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
2017-05-05龚吉源
龚吉源
【摘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习的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对主动学习的诉求。并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49-0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它是以所探索和认知的事物体为参照基础,进而促进人们去了解事物,寻求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特征的认知倾向行为。
由于小学生年级普遍较小,心理和思维都相对较为简单,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且数学课程作为一门较为抽象、概括性强的学科,学习过程相对枯燥、乏味,因此很容易小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进而放弃该门课程。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心理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让学生们克服畏难情绪,主动的去学习,是教师所要面临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一个优秀老师来讲,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采取形象的情景模拟、尊重学生的思维偏差等,在向学生教授学习内容的同时,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学习效果,有效的提高教学成绩。
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控者和中心,学生作为参与者和接收者,这在角色层面就容易导致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使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由于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个体,生理和心理都还没有成熟,往往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因而教师的应道作用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喜好往往会影响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小学生特殊的心理需求,在课堂上建立一个平等互动的关系,积极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个体,并且对于学生之间体现出的差异应该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引导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一个亦师亦友的伙伴关系。只有建立在相互平等的交流环境下,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关系的核心,从而为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课堂为学习内容打下基础。而随着近些年来新课改的日益深化,教师越来越注重到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应该得到的尊重,更多的小学教师与小学生之间建立了一个相互平等,和谐的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能够很好的培养学习对于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能深入的学习的全过程。
2.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第一要务是如何教会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而从当前我国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往往还处于过去的“被动灌输式”,在学习过程中,并未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基于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个体的主体意识,让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给予学生从分的信任和尊重,去鼓励学生、支持学生,从而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去主动思考问题,思考知识点,并在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进行思维的发散。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培养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巧妙导入,以情引趣
教育家洛克有一句名言:“儿童的学习导师是他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新知识的导入,首先就需要营造出一个有趣的情景,从而引诱学生去进入学习主题,并激发他们的动机,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自觉的去进行学习。例如在向学生讲解“公倍数”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就通过一个景点的案例解析,如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年,他们商量着轮流从山下打水上来喝,并且相互之间订立了一条规矩,老和尚年轻,所以连续打水五天了才休息一天,小和尚年级小,所以他每次连续打水三天就有一天休息时间,有一次,一个朋友想上山看看两个和尚,他想在老和尚和小和尚都休息的时候才上山看他们,但是他也不知道要等哪一天他們才能够一起休息。所以,同学们帮帮这位朋友哪一天去才能看到老和尚和小和尚呢?这样一来,以情引趣,通过一个形象生动的案例,将学生的兴趣直接勾引了起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最后,这次课堂学习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学生们都能够很好的理解“公倍数”这一概念。
4.创设趣味性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基于小学生的特征,往往更容易在游戏过程中去主动的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此时,学生们往往会高度集中精神,在游戏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学习兴趣。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学要求需要通过知识点的讲授,初步建立起学生的平面和空间立体概念,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三维立体的过渡,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受限于理解力和认知力,往往很难通过自己独立的想象去理解。这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在开展课堂学习前,笔者就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用三个火柴能够拼出多少形状内,那用六个火柴又能够拼出多少形状呢”,此时,笔者将学生分为几组,并分发给每组对应的火柴数量,让其自行摆设,并给出最终答案。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都纷纷拿出火柴棒去拼接,并在这个过程中,相互讨论,期望获得更多的拼接形状。结果,有一组学生一起搭接出来一个三菱体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从无形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很容易的将二维平面图形过度到了三维立体图形中,从而圆满的完成了教学内容。因此,通过游戏情景的的巧妙导入,在激发了学生兴趣的过程中,带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成了学习内容。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他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通过很好的课堂教授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完成课堂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秀春.培养兴趣:小学数学教学历久弥新的主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3):134-135.
[2]边军利.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
[3]郑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教育探索,2005(7):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