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项目活动”干预幼儿转园适应困难的个案研究

2017-05-06孟会君蔡迎旗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

孟会君++蔡迎旗

【摘要】本研究通过“项目活动”对一名存在转园适应困难的幼儿进行了干预,结果发现,在帮助幼儿形成迁移能力、为幼儿创设互动合作环境等前提下,“项目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转园适应能力。

【关键词】项目活动;转园适应;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7/08-0025-05

“项目活动”(也称“方案教学”),作为瑞吉欧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指为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幼儿形成小组、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课程模式。“项目活动”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一是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二是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较长期、深入的主题探索;三是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1〕在“项目活动”中,幼儿能够自由表现,获得学习与发展所需的经验,〔2〕掌握应对环境变化及促进自身成长发展所需的认知与技能。

转园适应是指幼儿中途转园,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出调整,以适应新园所的规范和要求,从而融入新园所生活的过程。〔3〕实践证明,项目活动在幼儿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可发挥积极作用。〔4〕项目活动能够促进幼儿与新环境的互动,从而帮助幼儿适应和融入新园所的生活。〔5〕然而,国内有关运用“项目活动”对幼儿转园适应困难开展干预的研究还不多,因此,本研究尝试运用“项目活动”干预转园适应困难的幼儿,以期为实践中遇到类似问题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个案是新学期刚转到武汉市某省级示范园L园的YY,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1)YY有过两次转园经历(该园是YY转过的第三个幼儿园),具有典型性。(2)L园在开展“项目活动”实验,研究者是主要负责人之一,对该幼儿进行非参与式观察较为便利。

YY,女,2010年12月出生,本学期刚转入的大班幼儿。YY的父母均是武警,工作比较忙,经常加班。父亲较为严厉,母亲与幼儿园教师的配合度高,沟通能力强。YY在班里年龄最小,但个子很高。性格比较内向,说话声音很小,不爱笑。老师一跟她說话,她就会说要去尿尿。做事很慢,活动时常处于游离状态,跟她讲话要重复两次以上她才能听明白。

通过访谈得知,YY转园的原因是以前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喜欢她,甚至排挤她,辱骂她是“怪胎”。所在班级的老师则认为,YY只是暂时性的适应困难,过段时间就会慢慢好转的,所以并没有给予她特别的关注。

(二)研究方法

1.测量法

本研究采用湖北省教育厅下发的《儿童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标准》(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6〕编制)作为测量工具,主要涵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维度。数据分别来源于YY之前就读过的两所幼儿园中所在班级教师的测量评分(其中,健康指标由市妇幼保健院测量提供),以及研究者和YY当前所在班级教师对其开展“项目活动”实验干预的前测(分别用C1、C2表示)、后测(分别用D1、D2表示)评估得分。其中,YY就读的第一所幼儿园的教师评分用A表示,就读的第二所幼儿园的教师评分为B1、B2。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

2.实验法

“项目活动”实验干预有4个步骤:(1)对YY进行“项目活动”实验前测,设计用以提高YY转园适应能力的“项目活动”计划,活动主题主要有“欢乐谷”和“万圣节”。(2)开展“欢乐谷”和“万圣节”项目活动。(3)对YY进行“项目活动”实验后测。(4)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

3.同伴提名法

研究者在实验前、中、后期分别对本班幼儿进行同伴提名测试,并将结果换算为标准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YY的适应状况前后测结果与分析

1.转入B园、C园后,YY适应状况的后测差异(B1B2/D1D2)

对YY进行“欢乐谷”和“万圣节”项目活动实验后,研究者对YY的综合适应状况进行了后测,发现YY转入B园与转入C园后的综合适应状况,总体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0<0.001)。具体来看,YY转入B园与转入C园接受“项目活动”干预后,其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5个维度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YY转入C园后,其入园适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详见表1)。

2.YY转入C园接受“项目活动”干预的前后测差异(C1D1/C2D2)

对YY进行“欢乐谷”和“万圣节”项目活动干预前、后测数据进行单因素ANOVO检验,发现YY转入C园接受干预前后,其综合适应状况总体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0<0.001)。具体来看,转入C园接受“项目活动”干预后,YY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五个维度的显著性水平p<0.05,即YY转入C园后,其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5个维度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表明“项目活动”干预明显提高了YY的转园适应能力。

3.转入B园、C园前,YY适应状况的前后测差异(A/B1B2/C1C2)

为检验YY转园适应状况的变化与项目活动干预实验的单因素影响关系,研究者对通过“欢乐谷”和“万圣节”项目活动实验前,YY的转园适应状况进行了单因素ANOVO检验,具体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转入B园前和转入C园前,YY的适应前后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二)YY转园适应状况各维度水平及其结构变化与分析

1.YY各维度的适应状况

本研究以前述《儿童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为测量工具,通过YY先后所在园所的3名教师及研究者本人对其转园适应状况进行了多人评估,详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在“项目活动”实验干预后,YY的转园适应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适应状况均有较大提升。

2.YY的转园适应状况等级

研究者将各领域权重排除后,参考《儿童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标准》,对4位评估者的评分换算为标准等级,得出了YY的转园适应状况等级,具体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项目活动”实验干预前,除了健康领域的评分等级为良外,YY在语言、社会、科学、艺术4个领域的适应状况等级均为一般,且水平都较低,这表明,YY的转园适应总体水平较低;“项目活动”实验干预后,YY在语言、社会两个领域的适应状况等级均为优秀,在健康、科学、艺术3个领域的适应状况等级均为良,且水平相对较高。这表明,“项目活动”实验干预对YY转园适应状况的改善总体效果明显,且在语言、社会两个领域的正向变化幅度较大。另外,YY的转园适应状况结构也得到改善,由实验干预前仅有健康领域发展正常外,其他领域均处于较弱的状况转变为五个领域均衡发展,且发展状况良好。

(三)实验干预过程前、中、后期,同伴对YY的提名结果及分析

在“项目活动”实验干预前(自YY转入该班共46天),实验干预进行两轮(共38天)后以及实验干预结束后35天,研究者分别对YY所在班级的其他幼儿进行同伴提名法测试,并换算为标准分,结果显示,实验干预前,YY为被拒绝幼儿(正提名:0,负提名:7);实验干预进行两轮后,YY为被忽略幼儿(正提名:0,负提名:0);实验干预结束5周后,YY为一般性幼儿(正提名:2,负提名:0)。这表明,通过“项目活动”实验干预,同伴逐渐开始接纳YY,同时,YY的同伴交往状况也有明显改善。

三、结论与建议

“项目活动”干预实验结束后,YY的转园适应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首先,YY的转园适应总体状况以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均得到较好发展;其次,YY的转园适应状况结构得到优化,发展更为全面;最后,YY的同伴交往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者对转园适应困难的YY所进行“项目活动”实验干预,为提高幼儿的转园适应能力带来一定的教育启示。

(一)帮助幼儿形成迁移能力有利于幼儿的转园适应

发现幼儿的优势与兴趣,帮助幼儿形成遷移能力,有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新的园所环境。正如马拉古兹所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7〕在“项目活动”中,幼儿可以运用多种语言表达,这里的“语言”是指儿童学习和表现的工具,是一种基本的认识、交流和表现手法,不仅包括文字、言语,还包括动作、绘画、建构、雕塑、阴影游戏、拼贴画、戏剧表演、音乐等多种形式。〔8〕一百种语言意味着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或多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在探索、假设和验证的过程中,记录、理解并表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记忆、想法、预测、假设、观察和情感。〔9〕

“项目活动”实验干预过程中,YY尝试用自己擅长的绘画和手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在自己胜任的领域自由发挥,这有效缓解了其在新集体中的不适感和焦虑。“项目活动”强调不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或者给幼儿贴标签,而关注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以及在外界帮助下、在不同情景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来自于自身的解决问题的内驱力以及教师和同伴帮助的外在驱动力,使其逐渐发生能力迁移,向着更多领域发展,如科学方法与技能、言语表达等,从而促进了YY转园适应结构的调整和适应水平的提升。

(二)创设互动合作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转园适应

师幼互动、同伴合作的平等对话环境有利于幼儿适应新环境。互动合作包括教师和学习者的互相沟通、关怀和引导。〔10〕这有利于增强幼儿对集体的认同感,让每位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感受到归属感和自信心。〔11〕正如卡洛琳所说:“我们有一个结合场所、角色和功能的机制,各自有各自进行的时间表……整个合作的联合工作网,在一个充满生气及真诚的世界里,为幼儿们带来一种归属感。”〔12〕

在“项目活动”实验干预过程中,教师与YY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以平等的方式展开互动。YY与同伴相互合作、帮助,形成学习与探究的共同体。正是这种互动合作的平等环境,缓解了YY的压力与不适感。有研究表明,教师自身的人格因素影响着幼儿压力感的产生,严肃、刻版、冷漠的教师易让幼儿形成距离感,更会加剧幼儿的入园压力;而活泼、开朗、慈爱的教师则有利于缓解幼儿的压力。〔13〕另外,作为集体中的一员,YY在“项目活动”中有强烈的团体认同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三)提供真实情境有利于缓解幼儿的转园焦虑

使幼儿投入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真实情境中,有利于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缓解因面临陌生环境而引起的压力与焦虑。蒙台梭利提出:“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非常重要。”〔14〕有研究表明,幼儿园新的环境,是初入园(转园)幼儿接受的最强烈的新刺激。〔15〕一部分幼儿会对这种新刺激产生强烈反应,当他们无法接受新刺激又无法消除新刺激时(当然,他们无法消除新刺激),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16〕为幼儿创设真实情境,让幼儿沉浸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能够降低来自陌生环境的刺激,有助于缓解幼儿转园的不适感。

在对YY进行干预过程中,项目活动把YY带入到一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中。一方面,YY忙于解决各种“项目活动”中的问题,而鲜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新环境的强烈刺激,从而减少了对新环境的恐惧感。另一方面,YY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了新环境,使得融入新环境的过程成为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而非单纯地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从而缓和了幼儿与新环境的矛盾。另外,集体中的教师和同伴都在忙于解决问题,没有将转园幼儿YY当作“特殊对象”来对待,这也为YY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环境,从而减少了其被过度关注的压迫感,帮助YY更好地适应了新的幼儿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潘洁.“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J〕.早期教育,2001,(8):15-17.

〔2〕LILIAN C KATZ.Engaging childrens minds:The project approach〔M〕.New York:Pragegr Pub,2000:161.

〔3〕朱家雄,裴小倩.瑞吉歐教育系统创造的新文化〔J〕.幼儿教育,2003,258.

〔4〕陶小萍.入园适应困难幼儿个案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230-232.

〔5〕SYLVIA C C.走入方案教学的世界(第1册)〔M〕.林育玮,王怡云,郑立俐,译.新北:台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2016-01-13〕.http://www.edu.cn.

〔7〕LORUS MALAGUZZI.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M〕.张军红,陈素月,叶秀香,译.新北:台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8〕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9〕王春华.瑞吉欧幼教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10):54-57.

〔10〕CAROLYN EDWARDS, LELLA GANDHI, GEORGE FORMAN.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advanced reflections〔M〕.Im Able Ltd: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8.

〔11〕刘永凤.瑞吉欧幼儿教育法述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2〕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甘第尼,乔治·福尔曼.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教育科学,2003,(6):56-57.

〔14〕王兰民.浅谈幼儿入园前后的不良反应以及改进对策〔J〕.山西青年,2013,(4).

〔15〕孔露,韩珊,阳德华.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基础教育参考,2015,(1).

〔16〕李晓利.幼儿入园焦虑研究〔J〕.现代交际,2011,(9):136-137.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相知碰撞、回归成长:同伴互助学习需求调查——基于D大学的个案研究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安第斯高原卡哈马卡排箫个案研究
何谓中国艺术?——在全球景观与个案研究之间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个案研究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法律英语中形容词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讨——基于USC语料库的reasonable个案研究
非母语者汉语交际策略个案研究
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