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以65所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2017-05-04李蒙蒙胡凌
李蒙蒙,胡凌
(湖南大学外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以65所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李蒙蒙,胡凌
(湖南大学外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自设立十年来发展迅速,但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一再受人诟病。因此,从管理者视角全面了解本科院校中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情况,并从生师比、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教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剖析,有助于应对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出现的师资匮乏、非专业化严重、师资结构不合理等严峻问题。精心组织在职培训,提高师资素质;优化整合师资,构建梯队化教研团队;注重校企合作,提高商务实践能力;建立公平合理的考评机制,激励教师进步等是优化师资队伍、为商务英语学科建设服务的良好对策。
商务英语;本科院校;师资队伍;教师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改革不断加深,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型本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应运而生[1]。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0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两所高校也获批设立该专业;截至2016年,全国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院校共293所,仅2016年一年新增商务英语专业的院校就有42所。由此可见,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商务英语专业由于其定位准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很快发展到了“满园春色”,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无限的潜力。然而,师资力量的极度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师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商务英语专业达不到培养合格商务英语人才的目标和要求[2],建设一支能够胜任语言教学、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的高质量师资队伍迫在眉睫[3]。基于这种状况,本文以65所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目前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途径。
一、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全国65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管理者为主要调查对象,借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学校版)调查问卷”①,结合商务英语协助组关于商务英语本科专业院校的资料和湖南大学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设置情况,根据商务英语学科的特点,几经修改与补充自编了“全国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现状(学校版)调查问卷”。
本问卷共计27小题,从学校和专任教师队伍两个维度进行设计(见表1)。问卷以全域式抽样方式,通过QQ、邮件、短信、实际走访的方式向200多所院校发放问卷,发放时间分为两个阶段:2016年1月15日到4月15日以及2016年10月27至30日。研究组共收回问卷72份,剔除7份无效问卷,实际有效问卷65份,有效率为90.3%。数据由SPSS21.0统计软件对实验进行描述性与相关性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设计的整体框架是通过收集与分析问卷数据,客观描述全国高校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现状。商务英语师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师比、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及教龄结构、学术结构。
(一)生师比
合理的生师比既能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学校的办学效益。数据分析显示,65所本科院校普通英语专业的生师比大致为13∶1,而商务英语专业生师比大致为25∶1(见表2)。根据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本科院校的生师比不高于18∶1才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②。此外,教师比例失衡在一些学校比较突出,例如,东北某大学有342位专任教师的院部中,仅有10人教授商务英语课程;广西某大学76位院部专任教师中,只有5人教授商务英语课程。
(二)职称结构
合理的职称结构能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整体效能。数据显示,65所本科院校总共有商务英语教师810人,讲师所占比例最大,高达50%,而教授和助教占比较小,各占9%,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结构(见表3)。2005年教育部要求我国教学科研型学校教授、副教授要达到50%,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教授、副教授应占30%~40%。一般来说,高校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职称比例以1∶3∶4∶2为宜[4]。而在65所院校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职称比例为1∶4∶6∶1。由此可知,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但讲师占比过高,说明商务英语教师发展任务繁重,可能会出现教学和教师发展冲突的情形,需要提前做好预备工作。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只有副教授和学校的层次显著相关(P<0.05),各高校间大部分层次师资结构基本类似,换句话说,所有受访院校都面临教师发展的艰巨任务。
(三)学历结构
学历层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理论知识、业务基础和科研水平及能力,是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条件。数据显示,受访学校商务英语教师队伍中,博士占19%,硕士占75%(见表4),说明所调查的院校中商务英语教师的学历主要集中在硕士阶段。与郭乃照等的研究[5]对照,博士数量有所上升,而硕士比例略有下降,表明近几年高校比较重视在职培养和引进高学历人才,教师队伍学历呈现上升趋势。但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中博士比例偏低,可能部分导致师资队伍素质不高,需要引起一定的注意。
(四)专业结构
教师的专业水平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商务英语师资专业化程度低的现状正是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瓶颈之一[6]。数据显示,受访学校多数商务英语教师教育背景为传统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翻译、语言学),占比高达76%,而真正毕业于商务英语专业或商科专业的教师仅占24%(见表5),不到四分之一,与唐艳玲对国内商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7]相比,变化不大。商务英语师资队伍非专业化已部分导致师资后备不足。一些高校不得不安排部分教授英语语言专业课程的教师承担商务英语课程的授课任务,虽然他们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文化和文学基础,有很强的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但涉及到商务知识也只能是二手知识,授课效果可能受到影响[8]。当然,也有一些高校积极招聘毕业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新教师,一些综合性院校还鼓励商科专业教师跨学院进行授课[9],但从受访院校的问卷反馈来看这种做法目前还未普及。
(五)年龄及教龄结构
年龄结构反映了师资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的活力,同时也预示其发展潜力。年龄结构合理显示师资队伍后继有人,队伍老化或年轻化都不是合理的结构,必然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调查的65所院校商务英语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7岁,36~45岁所占比例最高,占53%;其次是35岁及以下,占总人数的30%;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83%;46~56岁及以上占17%(见表6)。这组数据明显反映了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现状,而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教学经验,说明受访学校商务英语教师的教学经验比较缺乏。
65所院校的810名商务英语专任教师的教龄主要集中在6~10年和11~15年,分别占总体教师的33%和28%;而教龄在16~20年和21年及以上占总体教师的25%。教龄在16年以下的占75%,教龄在11年以下的占47%(见表7)。可见,所调查的院校商务英语专任教师的教龄总体情况良好,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六)学术结构
65所受访院校中,有4所学校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占学校总数的6%;22所学校有硕士学位授予点,占34%。商务英语810名专任教师中,硕导和博导的总人数为113人,其中博导6人,占1%;硕导107人,占13%(见表8)。自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商务英语专业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以来,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正逐渐趋向标准化、规范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商务英语硕博学位点比例低与专业建设时间短,历史沉淀不足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有关,因此,商务英语学科的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刻不容缓,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稳步走向专业化,以实现商务英语教学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对65所开设商务英语专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分析,师资匮乏、资历和学历层次普遍偏低、非专业化严重等问题依然严峻,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探求有利于商务英语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的、便于操作的措施和方法,从而促进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优化。
(一)精心组织培训,校校合作,鼓励进修及国外访学
第一,实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实现外语人才商务化、商务人才外语化,推动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具体措施如下:聘请水平较高的商务从业人员和商务理论知识扎实、商务操作技能良好、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没有商务知识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之掌握商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鼓励教师报考取得各类商务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如翻译证、跟单员证、国际商务师证、报关员证等等。另外商务英语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参加业务实践和进行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第二,鼓励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校外培训是指选派教师参加由国内权威院校举办的商务英语教师培训班或选派部分教师去国外进行专项学习、访学和短期考察,从而吸收前沿教学理念,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培养的先进经验。同时将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教师的有关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聘任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鼓励教师攻读在职或脱产的商务英语专业或其他商科硕士以上学位,提供专门的经费或基金,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进修或深造,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优化商务英语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等。
第三,建立商务英语专业国内外校校合作。国内校校合作,邀请外校商务英语学术骨干亲自指导,学校间取长补短,互通知识经验,借鉴优秀经验成果,并组建省市商务英语专业委员会。例如,2010年,山东省成立对外经济学会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不仅定期举办科研、教学经验交流会议,而且利用假期定期举办商务英语基础课程培训班,根据教师们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疑答惑,从而为商务英语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了解英语国家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法以提高国内商务英语教学和科研水平。例如,上海外贸学院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从2000年开始合作举办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辽宁师范大学聘请了美国密苏里州商学院的大量商务英教师来与本校教师一起授课,效果显著。
(二)优化整合师资,构建教学、科研团队
发挥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兼职教师的力量,组建教学、科研团队,“老、中、青”搭配,“传、帮、带”互补。团队中应该包括具有合理的年龄梯度、教龄梯度和职称梯度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具有不同学历背景、专业背景或企业背景的团队成员。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10]对本科商务英语教师的四模块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科学合理配置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实现教师间跨学科合作、外语人才商务化的基础。因此商务英语教师需分工合作,形成商务专业教师团队,以老带新,新老教师结对,优势互补,优秀课程集体学习,建立长效完善的集体听课备课制度,课程组之间进行定期交流。
(三)注重校企合作,提高商务实践能力
第一,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或兼职,扩充相关行业的背景知识。应有计划分批次安排教授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到有涉外商务活动的进出口公司、外资企业、海关、酒店等单位学习、顶岗实践和兼职,丰富商务知识,提高商务操作技能,了解各类企业的运作模式、企业文化、行政管理模式、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和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第二,校企联动,提高企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参与度。企业参与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成立商务英语师资建设委员会,全面了解企业商务英语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通过获取第一手资料,实现对商务英语教师的培养和锻炼;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认证制度。企业兼职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企业工作经验,通过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认证制度,可以解决兼职教师的身份问题,增强企业兼职教师的归属感,反过来也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真正实现校企联动。
(四)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第一,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和合理的退出机制,建立“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制度,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竞争激励机制。这样有利于人才资源优化组合,也能促进高校间教师合理的流动,有效地改善师资结构,实现教师群体最佳配置及动态中的稳定队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人才效能,使之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同时学校可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践的教师,学院应给予课时补贴,并把顶岗实践经验作为岗位职务聘任、晋职和提级的依据。
第二,加大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予以政策扶持,孵化商务英语领域的研究。要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没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做保障,就无法从根本上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高校应为商务英语教师营造更好的科研条件,加大商务英语教师科研的奖励幅度;也应正视自身英语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人才引进上加大力度,适当减轻一些商务英语教师的授课压力;还可利用增加科研奖励的方式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到科研创作中,通过专项资助激励教师开展国家级、省级或者市级科研课题研究,支持商务英语教师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在商务英语教师科研实力提升的情况下,评定职称时在同等条件下应该优先考虑商务英语教师,以扶持该学科的发展。
第三,各高等学校要努力创造尊重教师、关心人才的大环境,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氛围,积极解决广大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断改善条件,解除其后顾之忧,让广大教师安心工作,多出成绩。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新建的一个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及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参照,使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高校教育的各个层面需要不断地探索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使商务英语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
注释:
①“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学校版)调查问卷”来源:http://www.docin.com/p-1707804652.html.
②参见《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http://jxzx.njupt.edu. cn/s/35/t/1283/3d/10/info81168.htm.
[1]冯光武.新一轮英语类专业教育改革: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6:12-17.
[2]郭桂杭,许丹.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能力的培养——基于国际化和本土化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4:14-16.
[3]苏根英.《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二本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175-177.
[4]金敏.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46.
[5]郭乃照,李沛,范倩竹.地方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现状与范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9-62.
[6]原庆荣.加强商务英语师资建设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05-506.
[7]唐艳玲.对国内商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需求的调查与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7-110.
[8]王莉.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0-91.
[9]武黎.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专业发展策略[J].才智,2013:90.
[10]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11.
(责任编辑:沈红宇)
G645.2
A
1674-9014(2017)02-0140-05
2016-12-01
李蒙蒙,女,河南郑州人,湖南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和教师发展;胡凌,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网络语言与行为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教师发展、教育技术和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