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之道

2017-05-05王力力

人民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产业融合文化产业

王力力

【摘要】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文化孕育着旅游活动的精神内涵;而作为文化的承担者,旅游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为文化的长期多元化发展增添活力。

【关键词】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新常态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世界旅游组织曾预言,21世纪文化旅游将成为吸引力最强的旅游产品之一。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积淀了众多的文化资源,对于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一方面能够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联合协同发展,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也能够以文化为引领来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

当然,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效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口号和目标,需要我们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真正需求,充分考虑两大产业融合的可行性。当前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实现融合所具备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良好的价值导向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融合基础。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旅游项目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为全国各地以及国外旅客提供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游客在欣赏风景以及名胜古迹的同时,应了解当地的文化与民俗。而两大产业的融合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当地优秀文化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与载体。所以,依靠各省独有的文化资源,以持续性发展为经营理念,深度开发旅游项目,就是对当地经济的一种发展保障,也是传承地方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二,旅游业的创新性发展促使两大产业积极融合。随着生活水平和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游客在进行旅游时,所关注的不仅仅是风景是否优美,相关的地方文化与民俗也不断被游客重视起来,旅游业从原先的观光型模式向着个性化、大众化的新模式转变。而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真正融合,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由地选择项目,而这些项目设计的背后或多或少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欣赏可以使他们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学习到一些知识,满足了游客多层次发展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价值

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功能、优势与特色,而这些不同内容的交叉融合往往会催生新的概念和元素,实现创新性的发展。就文化产业来说,其所具有的多样性表现形式和民族、地域特质使得该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关联方式,最终实现两大产业的融合创新。而其中,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功能融合是主要的、典型的四种融合路径。

资源融合。在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文化产业中的高科技形式与创意思想等元素可以通过一定形式转化为新型旅游产品,来不断满足旅游者的個性化、多元化的高层次需求;而旅游产业又为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可利用的旅游资源,从而很大程度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拓空间。

技术融合。旅游产品的创新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撑,而文化产业在发展中拥有一定的技术元素,在与旅游产品的融合中能够发挥文化元素中独有的技术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与供给。

市场融合。旅游业具备强大的空间拓展能力和巨大的受众市场,而文化产业以其新颖时尚的特色获得广大群体的青睐与追求,但是文化由于其所具备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往往在空间上受到发展的局限,旅游产业的流动性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实现市场的良性融合。

功能融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均是集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产业,文化产业由于注入多样化的旅游形式而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相应地,旅游产业中融入合适、丰富的文化内容,能够实现产品功能的融合。

除此之外,两大产业的融合有利于旅游业新型化的实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接收信息手段的多样,对于旅游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风景观光单一层面上,高端旅游产品的需求量正在日益增加。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进行融合,一方面可以丰富旅游内容,使得人们在放松心情的同时,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旅游度假的内涵;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旅游产业的获利空间。在过去传统旅游产业运行中,获利的主要模式是靠门票以及旅游地相关产品的交易,而文化产业的融入可以使得旅游产业获利模式增加,通过一些文化娱乐节目来实现增值,如景区举办的民俗表演等。总之,无论在旅游项目方面,还是在经营模式方面,两大产业的融合都有助于实现旅游行业新型化的发展。

缺乏统一的规划、开发、宣传和管理,是阻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原因

融合缺乏主动性与有效性。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属于不同的领域,在实现真正的融合过程中需要众多的协调与包容。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虽然市场上大多数的旅游企业与文化企业都能够遵循有关规章制度,但是企业间的运行往往是独立的,缺乏双效互动,产业融合缺乏实质的载体。就当前基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各省市的文艺团体竞争性不强,导致文艺团体主动性较弱,文艺活动融入旅游项目的积极性不高,这样自然不能推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第二,两大产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交流和沟通,目前旅游管理部门主要以经济发展为方向,注重各项显性指标的实现,缺少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文化产业部门主要从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方面进行考虑,对于旅游功能的融入考虑较少,两大产业之间缺乏沟通,阻碍了旅游、文化资源的统一规划与运作。第三,旅游企业与文化企业缺少深层次的有效合作,以致于有些领域仍然会出现旅游供应体系低效率运作的现象。由此可见,缺乏统一的规划、开发、宣传和管理,势必会造成旅游与文化产业无法合理进行融合,久而久之会严重阻碍两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同化、弱化现象严重,文化传承渠道不畅。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西方文化的强势“登陆”,为了拓展客源市场,欧美等国家开发“新鲜”之旅,实施多种价格优惠政策、措施,甚至出现“零团费”“负团费”的现象,引诱国内游客纷纷前往,出国旅游人数大幅提高。同时,由于年轻人生活于网络、选秀等嘈杂浮躁的氛围,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致使民族文化氛围不断消散,历代绵延不断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面临着断裂的危险。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根基,而文化又是旅游产业的核心内涵,因此,一旦传统文化被同化或弱化,就会使旅游项目失去中国传统特色和活力,对游客的吸引力和价值塑造也就无从谈起,这在根本上给两大产业的融合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缺乏综合型创新人才,产业融合缺乏智力支持。在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队伍是根本,人才是关键。任何新型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支撑,尤其是软实力产业和行业,更多地依靠人才的创新性,因此在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之路上,对于复合型创新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但就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从业者及其结构来看,创新型、管理型人才十分稀缺,尤其是高端管理人才。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课程来培养此方面的人才,人才供给出现盲点,不利于产业融合的正常开展。

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要注重时代性,要顺应和把握“互联网+”的发展潮流

注重科学发展,突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各省市应根据本地的文化特色逐步建立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对于省市管理范围内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做好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具体来说,一方面,发挥地区优势,确保旅游与文化规划和发展的相互协调。在保证整体发展规划合理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突出本地文化资源特色,做到“以整体规划为指导、以实际细节为依据”,杜绝盲目、无序、低水平的资源开发与使用,防止一哄而上和急功近利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突出重点,注重打造地区文化、旅游精品。例如,对于延安、西柏坡等地区,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做好“红色文化”“古城文化”的开发,将红色经典文化与人文景观进行有效结合,培育出精品名牌,提升旅游区的整体形象以及旅游历史文化品味,强化人文思想教育与发展。同时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建设,通过线上模式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立足文化营销,提升旅游品位。其一,各地区在继续举办传统节庆旅游活动基础上,适时打造新型旅游节目。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张家口怀来葡萄节、石家庄植物园荷兰郁金香文化节等大型节庆活动,极大地展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集中向外界傳达鲜明的旅游产品和形象。其二,加强宣传推广力度。相关主体要加大主流媒体的广告宣传力度,有效利用影视营销、活动营销以及会展营销等多元化营销方式来开展密集化宣传,强化对旅游目的地新形象的推广。要借助国内的主流媒体或者权威媒体,通过“硬广告”形式在黄金时段以及头版头条反复推介各省旅游区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扩大受众范围,让更多的人认识并爱上当地文化,这样才能为旅客量的增加打下良好基础。其三,实现与网络媒体的“联姻”,发展并壮大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注重时代性,就当前来说,要顺应和把握“互联网+”的发展潮流,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渠道来扩大产品营销的时间、空间范围。企业可以从建立健全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查询、在线预订、代理人服务等多种服务内容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等方面着手完善和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利用互联网来完善网页设计,透过视频特效、声音特效与图像特效,向客源市场推介宣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产生震撼效应。

挖掘经济领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培育新兴旅游市场。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人文景观众多。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实现融合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经济领域的历史文化,以点带面,实现旅游产业的经济化。同时,新兴旅游市场的发展也可以强化受众对于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播感。

加强兼具旅游与文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人才引进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重要的一种就是内部选拔。同时,也要加强与相关高校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帮助学校开展课程的开设和人才的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同步发展。此外,各地区管理部门要注重产业融合平台建设,鼓励相关主体通过学习访问、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来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将优秀的管理经验与本地文化进行融合、创新,使产业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JYD15)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①史建强、赵俊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互动研究》,《经济问题》,2014年第4期。

②高燕:《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经典模式案例研究》,《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责编/谭峰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产业融合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