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学会课堂倾听的探讨
2017-05-06周正伟
周正伟
摘 要: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在教学中,它是促进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渠道,学生在教师的倾听中体验被关注、被理解和被尊重;教师在倾听中感受到学生的需要,师生在倾听中实现着成人与孩子的教学相长。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于教师生硬的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更多是倾听者,这样会减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习变的枯燥乏味;新课改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积极发言,教师作为更多地作为倾听者,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疑惑之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课堂;倾听技巧
课堂上,我们应以”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引导学生发言的目的关键在于倾听,而倾听的目的在于知道学生内心的想法,了解学生对课堂理解的程度,为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解决学生不懂之处,提供依据和凭借。教师学会倾听,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氛围,自己的生命也在倾听中理解与丰富。下面,结合我教学的实践,粗浅的谈谈我对教师如何学会更好的课堂倾听的理解。
一、要认真倾听
教师倾听应认真。倾听,不是仅用耳朵在工作,更多的是心的敞开与吸纳,只有心灵才能发现外在肉眼及感官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的最珍贵的东西。教师认真倾听,是给予学生鼓励和了解学生需求的关键。但在现实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或者提问时,显得不那么认真。
1.倾听不作回应
课堂上,当老师提问时,学生回答时候,一般都是学生情绪激昂的说着自己的观点,而教师却只是静静的听着,不予回应。这不仅仅是教师没有认真倾听学生回答的表现,更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减弱。有的时候,学生期待的并不是肯定的回答,但是教师倾听不回应的表现,会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产生怀疑,也会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2.倾听缺乏尊重
教师的倾听,有很多种方式。散漫的倾听,随意的倾听,尊重的倾听,都是倾听的方式。但尊重是一种美德,会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更加容易沟通,在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学生一般在听课时,都是目不转睛的盯着黑板,但是教师却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尊重。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当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总是一会儿眼睛紧盯着书本,看着别处,一会儿忙着写板书。或者,倾听时,拦腰截断,对学生的回答不了了之,然后就继续自己的教学活动。
二、倾听与引导并存
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只充当旁听者,对学生的回答不做分析和理睬,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回答,更应该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回应和分析,应到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往正确的地方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才会对自己所回答的问题理解的更深,而不是一头雾水的不知道自己回答的是对是错。另外,倾听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倾听的灵魂是思索。教师倾听时,需要凝心静神,需要迅速做出对学生回答的肯定或者否定,或是以此展开的议论,引导全班学生展开思考。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发言是倾听的关键,但教师倾听时,更应该以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倾听,对学生做出更加专业的引导,使得学生更加善于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理解,提高自己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认真透彻的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的言语回答,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设想,倾听和引导并重,倾听注重引导。
三、倾听重在反思
很多时候,教师在备课时候,往往会有漏洞和不足。表现在,备课讲授和学生需求不相符合;备课注重重难点,对细节问题不加关注。而这些问题,教师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发现和解决的。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反馈是教师改进自身授课不足,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灵丹妙药。所以,教师要学会在倾听学生回答和提问时,反思自己授课的不足,争取能在往后的教学中加以改善。俗话说,凡事先入耳后人脑,如果作为教师,不学着去倾听学生的问题,又怎么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又怎么能不断提高自身,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教学者,同时也是学习者。我们都知道学无止境,人生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岗位都需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反思,学习,提高自己更为重要,所以,教师给应该学会倾听。教学相长,从对学生言语的倾听中,提高自己。
结束语:新课改下,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模式下,板书,教师讲课,剖析书本,讲授知识点,这样的流程,虽说可以很快让学生掌握教师要讲授的东西,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想法。新课改下,教师应该将一部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去说和去想,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倾听学生的回答和提问,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讲课方式。所以,教師学会认真倾听学生,在倾听时注重引导学生,同时要在倾听中反思自己,这才是新课改下,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孙中环.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1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