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2017-05-06邹黎
邹黎
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然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始终教师永恒的追求。要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我认为应体现以下理念: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着眼学生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中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时期,接受能力强,对周围事物好奇心重。因此,物理教师应利用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加强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老师。教师应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讲故事,图片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传统枯燥乏味死板的物理课程变得灵活,有趣,生動。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并能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以及成就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对知识充满欲望。比如,讲“重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左右手分别抓着一颗石头和一根铅笔,然后提出问题,“这两个物体谁先落地?”然后将两物体在同一高度松手落下。事实是这两个重量悬殊,形状完全不同的物体却同时落地。用这个小故事向同学们引入重力的知识,成功地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学习上,还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
二、培养创新思维
实验器材的改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实验手段,这就要求学生把握住基本的实验原理,创造性的运用新的实验器材完成类似的探究问题。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时,我们教师习惯给出电流表、电压表、两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及电源等。让学生用学过的欧姆定律及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来探究,测出总电阻,然后分析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其实我们教师在学生探究完之后,也可进一步让学生探究,如何利用电流表或者电压表及电阻箱来探究两电阻串联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呢?让学生去创造性的发挥,学生从“电阻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出发来思考,利用等效法不难想出探究的方案来,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电阻及串联电阻特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增强竞争意识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回答简单的物理问题,可以形成应用知识的技能,探究新知的基石,对于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讲完后,可把学生分成几组,教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让全班同学抢答,看哪组的同学抢的多,答的对,并表扬冠军或冠军组,对抢答不理想的组或个人提出希望,迎头赶上,不要失去信心。这种形式既能抓住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增强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四、进行实验游戏
“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五、优化教学手段
老师在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穿插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穿插使用讲授、演示实验、举例、设疑、讨论、投影以及多媒体等不同的教学手段是很有用的。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讲授中要由浅入深,减小知识接受时的梯度,同时抓重点抓本质。除了规定的实验之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演示实验,也可以让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做一些小实验,这样,还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更持久和更广泛的载体。比如,在讲解“浮力”的时候,可以这样来引入:准备两个易拉罐(一个灌满水,一个空的,事先不告诉同学),先让学生猜,将它们放在水盆中会怎样,然后演示。结果,一个沉入水底,一个浮在水面。这时同学们很快就会说出他们的答案:沉的那个里面有东西,浮在水面的那个是空的。于是,提出问题的最佳时机也就到了!老师问:万吨巨轮重吧,它怎么不沉到水里去?这一问,学生求知的欲望也就被充分地激发了。这时再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种种猜想,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进行实验,把讲授和实验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能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去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进行总结反思
要想把所学知识梳理清楚,首先得记忆所学知识。如果能够及时让所学知识在学生脑海里重现,就能增强记忆,减少遗忘。新课结束后,让每位学生都回忆本节课内容要点,加工后进行整理,然后分组进行交流,并进行反思,然后教师进行点拨,拓展升华,使知识系统化、深入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又使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学的轻松,用的自如。
如:在讲完“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一内容后,教师可演示短路对电池的危害实验,因为电源短路在电学中是一个难点,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起来也不是一下子就能交待清楚,只有用事实说话,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自体验一下,难点才能迎刃而解。这个实验可以这样做:将电池固定在电池盒里,用夹子将导线直接与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几秒时间,只听见“噗”的一声,电池一端严重变形并伴有一股焦味,请学生摸一下电池,会有很烫的感觉,由于短时间内放电,电流很强,有可能造成火灾。学生亲眼目睹了电源短路的严重破坏十分惊奇,个个找原因,争先恐后地解释,有的觉得不可思议,并从中深刻体会到物理是有趣的,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想弄明白个中原由,就必须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物理的潜能,兴奋地渡过了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教师只要依据教学计划,设置好课堂结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更为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