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期辽细辛挥发油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2017-05-06苏雪兰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

苏雪兰

【摘 要】通过对不同生长期、不同产地的辽细辛进行了挥发油的含量测定,探讨其主要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在辽细辛药材中的变化规律,为评价辽细辛的质量,确定其最佳采收期和产地提供合理依据。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挥发油测定法对辽细辛地下部分进行了挥发油的含量测定,用气相色谱法对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采收期为9月,4年生桓仁八里甸子林下采集的辽细辛中挥发油及甲基丁香酚的含量较高、黄樟醚的含量较低,质量较好。

【关键词】辽细辛;甲基丁香酚;黄樟醚;气相色谱法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

6890N气相色谱仪,HP-1 石英弹性毛细管柱(30m×320?m× 0.25?m),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器;电子天平(BS223S型);架盘药物天平(HC·TP11B·5型);调温电热套(KDM型);电子万用炉;电子分析天平;DFY-200摇摆式高速中药粉碎机

1.2材料与试剂

辽细辛药材由本溪市药品检验所工作人员采于辽宁省不同地区,具体产地和采收期见表1,表2和表3,其中桓仁八里甸子的细辛又分为园子、林下、野生三种不同生长环境,经本溪市药品检验所刘凤云鉴定为辽细辛

甲基丁香酚标准对照品(卫生部药品标准WS-11114(ZD-1114)-2002);黄樟醚标准对照品(由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部提供浓度为0.3638μg·mL-1);环己烷(分析纯)。

2.实验方法

2.1气相色谱条件及定性定量方法

程序升温,起始温度40℃,保持0min,以10℃·min-1程序升温至80℃,保持2 min,再以2℃·min-1升温至140℃,保持2min,再以5℃·min-1 升温至240℃,保持2分钟,进样口温度260℃,检测器温度260℃。分流比60:1;载气:氮气。氢气流量:40ml/min;空气流量:400ml/min。进样量为0.4μL。以对照品保留时间对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和黄璋醚色谱峰进行定位,以外标法计算甲基丁香酚和黄璋醚含量。

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辽细辛挥发油的含量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项下的方法进行。另准确吸取挥发油5μl,加入到5ml容量瓶中,加环己烷定容到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3.结果与讨论

3.1辽细辛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峰的确认

将细辛挥发油与对照品分别进样分析,根据保留时间确定甲基丁香酚和黄璋醚的峰位,其结果见图1

3.2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的线性关系考察

精确吸取1.25、2.5、5、10、15μL对照品溶液,分别置于5 mL量瓶中,再加入环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各吸取0.4μL注入气相色谱仪,以甲基丁香酚峰面积的比值(y)对照品溶液的浓度(x)绘制标准曲线得 y=211.620974x-11.595563,相关系数r=0.99908,表明甲基丁香酚在0.1309~8.3080~1.2452μg·mL-1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取浓度为0.3638μg·mL-1的黄樟醚对照品,吸取0.4μL注入气相色谱仪,以黄樟醚峰面积的比值(y)对对照品溶液的浓度(x)绘制标准曲线,测得黄璋醚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0.2425099x,相关系数r=0.99964, 表明黄樟醚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3.3样品测定结果

3.3.1不同采收期细辛的质量变化

以4年生桓仁五里甸子的园子细辛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细辛花期(5月),结果期(6月),果后期(7,8,9月),枯萎期(10月)采集,按“2.3”方法測得各细辛样品的挥发油含量并用测定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的百分含量,结果见表1。

3.3.2不同产地细辛的质量变化

取4年生辽宁省内不同产地细辛,按“2.3”方法测得各细辛样品的挥发油含量并用测定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的百分含量,结果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4年生的细辛药品中,凤城县、桓仁县八里甸子的细辛药材挥发油含量和甲基丁香酚含量较高,黄樟醚含量低。说明桓仁和凤城两地的细辛质量较好。

4.结论

1、按《药典》规定细辛含挥发油不少于2%,本次测定的辽细辛药材中,挥发油含量最低为1.57%,最高为4.71%,平均值为2.87%

2、甲基丁香酚和黄璋醚为辽细辛挥发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应将挥发油含量高,主要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含量高而黄樟醚含量低作为评价辽细辛药材质量的合理依据。

3.不同采收期对细辛的质量有较大影响,细辛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或5月。

4.不同产地辽细辛的质量有一定差异,结合挥发油含量、甲基丁香酚和黄璋醚的测定结果可知,本溪桓仁和丹东凤城的辽细辛中总挥发油的含量也比较高,质量较好。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Z],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杨春澍,孙建宁,黄建梅.细辛属和八角属中药研究与应用[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3] 蔡少青,陈世忠,谢丽华等。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采集时间对北细辛跟挥发油的影响. [J],1997,29(4):336-371.

[4]王栋,王喜军,夏晓晖.北细辛不同生长期甲基丁香酚和黄璋醚的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J]. 色谱,1997,1 5(1):85-86.

[5]吴艳蓉,贾凌云,高福坤等 .不同产地和采收期辽细辛挥发油的含量测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 0 06 , 2 3( 5):285-288

[6] 陈文杰,曲振山.主成分分析确定北细辛的最佳采收期[J]. 黑龙江医药,2006,19(1):38-39

猜你喜欢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几种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
气相色谱法测定宽叶缬草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含量
市售乳制品中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评估
微波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8种有机氯农药
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成分的检测分析
液质联用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气相色谱分析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