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攀岩:全科视域下学生学力提升的策略

2017-05-06陈蓉欣

创新时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有效教学

陈蓉欣

摘要:低年级语文、数学学科对学生能力要求存在差异:当数学已经开始理解“多一点”“少很多”这一类数量关系时,语文還在进行拼音的教学……学科能力要求的不均衡,导致语文“基础性学科”功能的缺位。基于全科视域,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有机统一,是促进学生学力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因材施教”的价值旨归。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堂;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有效教学;学力提升

语言训练是指语言文字、语文能力的训练,思维训练是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两者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协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学力(学力是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

李政涛在“有效教学”讲座中提到:“理想中的有效教学必须有两种课感,其一是推进感;其二是生长感。有推进感、生长感的课叫刨冰课、攀岩课。”他从自己所听过的3800余节课中发现: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探险与冒险的旅程。因此,在语言训练中带着孩子去经历思维的攀岩与冒险,是提升学生学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数学学科对起步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高于语文学科,也就出现了语文教着拼音的时候,数学已经在进行“多一点”“少很多”等数量关系教学。语文学科能力要求的滞后,造成了语文这一“基础性学科”工具性作用发挥的缺失。鉴于这样的客观存在,就需要将单学科视线转变为全学科视域,借助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学力。

一、思维攀岩之定位:准确清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帮助孩子扩大识字量的媒介,教学重点落在识字、写字上。《小动物过冬》是教材第七单元中的课文,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科普小品文。基于课标、教参、教材和学情,笔者确定了如下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四会字,会写会用;二会字,只认不写。联系上下文理解“商量”“春暖花开”。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朋友之间的关心;抓住关键字词,体会句子间的连贯性表达。

3.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感受好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好朋友之间的关心。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字词,学习体会句子之间的连贯性表达。

课标中没有关于“学习体会句子之间的连贯性表达”的相关表述。而笔者设定这样的目标,其一是基于学情。学生在一段话的表述中,上下句之间往往缺乏连贯性,当然,这是本阶段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所关注,并及时帮助学生,而《小动物过冬》一文恰好有这样的训练点。

其二是基于低年段语文、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的相对差异。虽然语文、数学承载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有其学科特性,但是笔者在多次跨学科听课过程中发现:低年段数学教学中,对孩子的读题能力要求远远高于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文字理解的要求。学科能力要求上的差异,会使一部分阅读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自信遭受打击,这无疑是学科能力要求差异对学生造成的隐形伤害。

二、思维攀岩之过程:扎实有效

(一)问题设计指向明晰

笔者认为低年段语文教学是借助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起点。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习惯,能帮助其形成文字透视的能力,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度思维过程,是帮助学生从“学了”走向“会用”的过程。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不断地给学生制造思维攀岩的机会,从刚刚读课题,他们就行进在攀岩的旅途上了。

“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你读了题目产生了怎样的问题?”

“读完课文,你的哪些问题得到了解决?”

“你有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写进田字格需要注意什么,谁来提醒同学?”“对照,校正,说说你为什么会错。”

“看着板书,你产生了怎样的问题?”

“这样表达可以吗?为什么?”

“你读出了小燕子了怎样的心情?”“是疑惑多一点还是着急多一点?为什么?”“小燕子前后说了三次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习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串起了学生整个课堂的冒险之旅。他们的思维不断被激活,课堂成了不断发现问题,并借助语言文字解决问题的地方。课堂上,学生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环节设计凸显层次

在突破“学习体会句子之间的连贯性表达”这一教学难点的时候,笔者设计了有梯度的学习,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第一层次—抓关键字词,体会句子内部的连贯性表达。

抓“也”字,体会句子内部的连贯性表达。

(1)出示句子。燕子说:“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快没啦……”

(2)这句话告诉我们燕子飞到南方过冬有几方面的原因?(两方面:天气冷了 虫子没有了)

(3)课文是怎么把这两方面的原因连起来的?(也)

(4)指导读好这句话:重读“也”,就能读出燕子到南方过冬有两方面的原因。

(5)小结巩固:句子前后表示并列关系的,可用“也”连接。

第二层次—抓关键字词,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性表达。

在解读教材的时候,笔者发现课文第3、4小节分别出现了一个“也”字。第3小节句子中的“也”—“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快没啦”,表示前后句属并列关系;第4小节“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中的“也”,是承接上文,告诉大家青蛙和燕子一样,具有同样的生活习性—吃虫子。

“也”这一普通的字眼,用起来大有讲究。因此,笔者就利用第4小节中的“也”字,指导学生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性表达。

第三层次—抓关键字词,体会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贯性表达。

小燕子在文中先后说了三次话,提示语中的“接着”“又”串起了这三段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发现文章段落之间的秘密,需要教师在此处稍作点拨,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生长。因此,笔者在学完课文之后,出示了燕子说的三段话,并用红色圆圈圈出了三个提示语:

小燕子先后说了三次话,你有什么发现?

(1)第一次是“说”自己,后两次是“问”别人。

(2)课文是怎么把这三次说话连起来的?

(3)相机板书:(先)……接著……又……

(4)小结巩固: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内容就显得更有顺序了。

以上,在三个层次体会连贯性表达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学情有所侧重:“也”字,侧重于学生通过朗读自悟;第三个层次,体现的是谋篇中的整体性布局,对于学生来说,需要适量的运用操练,方能有更深刻的印象。因此,在笔者带领他们发现了文段的“秘密”之后,还安排了迁移说话的练习。

(三)关注细节,顺势而为

1.随时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

巧用“学习要求”,训练思维能力。

(1)出示学习要求:默读2—7自然段,找到写小动物过冬方式的句子,并用直线画出来。

(2)思考:需要我们做几件事?

(3)交流讨论

(4)ppt显示正确答案(“读、找、画”显红)

(5)强化要求:怎样读?找什么?用什么画?

(6)学生按要求自学。

读题环节中的思维训练往往被我们忽略,而低年级的学生,恰恰需要教师在看似简单清楚,实则有些模糊的地方停下脚步等一等,帮助学生形成缜密、优质的思维。

2.板书设计吻合文本逻辑

成功的板书不但能体现课文内容的静态搬运,还能体现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本文的板书设计如下:

主板书体现的是内容与课题的一致性,是课文骨架与情感目标;副板书体现了教材的科普性。这样一目了然的板书,利于形成孩子思维的有序性。

三、思维攀岩之影响:基于全科视域的转变

(一)学生定位—被动接受向主动求知转变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说过:“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在思维不断攀岩的课堂中,你能欣喜地发现,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深耕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二)教材定位—单篇目标向学段目标转变

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笔者想说的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也要因教材特点—除文本自身特点,还要考虑教材在整个年段、学段、小学6年完整的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而施教。

(三)教师定位—话语掌控者向智慧分享者转变

“放手是学生开发潜能的良药,点拨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教师要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思维攀岩,一件充满刺激又富有乐趣的事情,是全科视域下,革新课堂,发展学生学力,让教学有效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有效教学
基于语文教学的写作思维训练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