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习作教学
2017-05-06郭艳平
郭艳平
摘 要:作文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或想象到的、听到的用语言组织起来,反映于书面的一种表现。习作是学习作文的过程,习作教学应重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以“兴趣”为主旋,让学生能写。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兴趣;评阅
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是语文教学中语言创造性的练习,是学生思维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或想象到的、听到的用语言组织起来,反映于书面的一种表现。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統习作教学。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的小学生。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
3.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以“兴趣”为主旋,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富有生气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积极因素。以低年级为例,教师要善于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把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寓于游戏表演,能使低年级孩子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学会说话,练习写话。我把这种游戏说话写话概括成九个字:玩中想、想好说、说后写。
低年级小孩子最喜爱观察活动和形象思维以及形象化的语言。作为低年级教师,要善于选择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符合他们口语表达的情境,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比如我给孩子们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后,他们无不佩服聪明的乌鸦。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语言训练游戏:《我的办法好》。我事先准备了一个乒乓球,一个瓶口与乒乓球直径稍大点的玻璃瓶,一根细棍,还有一壶水。我对孩子们说:小明和小刚玩乒乓球,小明不小心把乒乓球滚到了墙角的一个洞里(玻璃瓶当墙角的洞),看谁最聪明能够想出最好的办法把乒乓球从洞里取出来。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的不仅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但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对李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所以我们更应“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向成功的彼岸。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做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楚”“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习作体会内化升华的最佳时机。
4.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A或优”的习作,经过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C+=良,B+=优,A+=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总之,当前在教育新观念的习作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探讨的课题。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