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社团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2017-05-04邵惠芳焦桂珍

决策探索 2016年2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

邵惠芳 焦桂珍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人们太多期望的群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不断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时代的主人,在肩负更多希望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压力。大学校园中的他们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備相当水平的综合素质。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输送人才,提供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血液,保证这个社会不断有新力量的加入,正因如此,素质教育便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社团作为社团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

高校社团文化是指以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为载体,在长期的社团活动中所创造的文化心理氛围、精神财富及其相关物质形态与活动形式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社团精神、价值观、社团品牌文化、社团形象和社团活动五个方面,其活动主体是高校学生,主要活动空间是高校校园,主要特征是校园精神。在现今的大学教育体制下,实践教育环节比较薄弱,大学生的践行能力相对较差,大学生开展集体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也相对有限,而社团活动就成为了高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高校社团文化以其自主、开放的浓厚气氛,刺激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据统计,有60%以上的在校生加入了一个或几个社团,而9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由社团举办的某项活动。我国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镕基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小布什等,还有很多工商界和学界的领袖人物,在求学时期都是杰出的学生社团领袖。作为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良好的高校社团文化能够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借助讲座、学术研讨、社会调查、信息和服务输出等各种媒介,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学生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锻炼交往能力以及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搞好学生社团建设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有利于校园文化的繁荣。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两者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不同,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本领;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一般基础,专业素质则是大学生具有的某专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然而在目前的教育中,人生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不够,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人文素质修养较差。与此同时,社团文化活动具有内容广泛,具有政治、经济、文体、技能、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通过发展内容丰富、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在参与社团实践中得到培养。

笔者作为一名任职多年的大学教师,曾参加过学生的社团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和交流,积累了许多有关学生社团的经验。每年的新生开学季,学校社团联合会都会组织社团招新,社团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校内捐衣捐物和校外义卖活动,用实际行动将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这些活动得到了广大同学的支持,它传承了爱的火炬,弘扬了青年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这些活动也都让志愿者们亲身践行了志愿者协会“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宗旨,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一种适合青年学生心理特点、迎合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校园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育人阵地作用的发挥,通过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把大学生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进而推动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更有利更顺畅地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开辟出施展才华、锻炼素质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
缤纷社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