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首次!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引热议
2017-05-05
时事引读>>·原创·
2017年2月21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该消息一出,引发了大片网友的议论,对于杨振宁与姚期智两位院士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
知识链接 ·历史首次
外籍院士提出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中科院学部历史上是首次,无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学部为此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按照新制定的程序和规则,杨振宁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
素材 ·人物聚焦
科学大家
杨振宁 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2年9月出生于安徽合肥。1938至1944年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196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费萨尔国王国际奖的科学奖。著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杨振宁文集》《曙光集》等,发表论文约300篇。现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姚期智 2000年获得有着“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是目前唯一获此奖项的华人学者。
1946年12月出生于上海,籍贯湖北省孝感市。196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72年在哈佛大學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5年在伊利诺伊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并做出突出贡献:1.创建理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次领域:通讯复杂性和伪随机数生成计算理论;2.奠定现代密码学基础,在基于复杂性的密码学和安全形式化方法方面有根本性贡献;3.解决线路复杂性、计算几何、数据结构及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开放性问题并建立全新典范。1998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被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
素材 ·事件聚焦
回归报国
杨振宁 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他表示:“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放弃了美国国籍。他说:“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是一个给了我做科学研究非常好的机会的国家。我感激美国。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国朋友不会赞同我放弃美国国籍。回归对我是什么感受?挚友熊秉明曾经说:‘你的父亲虽已过去,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我说:‘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今天,我94岁了,很欣慰,多年来,为了帮助建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曾做过一些努力。”
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1984年至1986年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1997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杨振宁在90岁的年纪,依然在给本科生上课。
姚期智 2004年决定将57岁以后的人生回归中国大陆,开创科学研究的新舞台。他毅然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卖掉了在美国的房子,正式加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任全职教授。2005年3月16日,获得北京永久居留权的“绿卡”。2005年,由姚期智主导并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共同合作的“软件科学实验班”(后更名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也被称为“姚班”)在清华成立,并先后招收大一、大二两班学生。次年3月,姚期智在致清华全校同学的一封信中掷地有声地写道:“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培养优秀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员,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他从清华开始,逐步建立中国的计算机理论科学的研究队伍,试图在国际上造成影响。2017年2月,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热议 ·网友歪评
@白杨1541:无论如何,归来就好!当年燕昭王千金买马骨,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两名科学家!都有这气魄何愁人才不来?
@好困好困我真的好困:回国养老了?
@承炫Dazzle: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wjayjie:杨振宁是对全人类的进步有贡献的人,而且他的贡献远超大家的认知,是历史上第一梯队的物理学家,对这种历史级别的人物,为什么大家这么腹黑狭隘?黑他之前请多少去了解下他的成就与贡献……
链接·其他弃外籍归国志士
1.施一公
2008年,我国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开始实施“千人计划”,从海外引进各领域顶尖人才。中科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就是首批特聘专家之一。2003年,施一公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在那里,他的实验室占了整整一层楼,每年还有200多万美元的科研经费。2006年,正处于科研事业上升期的他却毅然决定回清华任教。2008年,经过两年的过渡期,他关闭了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的终身职位,放弃美国国籍、改回中国国籍,全职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他还在此后的短短几年内,从全球招募了80多位优秀人才,帮助清华生命科学学科步入世界一流行列。施一公曾说,“在美国,我内心始终缺少归属感和认同感。我希望回到祖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一些贡献。”
2.华天
2008年北京奥运会,18岁的华天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参加马术三项赛的中国骑士,从2008年的北京到2016年的里约,华天一直以一己之力填补了中国马术运动的空白,而这一路走得并不轻松。中英混血的华天为获得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的资格,放弃了英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华天及其团队尝试在奥运赛场展示中国马术,却也意味着更多艰难、更多投入:马匹的购置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维系在欧洲等地的日常训练费用更是花销不菲。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华天年仅18岁,他和他的马因过障碍时摔倒而未能完成比赛。而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26岁的华天和他的战马在马术个人三人赛中,取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华天曾在赛后表示,“要戴着中国的国徽,参加10届奥运会。”
【考场仿真试题】对于杨振宁与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一事,你怎么看?请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杨振宁、姚期智选择入籍,是他们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慎重选择,同时也得益于国家人才引进的良好政策。“渠成”则“水到”,人才引进的路顺畅了,更多的科学精英会聚而来,民族复兴之路则愈坦荡!科学家有国籍,但科学无国界,切不要让舆论和国籍成为科学发展的羁绊和科学家的道德困境。
其他适用话题 报国;人才引进;回归;祖国实力
(特约教师 刘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