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包头市的民族关系

2017-05-04崔艳军

魅力中国 2016年32期
关键词:民族关系包头市城镇化

崔艳军

【摘要】内蒙古包头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民族聚居地方,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本文从经济往来、文化交流、政治认同、社会和谐等四个方面对包头市各民族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交往交流交融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包头市;民族关系;城镇化

内蒙古包头市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长期以来,众多民族在经贸、文化、宗教、风俗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改善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2014年“包头市有蒙、汉、回、满、达斡尔等43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 万,其中蒙古族7.46 万人,回族3.62 万人,满族2.28 万人,其余均在千人以下。”[1]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4%,共有少数民族聚居村(嘎查)73个,包头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包头市城镇化率从1949年的25.8%增加到2010年的79.98%,2015年包头市常住人口增加至282.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33.8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2.65%,高于全国26.55个百分点,高于全区22.35个百分点。在包头市城镇化进程中,各族人民族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始终保持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我们要继续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经济往来

自古以来,阴山是北方少数民族和南部汉族分布的天然分界线,也是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杂居的地区。内蒙古包头市曾经生活过林胡、娄烦、犬戎、匈奴、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族等游牧民族,尽管这里曾经不断上演着民族之间的征服和战争,但是各民族之间的和平往来才是主流。蒙古部落崛起之后,蒙古族人成为这片草原的主人,它们保留着较为完整的游牧方式和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善于交往的民族越是有利于民族的发展,越是不善于学习、封闭自我的民族必然被历史所淘汰,蒙古族与汉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等民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明末清初以来,大量的汉族人涌入富庶的河套地区,蒙汉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汉族人给游牧民族带来了先进的耕种技术和农耕文化,游牧民族的饮食、服饰、语言、风俗习惯等对汉族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民族之间有过互市、榷场、走西口,边境贸易非常繁荣,包头市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皮毛集散地,内地的晋商和旅蒙商与本地的蒙古族人互通有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改善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加强了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建国后,前苏联支援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中有5个落户包头,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建设者支援祖国边疆建设,扎根于内蒙古包头市,与边疆少数民族共同努力,才铸就了今天的工业城市——包头。

二、文化交融

包头市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在包头设九原县,秦设九原郡,西汉改称五原郡。包头市正好地处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曾经产生过激烈的碰撞。特别是近代开垦蒙地以来,山西、山西、河北等地区的汉族人迫于生计,千里迢迢地开始了艰难地走西口,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交融,也有碰撞和排斥,最终趋向于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的西口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有过接触、碰撞和融合,包头市东河区北梁地区的民居虽然保留着独具的晋式风格特色,但是这里的人们也喜食奶制品、肉食,部分人信仰喇嘛教。从包头市的宗教方面来看,达茂旗有距今800年之久的敖伦苏木古城,考古中发现有景教、佛教等多种宗教的现象,石拐区的五当召号称“小布达拉宫”,藏传佛教在这里曾经非常盛行,土右旗的美岱召景区保留着完整的喇嘛教壁画,东河区的妙法禅寺的道教和佛教可以并存,由此可见,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可以相互包容、相互交融。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宗教城镇规划要与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良性互动,要以民族文化生态为基础进行城镇规划建设,特别是在文物古迹特色、城市格局特色、城市轮廓景观及主要建筑和绿色空间特色、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特色等方面注重民族特色的保护和传承。”[2]

三、政治认同

我国各民族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少数民族的彻底解放,就没有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民族是构成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在民族形成和发展中起了政治纽带作用,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则兴旺发达,国家衰落羸弱,民族则停滞不前。汉族、蒙族、回族、满族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族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加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本民族的民族認同,有权利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具体事务,为了保证少数民族能够真正的当家作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对民族干部的任用有明确的规定。如在2014年内蒙古包头市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参加的人大代表共有335人,其中汉族261人,蒙古族54人,回族9人,满族6人,其他民族5人,既要保证蒙古族这个自治民族代表的数量,还要充分考虑到其他民族的代表,这些人大代表既代表了本民族,又代表了包头市各族人民的利益,全体代表通过参政议政,共同建设美丽包头。当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四、社会和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社会是否和谐,关键要看民生。2010年至2015年是包头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8340元和13860元,年均增长10.6%和11.9%。城镇新增就业20.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9.5万人。包头市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两年财政民生支出达到330亿元,增长13.1%,为民兴办的十项民生工程全部兑现。各民族在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保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谐发展。各民族之间的通婚联姻也能反映出民族关系的实际情况,蒙汉联姻、满蒙通婚、满汉族际婚姻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早已打破了族内通婚的界限。包头市已经形成了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大量汉族人的迁入,部分少数民族的迁移流动,客观上加强了民族之间的交往,增进了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另外,农村牧区的城镇化,很多偏远落后的农牧民被转移安置到城镇,许多地区实行了草原禁牧围封、退耕还林、退草还牧,预计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3%,草原植被盖度达到35%以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包头的青山、绿水、蓝天永驻,人与自然将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孟和宝音.包头市少数民族城市化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4,(27)

[2] 杭栓柱,朱晓俊,赵秀清,赵杰.“十三五”期间推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思考[J]. 前沿2015(7).

猜你喜欢

民族关系包头市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大地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借助信息资源,加深对“笔算除法”的认识
关于儿童多动症的现状调查
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设路径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