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多元化的情境创设
2017-05-05江绍权
江绍权
盘古开天地以来,数学一直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数学是一门及其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到中学时对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而数学知识的枯燥无味,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想要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就得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艺术与智慧应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必须要靠课堂多元化的情境创设。可以说创设情境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得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多元化教学情境。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每节课枯燥的知识营建一个故事情境能让学生很快地融入数学课堂,并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能轻松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和获得能力。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可以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营建一个吸引学生眼球的故事情境,把学生引入局,让他们去感受故事情境带来的学习趣味性,让他们在故事情境中快乐地学习,轻松获得数学知识。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周期规律》,这节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对于本课的教学,教材采用了两个一组(一一间隔)作为例题呈现。例题内容是寻找彩灯和彩旗排列的周期问题,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大胆改编教材中例题。利用信息技术以自己拜师学艺为主线,以学生当下最喜欢的穿越主题虚构了自己拜大话西游唐僧师徒为师而分别学习变化、跳舞、写词、编曲四个环节的故事情境,其中学习变化是新授环节,跳舞和写词是练习阶段,而编曲则是升华阶段。
1.导入环节(大话找规律)。
故事:江老师参加过中国好声音,这次比赛中落选了,惨败而归,后来得高人指导,悟出一番道理,光有一副好嗓子不够,必须得学习好跳舞、写词和编曲等本领,才能登台亮相,引入眼球。于是江老师穿越古代遍访名师,第一站终于到达花果山,你们知道江老师找到什么样的名师吗?
拜孙悟空为师学习变化,课件演示第一起变化:第一个变的是小江师,第二个是老江师,第三个是小江师,第四个是老江师,两个为一组依次重复,不断循环变化。课件演示第二起变化:小江师、老江师、猪八戒三个为一组依次重复,不断循环地变化。接着引导学生对比这两组变化在排列上的区别。突出第一起变化是以两人为一组变化,第二起变化是三人为一组变化,两起变化都会按组依次重复,不断循环出现。最后水到渠成导入新课:像这样每组以相同的个数为一组依次重复、不断循环出现的现象,我们就把它叫做周期现象。
2.新授环节(学习变化)。
我将例题改编成以我变成的小江师、老江师、小江师、老江师…顺序为例来探索事物周期性排列的规律。其中小江师是年轻的我,老江师是指未来变老的我。老师居然能用孙大圣的变化之术变人,哈哈!这故事情境太搞笑、太神奇了!数学课堂“气温”升高,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随后抛砖引题:“按照小江师、老江师的变化顺序,第15个将变成谁?”让学生通过小组研究用画图、推理、计算方法成功研究出事物周期性排列的规律,方法多种但暂时不择优。接着改编例题第二起变化,是以小江师、老江师、猪八戒变化顺序为例再次研究事物周期性排列的规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求出第70个、第71个、第72个变化的人。接着引导学生对比画图、推理、计算三种方法,优化了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不断观察这三个算式进行对比和沟通,揭示除数、余数与规律之间的相同联系,由此逐步归纳、概括,最终让学生归纳出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练习环节(学跳舞、学写词、学编曲)。
(1)课件显示八戒指导我跳舞。
问题1:分解舞蹈动作:侧踢、侧踢、前踢……按这样顺序,第21个动作是什么?你能做一下这个动作吗?
问题2:江老师觉得动作太简单,于是在每个环节加了一个舞蹈动作,侧、侧、前、后、侧、侧、前、后……按这样顺序,第18个动作是什么,第24个动作呢?
(2)课件显示唐僧指导我写歌词。
十二生肖歌词: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注:歌词围成圆形)
问题1:今年是什么年,(马)那明年是什么年?后年?多少年又是马年?
问题2:老师今年四十岁,属兔。今年多少岁的与我是同样的属相?待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求与老师同属相的规律。(老师的岁数±12的倍数)
(3)课件显示唐僧指导我谱曲(拓展提伸)。唐僧指导我为十二生肖歌词谱曲1234567ii76543211234567ii765 4321……
问题:同学们,看看这曲子,当我唱到第90个音,是什么?当学生8个一组和16个一组有争论时,引导学生找规律分组时应注意:应观察前后组是否一致,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这样以教师为教材中的主人公故事情境让学生感染到课堂的亲切性、趣味性。故事情境节节环环相扣、情趣逼人,课堂高潮时而涌起。教师的亲和力,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教师以自己学艺,蹲下身子把自己当作学生中一员一起探索规律,这样的故事情境必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新教材的编排充分洋溢着生活的味道,教材在新知和练习中都融入了大量生活的情境。这些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也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架起了“桥梁”。但教材中具体的情境中并不是都适合不同地区的学生使用,如果我们能立足于不同地区学生的现实生活,对现行教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更贴切各地区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大课堂,课堂上的问题就是生活中的问题,根据生活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
比如:苏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公顷》,教材呈现的是南京明孝陵、北京圆明园、杭州西湖和台湾日月潭的面积,由此引出“公顷”。无可置疑,这些都是精选的素材,确实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引领学生主动地关注美丽的大自然,但是这些素材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感到陌生,不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土地面积单位的需要。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重新选择教材。这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选择了本地学生熟悉的体育场、鼎文化公园和本校校区作为生活素材,充分利用好校园资源或身边的家乡元素,认识公顷的学习过程也就变成了从数学视角进一步认识学校和家乡的过程。课始,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鼎文化公园美丽的风光,利用信息技术将公园地图勾勒出来,从而引出“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引入一方面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勾勒出公园的地图,学生借助对公园的直观印象,利用熟悉的地方素材,让学生体会到“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从而引起进一步研究“公顷”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新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本班教室的面积。然后课件出示学校东校区的占地面积和班级按比例缩放图,先勾勒出东校区的地图,再以班级缩放图去衡量和估算校园面积的大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公顷”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感受到“公顷”这个单位在生活中存在着应用的价值。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之下,学生的热情被点燃,越来越深入“公顷”的大小,自然能利用生活情境中建立1公顷大小的表现去解决其他问题,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造成“悬念”,以“求知欲”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自愿形成数学知识技能的最大动力。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设“悬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新颖性和科学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悬念”就会成为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
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根据学生好奇心和爱推理的特点,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著名的日本小神探柯南在一桩盗窃案件现场发现了一枚神秘的脚印,柯南量一量,发现脚印的足长25厘米,柯南根据这一信息,很快确定疑犯的身高,你知道柯南是怎样判断出疑犯身高的?
《名侦探柯南》仿佛有魔力,它探案故事的“悬念”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全班的学生。课一开始就设置这样的悬念,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尾再来个让学生利用刚学过比的知识成功破案的练习,首尾呼应,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性。
问题情境的设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分析问题。久而久之,每节课的“问题”的积累,必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持之以恒,对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功也大有益处。
总之,多元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学习素材更加丰富、易懂而充满魅力,适当地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学生在多元化的情境中学数学,这样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兼顾学生的情感体验。当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更多地需要关注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突出数学的实质。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潜心钻研教材。我们新时代的数学老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去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充满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