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三”工作体系 助推校园平安和谐
2017-05-05文|任勇
文|任 勇
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晋中市教育系统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将学校安全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整体构建了全市学校安全工作的“四三”工作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三平台”推进安全信息共享
一是安全教育平台。依托国家级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系统,我市搭建了学校安全教育网络平台,覆盖全市从幼儿到高中的所有年级。作为安全教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平台教育资源实现了由单一专题化向多元综合性转变;受教育对象由学生进一步拓展到了家长;教育时间由课堂内转向了全天候,有效覆盖了节假日安全教育盲区。全市包括公民办及教学点在内的2069个学校全部注册开通,提升了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通过安全教育平台,组织开展了安全第一课、安全教育日、防溺水、预防校园暴力等4类大型专题教育活动,受教育学生达到了42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平台与安全教育课实行捆绑式同步互动,日常的安全课程、安全作业、安全演练、安全培训等都依托平台经校园网进行统筹实施,有效提升了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安全信息平台。我市积极依托全市学校安全信息系统,整合亿家信、微信、QQ等通讯平台资源,按照“系统共建、资源互通、无偿使用”的原则,架构了市、县、中心校、学校、班主任和学生家长6级安全信息网络系统,服务终端覆盖了全市近50万家长。它是“校讯通”的免费升级版,而且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在线开展信息发布、作业布置、考勤管理、家校互动等工作,同步实现六级信息主体的资源共享和交互。
三是安全管理平台。我市将全市所有学校和办学机构按公办和民办两大类,分别划为 A、B、C、D四个等级,纳入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及隐患排查动态管理系统,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安全隐患实行“实时排查、动态上报、远程监管”,整体实现分级分类监管,推进安全校园建设。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通过管理平台排查上报各类校园安全隐患396处,动态升级B级学校34所,下调C级学校7所,进一步推进了学校安全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
二、“三环节”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安防投入。进一步提升安防设施标准。近两年来,全市结合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工作,大力实施安全设施标准化建设,纳入政府财政统筹,新配备专职保安419名,投资1290万元,更新数字高清摄像视频监控系统67个,购置安保器械560多套(件),配套校园红外线安全报警系统96个,进一步提升了校园安防水平。切实强化学生安全体验教育,全面推进安全体验馆室建设。全市先后有太谷、和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县区落实480多万元专项资金,铺开了安全体验馆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学校安全教育内涵。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近两年,围绕学校安全分级分类监管,与市安监局联合巡回全市各县区组织开展了学校安全网格化监管及隐患排查动态管理系统操作使用培训,涉及参训人员2200多名。聘请国家危机管理专家张涛教授,组织600多名学校领导举办了全市教育系统安全“三责”教育专题讲座。积极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全市成立了2000名公安干警和交警参与的安全联防队;配备了3000名校园保安,工资财政解决,实现了专职保安全覆盖;组建了5000人参与的学校安全管理“五人小组”;建立了两万人参加的教师和家长志愿服务队,形成了公安、保安、教师和家长联防联控的庞大网络,切实增强了校园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加强风险管控。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信息,有效预见和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特别是进入夏季汛期,市教育局坚持“逢周五必预警”,加强学生安全特别是防溺水管控。仅今年以来,全市共发布校园安全预警8次,有效降低了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推进风险管理。针对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各个薄弱环节,市教育局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各县区和学校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梳理总结出了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包括教育教学活动、学生交通、教学设施等在内的10类风险点,有针对性地总结形成了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及化解的方法措施,进一步构建了学校风险综合防控体系。
三、“三重点”引深安全能力建设
一是严格课程管理。我市认真落实省政府学校安全能力建设精神要求,坚持与普通文化课同排、同上、同考核,在保障计划、教材、课时、教师、教研和考核“六到位”的基础上,全面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配套开展了安全子课题研究和示范课展评两项工作。在子课题研究上,各学校结合安全管理实际,共申报确立子课题106个。目前,已遴选32个子课题展开了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有9项研究成果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在优质课展评上,按照“校、乡、县、市”四级层层评选、逐级展示的原则,共有80个课例获市级优秀奖。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仅2016年以来,围绕安全教育日和防灾减灾日宣传主题,全市各县(区、市)和学校共组织举办巡回安全讲座670场次,宣展安全版面1120多块,组织各类安全体验活动1400多次,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67项。同时,积极举办全市学校安全大讲堂。今年,先后邀请省市公安、消防等部门专家教授,通过视频网络传输,举办了3次全市学校安全大讲堂,受教育者达到了2600多人次,实现了全市学校安全监管人员的全覆盖,切实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
三是强化安全演练。进一步加强安全演练常态化保障机制建设。全市在确保“一月一演练”的基础上,以市制订包括防火、防地震等10类安全应急避险测试标准,分应知常识和应会技能;印制《中小学生安全应急避险能力达标手册》,免费向学生发放;在学生反复演练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测试。同时,积极将应急避险能力测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作为学生升学报考的一个重要依据,切实推动了安全应急避险能力测试的有效开展。今年,全市各学段起始年级测试完成率达到了92.8%,优秀率达到了近86%。近两年,全市先后在太谷县和榆次区组织召开了全市学校能力建设推进会,各县(市、区)共320多人观摩了两县(区)6所学校安全管理经验和应急演练,进一步强化了全市学校安全能力建设。
四、“三措施”提升安全治理水平
一是开展专项督查。近两年来,根据省、市安排部署,我市持续开展了全市学校安全大检查,全市累计通过学校自查和县级督查的方式共检查出各类隐患373条,并按照资金、时限、措施、预案和责任人“五落实”要求全部得到有效整改。特别是在市级突查环节,市教育局按照局领导包县要求,由主要领导带队,按照“四不两直”(事先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开展突击检查,强化校园安全的有效监管。今年以来,结合学校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共组织市局处级领导开展学校安全突击检查4次,出动检查人员74人次,累计检查学校86所,检查出安全隐患127处。
二是加强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今年以来,围绕全市“六项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整治工作,积极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全市教育系统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共排查出各类隐患675个(处),其中已完成整治669个(处),正在整治6个(处)。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2016年,对全市371所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机构进行了年检,共整改93所,取缔35所。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创建,近两年全市共评选出100所市级“平安校园”,并有8所学校顺利通过了省级平安校园验收。截至目前,全市县级以上平安校园达到了757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77.2%。
三是严格责任考核。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今年,根据科室职能和领导分工调整,修订了《关于明确和规范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管理职责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各职能科室的安全责任。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把问责关口前移,提出“变事故问责为隐患问责,变事后问责为事前问责”,分类实行严格问责。仅今年,就对3名县教科局分管局长进行了约谈,对2名因学校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人实行了问责。
学校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直在路上。今后,我们将深入落实“四三”工作体系,切实把学校安全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所学校,拓展到每一个环节,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人生和幸福人生提供管用一生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