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读能力培养浅说
2017-05-05赵开新
赵开新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改变了传统语文单篇阅读重视内容分析、强调技能精熟学习的模式,着重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掌握。
【关键词】群文阅读 自读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194-02
群文阅读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改变了传统语文单篇阅读重视内容分析、强调技能精熟学习的模式,着重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掌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说的是方法的重要性。同理,没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不能真正提高读书的效率,甚至无法把书读好。因此,事关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在推进群文阅读深化研究中,中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策略制定,阅读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此,笔者结合两年多来对群文阅读实践思考谈谈学生自读能力培养。
一、中小学生自读能力的要义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无疑是最主要活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回避且要正视的一个问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靠阅读教学来完成的。
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能读书,实践表明不能简单地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叶圣陶先生告知我们,自能读书是指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其要义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书”为本。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也就是阅读文本,离开了文本,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书”为本,并将此与教材整合起来作为学生阅读材料。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围绕着从课本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打转,虽然也有阅读,但却是局限于对教材中的单篇七零八碎点缀式的读,无法整体感知和海量的对比阅读,其结果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性阅读能力的。
二是以“读”为主。经验告知我们,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自能读书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谴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群文阅读教学,教师放弃传统讲读课上一味的讲和问、学生一味地听和答的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多读勤思,熟读精思。
三是突出学习主体。自能读书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自控意识得到强化。其读书活动虽有教师的启发诱导,但主要是在学生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基础上开展同伴间、师生间的交流。
四是激发主观能动性。经验表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主动读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的阅读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阅读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关键性因素。它包括阅读的基本技能、阅读的内化因素(感知、顿悟、深究)以及积极思考的习惯、主动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识等等。
二、中小学生自读能力的作用
1.自读能力提升更易于实现学生“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在中小学耳熟能详。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变成一句时髦的口号。比如,在相当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还是被教师一讲到底的“导”与“练”方式制约着,依然是被动阅读。
群文阅读实践告知我们,自读能力的提高是能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是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的主体,有了阅读的主动权和自主性。二是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牵引,不是吞食教师送到嘴边的东西,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和大胆的问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三是强调以“读”为主,保证了学习的主体活动。
2.自讀能力提高更易于教师“主导”。不难发现,在中小学阅读教学中,主导往往错位于主体,主导变成了不分难易的面面俱“导”。强调自读能力培养让主导的重要意义更为突出,主导的功能能够得以充分体现。在群文阅读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最需要引导时加以引导,在最需要点拨处进行点拨,在最困惑的问题上依据学生自主交流后再解难答疑,像这样服务于阅读主体而又恰到好处的教学指导,才是“主导”的最佳位置和最好体现。
3.自读能力提高更易于训练阅读技能。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总是装在教师的心中。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一旦离开教师,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群文阅读则是学生在教师是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自信悟,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切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4.自读能力提高更易于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面面俱到的反系解析、没有思考价值的连环设问、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表面上的气氛活跃,造成了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群文阅读改变了阅读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的读;学生的阅读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读”和“思”、“辩”,变少数学生发言表演为人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中小学生自读能力培养策略
学生自能读书是一线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自读能力培养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训练自读能力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
首先,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训练自读能力,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课堂上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阅读课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修时间。当然,让学生自主阅读并不是教师撒手不管,相反,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读不能离开教师的导:明示读的要求,把握读的动态,检查读的效果以及阅读态度和阅读纪律。(下转200页)
(上接194页)其次,要让学生跳着摘下果子。阅读教学,教师要在训练学生的“能”上着力。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因为阅读水平的差异和文本难异程度的不同,学生每次阅读活动,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跳着摘下果子,一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跳”得勤一点、高一点,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顿悟”的喜悦。
第三,要注重阅读方法指导。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阅读方法指导尤为重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阅读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同時,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学法,主动地把握理解的契同。阅读方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同时自然领悟并牢固掌握。
第四,要善于沟通学路。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并及时沟通学生的学路,让学生进入阅读深度理解。如在检查阅读效果时,当学生对某一个阅读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这类追问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让学生各自的理解向深度引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用阅读滋养学生,使之成为学生精神生命的组成,并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