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

2017-05-05张教华

艺海 2017年4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应对策略高职院校

张教华

〔摘 要〕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是培养该行业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在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上,要结合招生难、人才培养供过于求、特色教育不够突出的状况,从而提出相应的策略,从注重社会需求、优化音乐结构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和突出专业培养特色等方面推动专业的良好发展和人才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专业 应对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音乐教育纳入到高职院校中,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大创举和特色,培养了一大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推行,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来说,招生难,生源不稳定,人才培养供过于求,特色教育没有凸显是不争的现实,如何从专业的发展现状中进行突破,并结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需求提出相应的策略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

一、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现状

1、招生难,生源不稳定。随着本科的扩招,很多本身应该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流向了扩招后的本科院校,使得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每况愈下,虽然每年也有部分生源,在自身的大力宣传和推广之下能完成相应的招生计划,但是整体的生源素质并不高,可塑之才屈指可数,使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反过来影响了招生,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另外,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前身是中职学校,经过办学升级成为高职院校,但是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等都还没有达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影响了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建设质量提升,使得专业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瓶颈,不利于在招生中的吸引力体现。基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出现了招生难,生源不稳定的情况。

2、人才培养供过于求。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学历的普及,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供过于求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随着中职学校的升级,高职院校相继增设艺术专业,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困难重重,压力不断增大。从社会的需求层面来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难就业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社会本身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并不大,使得人才培养供过于求。

3、教学模式陈旧。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属于艺术类教育专业,教学观念应伴随着社会文化和环境氛围的不同而不断的发展。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方法陈旧,相应的教学大纲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得专业特色的建设非常地缺乏。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但有的高职院校在音乐专业的建设中,连续十来年都是采用同一套人才培养方案,使得人才的培养难以跟上社会的需求,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也难以在就业中得到良好的去向,就业后也容易因为知识的陈旧被淘汰或者出现职业发展不够理想的情况。

二、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应对策略

面对高职院校在音乐专业建设上存在的问题,院校应该予以重视并积极解决。从实际的情况来说,招生难、生源不稳定,人才培养供过于求是各种因素造成的,难以从高职院校的角度进行根源性的解决。但是,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可以从自身的平台和条件出发,从其它层面进行侧面的解决和帮助,使得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建设取到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注重社会需求。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型的技术人才为导向,院校要发展,就必须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各院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市场调查小组,对就业市场进行摸底,并将信息及时反馈,让学校可以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根源上促进学生培养的适销对路。其次,要加强和音乐工作室、文化传播公司、学校等的联系,从就业单位中获取第一手的人才培养资料,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然后根据这些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调整。闭门造车的人才培养方式要进行淘汰,要在反复的调查中进行评估,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调和改革,并处理好相应的关系,促进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服务于社会文艺事业的发展。

2、优化音乐课程结构设置。课程结构设置是整体教学开展的框架,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有的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单纯地把这种专业课程作为教育的全部内容,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音乐课程结构设置的优化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要将有效性和适用性放在首要位置,使课程资源成为学生成长的有效帮助,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灌输。从具体的实施上来说,可以结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以后的就业走向和社会的需求来进行,在遵循本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体现因材施教,适当缩减常规理论教学内容,加大其它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学习时间,如电子伴奏、通俗唱法、音乐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新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特色教学推进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本身的素养提升了,才能实施更完善的教学,专业化发展是首要的。首先,高职院校在音乐专业教师的选拔聘用上要有长远的发展意识,积极引进优秀教师,组成自己的核心队伍,提升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在教学中的积极有效性。其次,强化教师的深造和再学习。教师队伍素养的提升主要依靠再次学习和深造,鼓励已有的青年教师继续读取硕士、博士学位,提升教师的基本层次,另外为了对教师进行鼓励,可以派遣一部分教师进行外出进修、学习,了解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地优化和改善教师的队伍结构。再次,高职院校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培训体系,成立自己的专家团队,定期通过系列的培训以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定期给教师举办一些音乐会或者演出比赛等等,强化教师对专业能力的了解,对艺术实践能力的认识,在为学校和自己争得荣誉的同时,还能强化自己的教学。第四,高职院校应多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建设,加大科研基金的投入,定期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研讨会和培训,提升整体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

4、注重实践教学。在人才的培养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如果人才不能实现从理论向实践转型,就失去了人才培养的意义。高职院校在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大多数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都是使用理论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于忽视,仅仅依靠实习来作为实践培养的主渠道。在学生实习开展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学生的实习并非是和专业内容相契合的,成了一个形式,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来说没有起到良好的帮助,反而成为干扰学生能力和正确观念形成的一个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声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不仅仅依靠实习,更应该在平时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打造与声乐专业相关的实践型活动,丰富学生实践的平台和基地,从全方位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帮助,最终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在实践教学的开展上面,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向一些文化傳播公司输送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声乐比赛和电视节目,通过练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和就业提供帮助和基础。

5、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在高职院校的声乐专业建设上面,院校首先要对专业特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切合院校所在地区的专业发展、社会文化艺术发展和经济状况来进行特色的建设,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声乐专业建设能够在社会上得到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在专业特色的建设上面要抓住针对性和准确性,针对高校所在地区的文艺事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艺术特点来加强相关的教育,使得专业培养有校区、地域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社会的文艺人才培养,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就业和能力储备针对性更强。此外,高职院校的声乐专业建设要注重和中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衔接,用好原有的资源,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和教学模式特色,以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结语

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应该注重结合实际情况,推动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进行对口和结合,并突出专业培养的特色,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加强师资队伍的水平提升,从而促进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强化音乐教育和市场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常领.新形势下高职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祖国:建设版,2014(06):412

[2] 唐小娟.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黄河之声,2013(12):38-39

[3] 朱莹.探析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华章,2012(21):121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应对策略高职院校
元认知策略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弹唱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试论如何推动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指导
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应用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