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景观设计空间教学法研究

2017-05-05李晓琼

艺术科技 2016年11期

李晓琼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环境景观设计专业中对于空间训练的具体方法、实训过程、体验训练等方面内容,结合本专业的特色,探讨出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相匹配的空间教学方法。

关键词:环境景观设计;空间教学;平面体验

由于当代环境景观设计新思想及新创作作品的相继出现,使传统环境景观设计教育理念逐渐发生改变。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而发展的集人文艺术、自然生态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其主要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文因素,融合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因此,本学科依托所在多元学科互补的优势,坚持艺术与科学交融、人文与理工渗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贯穿本学科的人才培养过程。本文通过对空间到平面表达、平面图纸到感觉空间专业训练方法,让学生对空间规划有所体验,学习“从平面到空间,从空间到平面”想象转换思维能力,总结归纳出一套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空间教学要求相适宜的方法。

1 眼、手、心三位一体式平面体验空间教学

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既强调理论系统性,又具有很强综合性的设计实践课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设计方案,更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空间感和提升造型设计能力。因此,在教学思想上主张贯穿“眼、手、心”为主的三位一体式平面体验空间教学模块进行教学。

1.1 用眼——“抄绘”技法

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大量阅览环境景观设计相关方面的书籍、期刊资料,搜集互联网上相关的最新资讯及前沿信息,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不同类型景观设计方案作品,学会读懂设计作品相关背景内容以及设计者创作意图,对其设计思路及理念作深入分析。其次,认真临摹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中各景观元素设计关系和表达方式,掌握设计方案平面表达规范、常识及表现技法,从而进行“抄绘”练习。“抄绘”技法训练是为设计创作思路进行铺垫,从“抄绘”资料中汲取更多的創作灵感,提升学生对设计作品的识读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空间理解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绘制平面图的基本技法、设计表达能力和提高其制图规范性。

1.2 用手——徒手训练

要求学生多练习徒手画景观设计平面图,分析平面图空间布局关系、图底关系、疏密关系以及图形化理解,学习图中设计符号表达方式和色彩搭配关系。培养学生熟练地操作相关的设计软件,使其具备较强的绘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1.3 用心——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图纸规范化绘制能力等,通过对环境、技术及艺术的学习,加强对环境科学及艺术双重特性的理解,使学生的平面空间造型能力和整体布局思维能力得以一定提高。

2 实景空间转换到平面图纸测绘训练

实景空间转换到平面图纸测绘训练要求学生把握不同景观类型空间尺度,感悟实景空间尺寸,学会将实景空间尺度通过一定技术手法转换到平面图纸绘制,掌握各类场地景观及各景观构成元素的设计方法和成果表达。

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布置学生提前准备一些简单必备的测量工具(各种尺类)、便于携带的绘图工具(纸、笔、本)以及其他辅助记录器材,针对授课教师所布置的特定室外场地或参与导师实际景观项目进行空间测绘。空间环境观察式测绘必须亲身体验,进行感受。通过此类课程实践操作,进一步使学生从中了解并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作为职业景观设计师所应具备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场景空间互动,提高空间敏感度,积累相关的专业素材,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创造性思维能力。

2.1 观察记忆写生法

对于空间测绘方法不仅仅是单纯的数据纪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测绘中逐渐熟悉空间尺度、比例关系、明确空间方位、把握空间布局形态。一般情况下,测绘者在全方位观察之后,能够慢慢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对该场所的初步空间印象,把握相对准确的审美意识。因此,测绘者在进行实际测绘时需要不时地闭上眼睛回想、记忆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形态、范围界定及细节设计,反复记忆,回想,不停对比推敲,使之与实际形态相吻合,确保数据相对准确性。

其次,记忆写生为了加强空间记忆训练,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四维空间转化到平面图纸的训练,注重学生对室外空间环境的认识,重视基本艺术素养的培养,强化基本表现技能训练。这类写生与美术学专业写生在形式上大相径庭,但在目的和表达方法上有所不同。这类场景记忆写生主要是记录现场空间感觉,锻炼现场记忆强化意识,从而养成专业观察分析习惯,并通过场景透视、鸟瞰、立面、剖面等多种写生表达方法强化丰富设计表现力,强调空间、功能、尺度、体量等概念,突出现场空间完整性。

2.2 辅助器械记录法

辅助器械记录法是运用相机、摄影器械等记录工具辅助记录场景,弥补记忆不足。其不仅可以清晰完整的保留现场影像资料,还可以在若干时间内重新唤起记录者对场景空间感、触、嗅觉记忆。

记录者尽量选择有特点的地形,甚至要求教师帮助自己寻找实地地形,并依据条件要素结合相关记录器械,进行现场测量、数据记录、实景标注及影像照片生成,再将所测量、记录的现实环境原始资料通过整理绘制还原成一套较完整的设计图纸,不断与原场景实景照片作比较,修正完善。在绘制图纸过程中,脑海里需要不断回忆现场空间景象和各类感觉,尽量与图纸上所体现的资料内容相互对应:从平面布局到细节处理,从空间尺度到形态尺寸,从方位到距离等。通过此项训练反复练习,旨在使记录者掌握妥善处理自然环境与人工构筑之间关系的技术方法与艺术表现,逐步建立熟知空间尺度和图纸尺度的比例对应关系,完成从实景空间到平面想象的思维转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记录法只有记录者亲身体验、现场测绘后,才会使现场空间景象记录更加真实而准确。

3 通过动手能力训练来增强尺度感

3.1 空间感觉求证训练

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选择一个已经正在实施且相对好评的景观实际项目方案来讲解空间与场所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其次要求学生对该方案空间布局、序列、尺度以及细部、材料等相关资料进行仔细解读,同时让学生解读后放空思想,回忆自己进入整个方案空间景象,选择适当视点绘制出想象中的效果,这就是平面到空间想象转化的思维过程。紧接下一步需要再回到真实的景观环境中去验证实际景观效果转化为想象思维结果的准确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对比验证,才可能使想象的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效果。这类训练旨在使学生掌握对景观方案进行比较、调整和取舍的设计手法,培养空间转换的设计思维,将准确性与高效性,多样性与复杂性都融合在空间转换设计中,使得景观空间更加人性化。

3.2 模型制作感悟训练

制作者选择一个大小合适且自己满意的已建成的实际设计方案,运用各种调研手段对原始场地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掌握一手的调研资料,再有效地对基础资料进行归类与整理,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试想自己能身临其境地进入这个模型。然后按一定比例关系动手制作模型,不断对照图纸并到实际现场感受实际空间大小。最终有重点的进行表达,进一步形成后续的规划与设计。这一训练过程看似简单,它却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图纸尺寸与空间尺度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较准确地把握比例缩放关系,着重于理解和掌握功能、技术、形态、环境和形式美等基本要素的特征和关系,训练学生有能力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适宜的方法与手段解决场地与空间设计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空间尺度感以及把握方案尺寸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4 结语

对于环境景观设计空间教学法的应用,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悟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相关空间法教学与应用,强调以感官体验与技术研究為重点,综合分析,比较判断,实现空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该教学模式主要运用空间体验法和系统科学记录方法,结合平面体验与实体空间转换相关研究方法,把现代空间转换测绘训练贯穿于传统空间教学模式中,探索适宜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环境景观设计专业改革与新型教学方法运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潘晶.论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3):181-182.

[2] 王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美与时代(上),2010(3):90-92.

[3] 刘破浪.园林景观设计师的训练方法探索[J].时代文学,2009(24):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