多不受人为控制,这对电力企业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加大了难度。本文笔者对新形势下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可靠性

引言:

如今,无论是在工矿企业还是社会大众的生活中,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有增无减,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电力得不到正常供应,那么无疑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总而言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电力,而要想使得电力能够持续稳定的供应,那么就要保证供电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供电设备的质量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供电的运行,如果供电设备在运行中出现问题,那么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影响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工作中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电力在传输和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是电力的稳定性,供电和用电是一体化的,一旦电网设备中间出现问题,导致暂时性的供用电障碍,电力不能持续稳定地传输并转化为制定能力,从而导致用电设备得不到有效运转,生产、生活活动将受牵连处于暂停状态。其次是电流本身存在风险,无论是高压还是低压电流,一旦出现漏电情况或者是电压、电流突变,都有可能导致触电、短路、碰线起火等一系列风险。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是以专业的技术工艺对供用电整个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和维护,减少风险项,提高电网运转效率,可以说供用电技术本身就是电网管理的一种工具,工具越先进、越具实效性,则工作效率越高。在切实防范和处理了相应的风险项之后,确保了电力输送和使用的连续性与安全性,因而使供电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更有自信,能够做到及时有效的布局,提高了企业效益,对于用电者而言,免除了许多生产生活用电的顾虑,从而更加信任电力企业,最终不断稳固供用电的市场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2.用电安全和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2.1影响用电安全的因素

在用电环节多发事故,究其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用电线路及设备存在问题,长期失检,遇突发情况(设备或线路移动、意外碰触漏电部位等),导致触电。②超负荷用电,导致线路瘫痪、短路和设备被烧坏等,轻则危及区域电网正常运转,重则造成生命财产安全。③自动化程度过低,如熔断、电压监控等缺失,不能及时反映出用电情况,也没有有效的用电警报系统。④缺少电力专业人员,用电方案不合理,更有甚者私拉乱接、随意改变电路等,导致供电分配不合理,出现负荷异常。2016年5月30日,沈阳金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金山热电分公司在机组启动切换工业抽气作业中,1号机3段抽气管路膨胀补偿器爆裂,气浪将附近操作阀门的作业人员冲到零米地面(落差6.5m),造成1人死亡。用电环节安全防护、管理检查和设备自身的科技含量都关系到用电安全系数。

2.2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①自然灾害。如暴风、骤雨、冰雹、洪水、霜冻、地震等自然灾害,一系列不可抗力迫使电网故障或中断。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先后出现4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遭遇了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由于暴雪、冻雨导致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输变电线路出现大范围的断线倒塔事故,造成大范围大面积停电限电。②设备。如配电网设备老化,更新换代不及时,或者是由于检修间期内出现故障,配备设备时存在一些不兼容情況,不能第一时间发现。③工程建设和例行检查及突发事故下的停电处理。④检修和日常监管力有未逮,某些供电隐患难以完全掌握。

3.目前供用电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供用电技术存在的问题

①检查维护不到位。对于城区、郊区而言,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容易进行排查检修,但是电网情况相对复杂,往往出现问题后需要进行反复排查才能找到症结所在,而日常检修则由于线路限制,只能对一些关键点如中转设备进行检查,因此未排查的线路风险性更高。而农村地区,则由于线路过长,难以全面监管。②配套机制不完善,受经济、环境、人员等限制,在制定管理方案时难免受到一些局限,因而缺少一些专门的管理运作制度,例如响应突发事件的预案,内容过于一致,缺少应有的变通性。③知识技术未普及,相对社会发展显得较为滞后,过于追求日常生产,在人员团队打造方面涉及新知识、技能普及的安排相对较少,且普及效果不佳。而对于广大的用电群体,没有进行系统、专门的宣传教育,致使许多人尚处于相对盲目用电的阶段。

3.2提高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①加强检查维护工作。重视日常检修工作,调整检查周期,建立日常检查与维修档案,根据周边情况、历史问题发生率、电网建成时间等划分轻重区域,逐一进行排查,一经发现老化、损坏的元件及时上报并更换修理。②建立高效管理机制。对人员的安排应更加合理,采取分组协作的办法,调配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的人员与相对薄弱的人员搭配,分工完成电网管理与维护。为保障供电的效率,因根据局部地区用电情况和地理情况等,优化设置供电半径,特别是对于频繁超负荷运转的区域,应确保稳定供电,减少事故发生几率。针对一些特别的情况,建立“特殊情况应急处理方案”,对未达到“事故”级别的情况进行处理,如局部供电不稳定,电压不稳定,并落实好对应的责任,实现专人专管策略。③强化专业知识培训,选择一些先进的理论技术定期开展学习教育,针对性地培养基层技术人员,使之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同时组织社区、下乡知识技能讲座,宣传用电的专业知识,使服务区内的群众具备一些常识,包括用电风险及常规处理、科学合理用电、基本电力问题判断、岗位生产和生活用电应急措施等。

4.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推进供用电技术管理

4.1新技术

①自动化技术。如现场总线技术曾一度成为最为实用的自动化技术之一,原因在于充分利用了通信技术与监控技术,通过传感器采集各元件工作信息,进行统一分析和处理,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得出线路运行的实际情况,通过中心平台的分析做出下一步操作计划,是指令制定与下达的重要依靠。而一些简单的元件控制,如继电保护等,由于元件损坏或异常情况相对较多,且表现形式相对单一,通过置放专门的辅助性保护设备,可提高其使用效率,有效进行事故应急处理。②智能化技术。智能无功补偿技术是代表技术之一,针对线路损耗这一客观问题,通过调节供电系统负载情况下的参数完成补偿,扭转了传统电容器过度补偿和补偿不足的情况。此外,一些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实现了元件监控、信息搜集、数据分析、智能报警为一体,实现自动报警和应急处理。

4.2新材料

无论是线路还是元件,在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使用寿命,即所需检修的单位期限相对较长,且更加经济、耐用,例如:隔离开关、真空断路器等,合理选择新材料,综合对比不同品牌下的质量和价格。②绝缘效果,以确保安全关注并试验选用除尼龙、瓷之外的一些分子材料,以绝缘、耐火、抗腐蚀等性质更佳。

5.结语

安全是可靠的前提和基础,可靠是安全的最终目的。对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重视,关系到电力企业对市场的服务质量,对维护市场关系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及时发现供用电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和风险预警与防控措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祖艳欣,吕勃,吕兴强.浅析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

[2]敖海龙.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9).

[3]熊泳璇,吴鑫.500kV智能变电站运行与维护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2).

猜你喜欢

新形势可靠性安全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基于可靠性跟踪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在省级电网可靠性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可靠性比一次采购成本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