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贫困阶层的特征与分布

2017-05-05刘春怡

人民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低收入健康状况贫困人口

刘春怡

【摘要】近年来,各种社会人口因素使部分俄罗斯民众陷入低收入贫困和剥夺式贫困的风险之中,这启示我国扶贫工作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失业人员的社会支持体制、健全和完善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关键词】赡养负担 家庭类型 社会人口风险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俄罗斯贫困群体的社会人口特征与个人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有关

性别因素。俄罗斯贫困人口的性别构成中,女性比例接近于总人口的女性比例。在低收入和长期性贫困群体中,女性约占三分之二。在剥夺式贫困人口中,男女两性陷入贫困的风险相当,这表明当前俄罗斯女性的人均收入低于男性,并且承担着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的责任,但她们往往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困难、适应不利的经济状况并尽力寻求消除剥夺的办法。

婚姻状况。据统计,当前俄罗斯贫困人口中已婚者占六成,鳏寡者占一成,还有少部分处于同居状态,其中鳏寡者和离婚者的比例高于非贫困人口,这就表明婚姻解体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抚养负担。据调查,约有五分之一的俄罗斯贫困人口认为,自身的致贫原因是抚养负担较重。低收入贫困家庭的人口数为四人以上的占四成,而非贫困家庭的平均人口数是三人,其数量差异主要在于未成年子女的数量。由此可以推出,家庭中未成年子女的数量越多,抚养负担越重,家庭越可能陷入贫困。自2008年以来,有子女家庭陷入贫困的风险逐步提高。同时,贫困人口中单亲母亲家庭和多子女家庭所占的比例明显偏高,占三分之二。贫困家庭相对较重的负担不仅来自于未成年子女,还包括未工作的成年人,即在读的大学生、老年人、残疾人或失业者。

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慢性病人家庭和退休人员家庭占长期性贫困人口的比例相对较高。这表明在当代俄罗斯,部分民众较差的健康状况是导致长期性贫困的因素之一。近几年养老金作出调整后,退休者家庭陷入低收入贫困的风险明显下降。因此,在实施积极的养老金调整政策之后,五年前处于贫困状态的退休人员,现在的经济状况已有所好转,但仍有四成的退休人员陷入剥夺式贫困,即由于身体健康状况欠佳,需要的医疗支出过高,导致实际的生活水平低下。总体上退休人员的收入状况虽得以改善,但目前政府还未出台有关身体健康方面的风险补偿政策。有四成的受访者认为,疾病和残疾是周围人致贫的主因,因此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失去健康比生活贫困、失业等问题更令人担忧。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疾病和残疾是人们致贫的普遍因素,但同时也反映出社保津贴和救济金的不足。不良的健康状况对人们的生活水平会带来负面影响。据统计,2008年健康状况较差者占贫困人口的一半,2013年健康状况较差者占剥夺式贫困人口的一半。长期性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也普遍较差,其中健康状况较差的约占四成。在民众收入水平总体有所提高的条件下,个人的健康状况对其生活水平的影响越发明显。

居住地类型。目前有近一半的低收入贫困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其中一成居住在乡镇,约四成居住在乡村。一般长期性贫困人口和剥夺式贫困人口更多地生活在城市,而低收入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在农村。在性别方面,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中女性所占的比例较为接近,且农村贫困人口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较为乐观。按地域来说,农村居民致贫的风险更高一些,而从个人健康状况来看,则城市人口更易于陷入贫困,因为个人身体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其就业状况。

总体而言,俄罗斯贫困群体的社会人口特征与个人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有关。人们陷入剥夺式贫困的风险取决于个人的有效就业能力。因此,个人的退休年龄、较差的健康状况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就业能力,从而增加了其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可见这两种因素极易导致剥夺式贫困,因为其致贫风险与人们的就业状况与消费结构有关,尽管他们的收入水平可能高于贫困线标准。近年来,退休人口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残疾人及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者的境况却变得恶化。

地域因素作为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主要指当地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居民点类型等。比如居住在劳动力市场萧条的农村地区,陷入低收入贫困的风险相对较高。此外,家庭的抚养负担已成为致贫的关键因素。若家庭中被抚养人数与工作人数的比例偏高,则被抚养人的构成状况将成为家庭能否实现脱贫的关键。具体而言,失业者家庭易陷入低收入贫困,残疾人和退休人员家庭易陷入剥夺式贫困。另外,当前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负担也使家庭的致贫风险明显增高,尤为突出的是多子女家庭和单亲妈妈家庭的抚养负担极其沉重,这表明俄罗斯现行的妇幼公共政策还有待健全和完善。

对我国扶贫脱贫工作的借鉴与启发

第一,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渐进的方式改进社会保障的支出结构。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投入,结构上存在不均衡性,应不断加大对退休人员的保障力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近年来俄罗斯实施了积极的养老金调整政策之后,退休人员的经济状况均有所改善,使老年人口的贫困发生率有所降低。另外,新增社会保障投入要以渐进方式向农村地区的低收入群体倾向,实现精准扶贫,应更为注重扶贫对象的精准性,以及扶贫过程与结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在2020年之前使得全部贫困人口脱贫,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新阶段。

第二,完善我国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救助。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统一。针对特殊贫困群体应加大救助力度,实现扶贫到户,这些特殊贫困群体包括残疾人、单亲家庭等。针对单亲妈妈家庭和残疾人家庭,俄罗斯一直设有专门的社会救助政策,尽管当前仍不够完善,但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也应探索更加适应我国国情的残疾人与单亲家庭的社会救助体系,使此类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融入国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之大局,能真正惠及他们,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特殊弱势群体带来更多和更长久的福祉。

第三,建立失业人员的社会支持体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俄罗斯贫困群体的社会人口特征与个人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有关,与个人有效的就业能力有关。针对失业人口,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是实现脱贫的有效途径。首先应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尤其是农民工的失业保险制度,这主要是由贫困人口的地域性所决定的。其次,建议政府适度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扶持,以创造更多劳动岗位。再次,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有效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并转变就业观念、实行灵活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和提供社会临时岗位。最后,构建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和公平、公开、公正的劳动力调配市场,推动劳动力市场建设。

第四,健全和完善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俄政府鼓励退休后的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继续工作,使他们有效提高了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而那些不再工作的退休人口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则相对较高。在我国,也应提倡老年人再就业,并健全和完善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老年人通过就业和社会参与,不仅能够丰富晚年生活、獲取收入,还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压力。

(作者为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6M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雷丽平:《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人口学刊》,2010年第1期。

②庄晓惠:《从“转型性贫困者”的形成看俄罗斯转型期的制度及个体适应性问题》,《俄罗斯研究》,2011年第3期。

责编/贾娜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低收入健康状况贫困人口
汤敏:低收入人群手里不是没有钱,企业要制造让他们买得起的产品
隐形贫困人口
娶低收入老婆
赤壁市低收入农户及其家庭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