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第七届CCTV全国电视舞蹈大赛
2017-05-05王雨虹
王雨虹
摘要:自2000年,中央电视台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成功举办了首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迄今为止已圆满完成七届比赛。依据前期两年一届的赛制,第八届电视舞蹈大赛却在2013年第七届比赛落幕后时隔三年未登荧屏。这让笔者在翘首以盼的同时不免把目光追溯回第七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本文旨在通过对其赛制的革新、参赛作品的比较分析,寄希望在感受电视舞蹈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和艺术反思的同时期盼新一届比赛的来临。
关键词:CCTV电视舞蹈 赛制革新 作品分析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105-03
两年一届的CCTV电视舞蹈大赛总是凝聚了太多舞蹈人的梦想,它拥有绝对的权威性,在座的评委都是国内外相关领域里颇有造诣的艺术大家,得到他们的认可对于一个舞蹈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褒奖。除此之外,凭借电视传媒的载体也使得比赛有了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于是我们看到:年轻的编导和演员纷纷推出自己的作品,老一辈的舞蹈家们期盼着每一届大赛能够涌现出更多的舞蹈新星,电视机前的观众期望借助这个平台加深对舞蹈的认识和了解,就连主持人也几度夸赞当下舞蹈事业的迅猛发展,观众更是禁不住拍手称好,好一派繁荣景象!但在这繁花似锦的背后,我们又忽略了什么?时隔三年,褪去比赛的余温,笔者以更加客观冷静的态度重新看待此次的比赛。
一、电视舞蹈赛制的革新
第七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在赛制上锐意创新,围绕专业性的角度在赛程上有所设计。首先充分利用了电视媒介,拍摄的节目短片点明作品的创作意图,在实际表演之前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和理解作品的空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除此之外不同于往届,此次比赛增设分舞种评比的新规,不局限于群文组和院团组两个组别,转而变更为群文少儿组、群文群舞组、院團民族民间舞组、院团古典舞组、院团芭蕾舞组、院团现当代舞组,避免了将不同舞种统一作单双三和群舞评比的甄选难题。此举既便于观众更为系统完整的了解不同舞蹈种类的审美异趣,亦促进比赛的规范性,更为符合将舞蹈大赛首颁荧屏所坚持的“公平”原则。不仅如此,为了使比赛更具挑战和观赏性,院团组舞蹈比赛通过“命题舞蹈小品”的设计,让编导在两周的时间围绕统一命题“在路上”做出不同的舞蹈思考。于是我们看到有踮着脚尖走在红丝巾上的嫁女,有蹒跚学步到步履蹒跚的一生,更有追忆花鼓灯老艺人而在传承道路上默默坚守的一群舞者。
不同的创编思路碰撞出别样的艺术火花,也让观众领略到用舞蹈艺术诉诸情感的艺术魅力。舞台上每一段“在路上”的表演都是花样翻新,别出心裁,但在电视舞蹈推广的道路上却需要坚守、反思、革新的精神,才能不断前行。赛制的设计为电视舞蹈带来更多的观赏性和专业化的审美导向,但其创办初衷是借助媒体宣传和普及舞蹈文化,此次比赛虽有意拉近观众和作品以及幕后编导的距离,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观众的参与性。早期观众参与投票和评分等环节也在一届届的比赛中逐渐剔除,这说明了CCTV电视舞蹈大赛未来发展日渐专业化的趋势,其间如何平衡舞蹈的艺术性和借助电视媒体发展舞蹈的群众性,便是CCTV电视舞蹈大赛需要反复斟酌和思量的问题。
二、参赛作品的比较分析
整个赛程6个组别共计入围60部作品,年龄跨度从少儿到成人,参演水平从群文到专业院团,舞蹈种类从芭蕾到现当代。分门别类,兼容并包,为更多的舞蹈爱好者提供了参演平台,也尽可能的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鉴于此,笔者着重从专业院团的角度着手,结合作品分析梳理比赛的发展趋势。
(一)蝴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是选自王驾《雨晴》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向我们描绘了骤雨初歇,花散叶落以致蜂蝶离去的暮春之景,但诗中的情景却与比赛所呈现的趋势有着惊人的相似。2013年是建党92周年,比赛中以歌颂军人和纪念革命先烈为题材的舞蹈渐趋主流。编导将创作的目光聚焦到对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先是再现已经逝去的忠魂,再就是表现当下军人的精神风貌和英雄气概。中国现、当代舞组入围决赛的12部作品中此类题材的舞蹈就有8部,在我们惊喜于军旅题材舞蹈的繁荣发展,流连于高难度的技术技巧时内心是否会感到一种遗憾?遗憾于两年一届的舞蹈比赛,作为现当代舞蹈的优秀作品送选至电视舞蹈大赛,题材竟然如此相似,这其中有的是真情流露,却也不乏应景之作,这不是蜂蝶纷纷过墙去,又是什么?只可惜春色未必就在邻家。
但其间也有感人至深的军旅舞蹈,如广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选送的作品《夫妻哨》,编导着眼于小人物的故事,从一名普通战士入手,取材于部队真实的哨所故事。舞蹈中通过生活语汇的模拟和托举技巧的配合,再现了长期驻守边关的军人和军嫂无私奉献的艺术形象。作品虽无气势恢宏的音乐和革命背景的衬托,一改往日舞蹈中飒爽英姿的军人形象,却让观者于生活细微处见真情,在铮铮铁骨中感受到戍边战士的柔情细腻。值得一提的还有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选送的《我的那片云》,作品在表现方式上颇有剧场艺术的氛围,配合大提琴和吟唱的方式,加上舞者手中带有意象符号的白色气球,三者互不干扰却又共同营造了一位飞行员烈士的妻子追忆往昔的梦境独白。舞蹈中演员始终面露微笑,垂悬天边的气球是属于他俩的爱情追忆,亦是她为爱人守护的梦想,不似捶胸顿足般的表演方式,这样的意境更具艺术美的处理,也给了观者另外一种遐想:他的生命停留在了那一刻,但是爱情却是永恒的。这样一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除了独到的艺术手法外就是对作品整体氛围的把握,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给观众带来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体验,让人沉浸其中意犹未尽。
(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有几句脍炙人口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如此心境和生活真是让人欣羡不已,就连此次大赛的评委也是心神向往。整场比赛的9部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大都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区民间舞蹈的杰出作品。比赛中较为出彩的是由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选送的《盅.碗.筷》,舞蹈描绘了庆典宴会上女子头顶彩碗,手持酒盅,男子击筷助兴的欢腾之景,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和表现艺术美的情意。除此之外,由北京舞蹈学院教师高度和黄奕华编排的舞蹈《淮水清兰花湾》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蹈有感于缅怀冯国佩老人而作,选取了安徽花鼓灯的动律元素加以改编,不仅注入了当代舞者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情愫,更是表达了文化心承,民舞相传的艺术追求。
笔者认为比赛的出发点是好的,寄希望通过电视平台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让更多的编导致力于少数民族的舞蹈事业。但是这毕竟是一场面向全国观众的舞蹈盛宴,观众有权利欣赏到更多优秀的汉族民间舞和小民族(除去汉、蒙、藏、维、朝等其他民族)的舞蹈作品,如此“厚此薄彼”的评选标准只会造成各地舞蹈发展的不平衡,舞蹈风格单一化。等到那时,怕也只能感叹:“莺花烂漫君不来,及至君来花已老”。
三、结语
除去上述在舞蹈题材和风格上的局限,第七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它向我们证明了当下舞蹈的发展总体还是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趋势。如专业院团芭蕾舞组往届是由古典芭蕾占据主导地位,现下融入了现代芭蕾舞蹈的新作。如中央芭蕾舞团选送作品《那里》,编导将视角聚焦灾后心灵重建的历程,芭蕾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表演形式,局限于王子公主不切实际的表现内容,转而關注当下人们的心理变化,无形之中拉近了芭蕾和观众的距离。再如作品《天黑请闭眼》以游戏的形式带入舞蹈,不仅赋予演员更多的可塑性,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丰富完善了对芭蕾舞蹈不同表现形式的认识。不仅如此,专业院团中国古典舞组由北京舞蹈学院选送的作品《金刚》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编导从佛教壁画中汲取灵感,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将可见的金刚形象进行提炼复原,塑造了怒目圆睁,威武狰狞的金刚形象,给人以佛教威严震慑的肃穆之感。作品以行写神,注重“行”和“象”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对金刚形象的塑造,更突出其威武庄严的神韵,静止的动作通过身体的拧动呈现流动的美感,行进的动态里又体现了壁画中不同的造型艺术。反观古典舞组的其他几部作品,除去湖北艺术职业学院选送的《激楚》属于汉唐古典舞流派,其余作品均属于占据主流形态的从戏曲舞蹈中提炼出来的新古典舞,作品总体表现风格单一,题材缺乏新颖独到的构思。虽其中不乏较为突出的舞蹈作品,如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选送的作品《百花争妍》,编导从戏曲舞蹈中提炼元素,将水袖技法舞蹈化,营造了春光明媚,人比花娇的明快之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愉悦的艺术体验。
比赛历时虽只有一周之短,但它激起的艺术创作热情和奠定的舞蹈群众基础发挥了比赛的余热。在电视传媒加速发展的当下,笔者不禁想问第八届CCTV全国电视舞蹈大赛将会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完成舞蹈艺术向“市场化”的推进,寄希望本文有关第七届电视舞蹈比赛的分析既是对前期比赛的梳理,更是在进行艺术反思的同时迎来更具创新的第八届CCTV全国电视舞蹈大赛。
参考文献:
[1]向娟.浅析电视舞蹈在舞蹈艺术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CCTV电视舞蹈大赛后的思考[J].新闻天地,2010,(03):32-33.
[2]梦梅,国晓洁,刘海栋.在路上——第七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综述[J].舞蹈,2013,(11):11-13.
[3]李佼佼.应为“百花”丛中舞——由第七届CCTV全国电视舞蹈大赛“赛制”问题引发的思考[J].舞蹈,2013,(12):30-31.
[4]高鑫.CCTV电视舞蹈大赛:作为多维观点的观点[J].电视研究,2003,(0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