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孜州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2017-05-05朱金艳

艺术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宗教文化可持续发展

朱金艳

摘 要: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但人均收入很低。开发自然资源易造成环境破坏,特别当地群众环保意识很强,不希望以破坏家园为代价去发展当地经济。对甘孜州的人文历史进行调研后发现,宗教文化是当地的强项,其中以五明佛学院为代表,对于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具有潜力的产业,同时欧美发达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教育是可持续、造福后代的大事业,找准方向突出宗教文化和教育的优势是甘孜州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宗教文化;文化旅游产业

1 甘孜州自然资源分析及开发现状

1.1 畜牧及水利资源

甘孜州天然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1.7%,是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全州农牧业产值达到72亿元。各类牲畜出栏和畜产品产量稳步发展。全年各类牲畜出栏达95.18万头(只),较上年增加4.51万头(只),增长5.0%。

水利资源甘孜州地处长江、黄河的源头地区,长江上游重要的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流经州内18个县,流域面积14.61万平方公里,占全州行政面积的96%,占长江流域面积的8.5%。水资源总量1397.83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资源总量881.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4119万千瓦,占全省的29%。

1.2 矿产资源

甘孜州已发现矿产74种,形成固体矿产地1581处,矿点512处。黑色金属以铁矿为主,其次为铁锰矿、锰矿、铬铁矿、钛铁矿,共计有矿产地90处。有色金属已知有铜、铅、锌、镍、钨、锡、汞、锑、钼等9种,已发现矿产地490处。稀有金属及分散元素,是国家重要的成矿区,其中花岗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床居州内主导地位,共发现矿产地56处。贵金属已探明有大型共生铂(钯)矿,超大型银矿,以及储量较多的砂金矿和岩金矿。

从2015年统计,全州工业总产值达到53亿元。矿产资源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有序的开发。体现出自治州对于环保的重视。

1.3 动植物资源

据色达五明佛学院图册记载,甘孜境内有大熊猫、金丝猴等30多種珍稀动物,有麝香、鹿茸、熊胆 等上乘的动物药材,虫草、贝母等植物药材,水獭皮等名贵皮张,松茸、白菌、花椒、核桃、雪山大豆等农副特产品,这些优质特产均出产于天然牧场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属半野味的“绿色食品”。全州森林面积占四川省森林总面积的20%。2015年消费类产品到78亿元 ,包括各类特色药材和农副产品。

2015年,四川省实现产值达28536.7亿元,甘孜州占全省0.7%。由此可以看出甘孜州在资源开发利用上,一直处于很落后的地位。

2 甘孜州人文资源分析及开发现状

甘孜州旅游产业2015年实现产值80.3亿元。和全州自然资源实现产值203亿元相比,占整个甘孜州的28%的比率,全州在国家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下积极开发道路交通,包括高速公路和川藏铁路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州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旅游产业受制于交通条件,近年来甘孜州大力发展交通,公路和铁路以及航空都在加大投入,这是非常有利于发掘人文资源的基础条件。

甘孜州旅游资源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自然景观旅游以徒步旅游和自驾旅游为主,游客留在当地消费的时间太短使得整个旅游产值很难提升,没有形成类似九寨沟的名胜景区,各景点地域分散,旅游配套设施欠缺。

藏传佛法教育和文化旅游是甘孜州无可替代的优势。其中,五明佛学院是藏传佛法教育和文化旅游的旗帜标杆。新龙县的亚青寺也每年吸引很多佛教弟子来此学院来参加法会,甘孜州这两地每年的游客和学习者已具备了九寨沟景区的规模。这是发展甘孜州旅游业和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一个契机,解决了当地群众和寺院的经济问题,也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我国宗教事业的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3 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发展趋势

3.1 国际发展现状

第一,基督教、天主教宗教文化旅游。

第二,以色列——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享有世间唯一的殊荣,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均视其为圣城。2014年以色列旅游人数达330万人次,其中宗教旅游占的比例高达75%。

第三,梵蒂冈。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每年吸引着上百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它既无工农业,也无自然资源。财政收入主要靠旅游、邮票、不动产出租、特别财产款项的银行利息、梵蒂冈银行盈利和向教宗赠送的贡款以及教徒的捐款等。

第四,德国——柏林。德国的主要宗教为基督教和天主教,当今德国的宗教人数已不比以往,但德国有非常注明的宗教建筑,这为它的宗教旅游带来了很多旅游景点,主要的代表是柏林的科龙大教堂。

第五,伊斯兰教宗教文化旅游。沙特阿拉伯——麦加。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吃饭、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3.2 国内发展现状

佛教宗教文化旅游:

第一,无锡灵山大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佛光普照景区,最美中国·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景区,20个最受欢迎的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它占地面积约30公顷,由小灵山、祥符禅寺、灵山大佛、天下第一掌、百子戏弥勒、佛教文化博览馆、万佛殿等景点组成。集湖光山色、园林广场、佛教文化、历史知识于一体,是中国最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园区。2014年每年实现门票收入4亿,周边文化旅游收入25亿,房地产收入58亿。

第二,海南南山海上观音。国家AAAAA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佛教名山胜地,中国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海南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海南省生态旅游示范景区。2014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5亿,周边文化旅游收入10亿。

第三,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每天限制接待游客2300人次,每年实现门票收入8400万,周边旅游收入4亿。

4 甘孜州的文化旅游和教育产业的发展建议 ——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料相结合

众所周知,甘孜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但还有非常丰富的藏民族文化资源和藏传佛教的人文资源(大量的寺院和僧侣)。本文试图从人文资源的角度思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同时并举。

自然资源的发展有九寨沟模式,而在人文资源的开发方面,有五明佛学院和亚青寺的例子。因为藏传佛教在藏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至今还没有找到宗教和经济结合的模式。探索一条适合甘孜州特色的发展道路,从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出发,以文化旅游和佛法教育为突破口,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保护当地建筑,合理布局,修缮开发,并配以合理景观配置设计,使得整个寺院村庄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以此为试点,将成功经验推广到甘孜州的各县各乡各村,从而实现以点带面,促进甘孜州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增长,也间接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发展。

对当地居民的民宅进行保护性的修缮和改造,适当规划加入民宿和温泉旅游休闲功能,充分利用當地好山好水的自然资源以及丰富的藏族文化资源,为居民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产要素,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5 结语

从甘孜州现有的开发自然资源模式和四川省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工业基础差,人才少,条件艰苦等各种不利因素都制约了发展。在充分认识甘孜州的优势资源(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有的藏传佛教资源——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资源),并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强联合,走一条适合甘孜州发展的道路是完全有可能的,重点在于如何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寺院的人文资源和村落和周边景区的自然资源的强强联合,两者都是甘孜州最具特色的独有资源,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都不具备的优势。以成都发展农家乐模式为范例,积极推广这种人文——自然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甘孜州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

那么这个人文和景观结合的试点,非常需要很好的整体设计,经得住时间和历史和自然的考验。建筑设计、内饰设计以及景观设计都是影响试点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邓一.永远的九寨沟[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 四川省甘孜州藏族社会历史调查[M]. 2009.

[3] 李渌.贵州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4] 颜亚玉.宗教旅游论析[J].厦门大学学报,2000(3).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产业宗教文化可持续发展
人文视野下宗教文化对湄公河流域代表性民间舞蹈的影响
山西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风险生成机理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