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的探究

2017-05-06龙海洋

速读·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棒车轮创设

龙海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体现“趣”、“思”和“新”。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只要选择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促进积极思考,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与动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能很好地体现这一数学课程理念。在多年小学数学教学中,自己不断探究教学情境的创设,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思、交流等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活化数学教学,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多样化素材。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譬如,在教学“量的计量”整理复习时,因为是整理复习,这部分内容概念多,学生较难理解,难以激起学生兴趣,因此在设计时,从学生很熟悉的日记引入,故意错用单位,激起学生的思维发现问题。“今天是2016年9月1日,星期四。早上六点半,我被闹钟吵醒,便从长2厘米,宽6厘米的床上爬起来,我拿起长17米的牙刷刷牙,不知不觉过去了20小时。想到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不能迟到,于是我赶紧端起一杯250升的牛奶一口气喝完,背起1000千克重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同学们看后都哈哈大笑起来。还引导学生说出了生活中错用单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让学生立刻感受到学习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反面去创设了与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语言描述,唤醒学生思考

有效教学情境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一开课我就给学生讲述小熊吃饼的故事:一天,熊妈妈做了3个大小一样饼,她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先给了她的女儿熊妹妹一块。熊哥哥看到说:“一块太少了,我要2块。”。于是熊妈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熊哥哥2块。这时,熊弟弟更贪心,说:“我要三块。”。熊妈妈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熊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我追问道:“聪明的熊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熊哥哥和熊弟弟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完故事,而又疑惑不解时,我趁机对孩子们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通过故事进行语言描述,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自然地导入新课,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新课的学习。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究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善于把知识的本质规律与学生的动手实践相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悟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思维。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9根小棒。上课伊始,我问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由于有前面能被2整除的数学习影响,不少同学纷纷回答能被3整除的数个位上是3、6、9。“13、16、19能被3整除吗?”学生纷纷摇头。这时,老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9根小棒,分小组把这9根小棒分别放在个位、十位、百位分别摆出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每次都用完,并在实验记录单上填好所摆出来的数9、81、18、27、72、63、36、45、54、180、117、234、522……然后让学生计算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最后学生得知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而且都是用9根小棒摆出来的(有学生已经发现把这些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9)。能被3整除数的特点在学生摆一摆这种情境体检很容易地理解了。在情境体检中有实验操作、猜测、验证。

四、巧用多媒体,妙生问题质疑

多媒体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生成新问题并积极思考,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很好解决的问题。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问学生:“汽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圆形。”我继尔追问:“为什么要把车轮造成圆形的呢?”这时学生不知如何解释为好。这时,我就播放一段视频:在一次动物运动会上,小猪、小兔、小猴進行开车比赛,小猪驾驶一辆圆形车轮的汽车参赛,小兔驾驶一辆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参赛,小猴则驾驶一辆方形车轮的汽车参赛。当同学们看见他们的比赛,都不禁放声大笑。看了之后,让学生提出各种猜想。最后学生都认识到了汽车的车轮做成圆形开起来平稳,速度也快,但不知为什么。通过这一情景的设置,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由问题引起思索。激发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教师创设情境的途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上述一些方式外,还可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在学生做题时轻播轻松快乐的乐曲能促进学生思考,适时利用学生表演展示数学问题等。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只要创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符合学生与教材的实际,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探究掌握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猜你喜欢

小棒车轮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车轮的位置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起数小棒
车轮开启赴爱之旅
巧移小棒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