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书法文化建设 巧妙实现家校共育

2017-05-05刘习洪

新班主任 2017年4期
关键词:春联书法作品楹联

□刘习洪

引领书法文化建设 巧妙实现家校共育

□刘习洪

在班级书法文化建设上,家校如何开展合作?四年来,我引领着家长们做出了六个方面的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校共育”的实现。

家校合力,保存学生作业,留住最真童年

为了让家长在学生的书法作业收集和保存中发挥积极作用。我召开班级家委会会议,主题就是商讨如何妥善处理和保存孩子们每周带回家的书法作业。短短半小时,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

1.妥善留存和保管好孩子书写的每一张作业纸。

2.在家里给孩子做一个书柜或书架,专门用来收集、整理孩子们的书法作业。

3.每周的作业用一个小夹子夹好,一个月下来的作业用大夹子夹好。然后分门别类摆放,贴上标签,写明大致完成时间。

四年过去了,家长们也坚持了四年。如今,大多数孩子保存了2000张书法作业。家长们默默地用行动配合我,将孩子们的书法作业一张张、一叠叠、一捆捆有序保存。这些原始材料的保存对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孩子们书法成长之路的足迹,也是孩子们书法蜕变之路的印记。

多年之后,当孩子们再一次看到自己小时候的书法练习作业时,就会回忆起书法创作之路走过的点点滴滴。那时候,对孩子们最有意义的事绝不只是在书法上取得的进步,更多的是快乐而幸福。

刘习洪

中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南海区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核心成员、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家校共育项目负责人。本着“学校引领、家校互动、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理念,致力于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家校合作班级建设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编写全国发行的《中小学家庭教育读本》,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家校合作,指导学生书法创作,创造最美瞬间

记得二年级第一学期,孩子们练习书法已有两个月,那时孩子们对书法的基本笔画有了初步认识和理解,孩子们由当初对书法的被动接受,慢慢地转变为喜欢了,并且对字的结构和笔画的处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孩子们在校期间,书法练习时间有保障。但是周末在家的时候,孩子们几乎没有动过笔,家长也没有意识到书法修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没意识到书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如果想提高孩子们的书法水平,最好的练习时间无疑是周末。因为周末对学生来说,是宽松的、自由的、可发挥的。我想周末的时间,孩子们应该可以尝试书法创作。

家长在孩子书法创作之路上能做些什么呢?

书法创作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毛笔字练习,书法创作要求更严。首先,书法创作对纸张的要求较高。其次,书法创作对内容要求更加规范。再次,书法创作对形式(章法、落款等)要求极严。

所以,孩子们在周末书法创作初期,家长必须给予密切配合。比如笔、墨、纸、砚、名家书法作品打印、印章的刻制……甚至,必要的时候,家长们给予孩子一定的监督。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配合,孩子们的书法创作热情越来越高,作品的质量也越来越好。看到一幅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不断呈现,我内心窃喜,同时思考着,如果把书法建设成班级文化,家校之间还有哪些合作点?家校之间还能够做些什么呢?经过与家长们的一番讨论,我们形成了一致意见。

首先,当孩子们创作好书法作品之后,家长给孩子和作品拍照,再把照片发给我。我收到家长发来的照片后,把照片整理、压缩后,发到班级博客,并做成班级主题活动《书法创作之路,我们一起走过》。其次,我整理好《书法创作之路,我们一起走过》之后,发信息提醒家长去班级博客欣赏孩子们的书法作品并积极点评。第三,我利用每周“快乐周三”的晚修时间,对孩子们的书法作品一一进行点评。

这样,进一步调动了孩子们书法创作的动力,也调动了家长们持续关注和评论班级博客的热情。

时至今日,《书法创作之路,我们一起走过》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四年。在孩子、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级的书法文化建设已经明显凸显。我们班级的书法文化建设慢慢在南海区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反响,这成为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

家校联手,举办学生书法展,让美丽尽情绽放

对于孩子们的书法创作,除了拍照做成班级主题活动《书法创作之路,我们一起走过》外,孩子们还会将书法作品带回学校交给我。看到孩子们的书法作品数量越来越多,看到孩子们的书法作品质量越来越高,我又有了新的思考和困惑,越来越多的书法作品怎么处理?收集这么多书法作品可以做些什么?

我把这些思考和困惑通过微信发到了班级微信群。没想到班级微信群突然变得活跃了,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此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最后,家长们提出了一个颇具建设性的建议:班级每两周进行一次书法展览,将优秀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外走廊的墙上。

家长们的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解决了我由来已久的困惑。于是,每过两周,孩子们都会积极地布置书法作品展。布置好之后,孩子们还会认真设计漂亮的邀请卡,发给学校领导和家长。

自那之后,周五的下午或周日的傍晚,家长们就会陆续来到班里,参观孩子们的书法作品展。家长们或与孩子合影留念,或对作品进行点评……看到此般情景,我和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幸福的微笑。

亲子齐上阵,全家动员写春联,欢欢喜喜过新年

二年级的那个寒假,春节如约而至。广东人过年非常热衷贴春联,并且会把每一道门、每一扇窗都满满地贴上,以示喜庆。那么,我们班各家庭的春联可以让孩子们尝试写吗?带着这个问题,我利用班级QQ群发动了一番声势浩大的大讨论,题目是:今年过年春联谁来写?

家长们对于这个话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讨论最后决定:1.每逢过年,家里和公司的所有对联都由孩子来书写,无论孩子的书法水平高低。2.对联内容,暂时由家长拟定,或者由家长去网上选择合适的内容。3.对联张贴,由家长和孩子一起贴对联,共同体验亲子活动带来的乐趣。

书写春联,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好的锻炼和提高;对于家长们来说,无疑也是一次极好的亲子活动。因为要把对联贴在家门口或者公司,孩子们对此特别重视,练习的时候格外认真。家长们对此也更加重视,毕竟是“门面”工程,都积极踊跃投入到这项“班级全民运动”中来。

正是有家长的重视和全程参与,孩子们第一次书写的对联就展示出了较高的水准。春节期间,当自己写的春联得到亲朋好友的夸奖时,孩子们的心是甜的,家长们的心是乐的。

从那一年开始,我们班级每个家庭的春联都是由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亲子共创春联,已经成为我们班一道迷人的风景。

笔墨轻舞,联动街道社区,义卖春联献爱心

三年级时,我们班孩子的书法创作已经有了一定水准。又到过年,孩子们又可以写春联了,他们早已摩拳擦掌,家长们也早已将笔墨纸砚准备好了。

除了书写春联,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提升点呢?我在思考,家长们也在思考。有家长提议:春联义卖!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提议。家长们真厉害,说干就干。家委会根据学生的居住分布、书写水平、家长支持等情况,选择了禅城区和四会市两座城市作为义卖点,组织孩子们现场书写春联,进行义卖。孩子们在书写春联的时候,家长们就在旁边忙前忙后,做好后勤工作。春联写好后,家长们就配合孩子进行宣传和义卖。

在家长们的帮助和配合下,第一次春联义卖喜获丰收。短短的三四天时间,禅城区春联义卖点筹得义款4700多元,家委会通过慈善机构,把暖暖的爱送到了藏区有需要的儿童的手里。四会市春联义卖点筹得义款2000多元,家长们把孩子们的爱心送到了四会市敬老院年迈的爷爷奶奶的手里。

人人参与,以对联为抓手,发扬民族楹联文化

班级书法文化建设还可以做得更好吗?对于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还有什么可做吗?经过一番思考,我想到楹联文化或许能够成为一个切入点,楹联的创作应该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抓手。记得春节前,我发信息动员家长们,积极地投入到春联撰写活动里来。我以我的几副对联为引子,发到班级微信群,鼓励家长们参与其中。家长们的参与度极高,个个跃跃欲试,纷纷亮出了自己的“真功夫”。

短短一天多的时间,我在微信群共收到了家长们创作的楹联30多副。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家长们却很开心和快乐。为了进一步建设班级书法文化,弘扬祖国楹联文化,班级家委会建议让孩子们把这些楹联书写出来,再由家长陪孩子到学校,郑重地把对联贴在教室的门口,供孩子们学习和背诵。

可以说,通过亲子写对联、贴对联、记对联等楹联文化活动,有机地把孩子们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地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

班级书法文化探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家校合作。

班级书法文化建设活动,有力地实现了家校共育。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陈殷)

猜你喜欢

春联书法作品楹联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书法作品选登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新春联
新春联
孔府的年节楹联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