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如何啃下硬骨头

2017-05-04王芳

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地区攻坚

王芳

2016年,脱贫攻坚初战告捷,“十三五”赢得了良好开局,但要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巩固脱贫成果,同时完成4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确保2020年前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可以说,越到最后越难。如何针对难点有的放矢,提高脱贫质量,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需要认清方向,重点谋划,因地施策,积极落实,才能完成党对人民的承诺。

初战告捷,还需再接再厉

“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用一连串数字宣告了脱贫攻坚“初战告捷”。

2016年,国家共出台118个脱贫攻坚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已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增长43%,省级扶贫资金增长56%。各地共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12.8万个,派出村干部54万人。全国选派18.8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对3000万家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明确了帮扶责任人。428个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在缓解农产品销售困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方面成效明显。2.26万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基本实现。

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4%。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

这是一张令世界瞩目的脱贫成绩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脱贫目标,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脱贫攻坚是一个五年战役,去年仅仅是首战告捷,成绩仍然是初步的,不可高估。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还要再接再厉,争取今年再战再捷,一年一年地把它打好,坚决打赢。”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2017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4335万人。”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

很多省市地区,比如山东、宁夏、广东、山西太原、贵州毕节以及福建漳州等地都立下“军令状”,将全面脱贫的最后节点定为2018年底,比全国提前两年。那意味着从此刻算起,留给这些省份的全面脱贫时间只有21个月了,其紧迫性可想而知。并且还要不断巩固扶贫成果,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返贫情况。此外,这次脱贫要求不能“留锅底”。所以,未来的扶贫任务是很艰巨的,越往后越难。

“在一些贫困村、欠发达地区,有文化的人、有能力的人、有本事的人基本上都走了,留下老弱病残,不仅没办法,有时候也没有想法,穷惯了,等靠要,穷怕了,不敢想,在这些地方做这样的工作难度确实是大。”刘永富直言不讳。

从大的方面看,一类是与生存环境和资源禀赋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另一类是因病、因学、因无劳动能力、因综合素质等与个体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

从区域来讲,我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以山区为主,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但具体来说,仍有不同。贵州是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占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的3个。例如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贫困率是17.92%,是贵州省13个同步小康经济发展困难县之一,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恶劣,是扶贫要啃的“硬骨头”。黔西县存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欠账多、农业比较效益低、支撑持续增收的产业尚未形成等问题。

如何啃下“硬骨头”

解决如此庞大人口群体、重点区域的贫困问题,既要有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又要做出艰苦持久的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制订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保证。要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已经制订的制度基础上,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交通扶贫、水利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行动。

打赢脱贫攻坚硬战,需要一支指导有方、能拼善战的领导干部队伍。抓住市、县、乡换届契机,选优配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已成为多地脱贫攻坚的关键法宝。第一书记团结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堅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扶贫开发不能“等”“靠”“要”,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一样至关重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信心和干劲,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牧业、乡村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探索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增收的新模式。在政府领导下,农户跟着企业走,企业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例如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培育出以“一片烟、一杯茶、一个核桃、一头牛、一只鸡、一棵药”为核心的“六个一”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闯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实际、促进脱贫致富的产业发展之路。正如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所说:“在生态脆弱地区进行精准扶贫,应该解决多重问题:既要解决绿起来的问题,还要解决富起来的问题;既要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也要解决他们的生态问题;既要解决他们的产业问题,同时还要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扶贫攻坚才能站得稳,立得住,不返贫,可持续。”

贫困既是物质上的贫困,也是文化精神的贫困。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必须对贫困的内涵有新的认识,把单一的经济扶贫转变为文化、教育、卫生等与经济配套的综合扶贫。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在企业支持下实施了一整套教育扶贫体系: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基本实现。特别是针对贫困家庭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培训9500人,实现就业7726人,就业人员年人均工资42000元,并对1.7万名农民进行实用技能培训,让农民们把好的理念和习惯带回去,为依托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提供技能增值的可持续发展脱贫保障。

针对“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需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成本,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不过,扶贫路上最怕的是因病致贫、因婚返贫等现象。“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农村借钱娶媳妇,一下回到解放前”。因此,一方面,健康扶贫政策要得到全面落实,例如贵州省铜仁市率先在贵州实施重大疾病市级统筹、先看病后付费、跨省就医直补等惠民实招,3年多来惠及360多万名参合群众。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农村地区的陈规陋习,要加强思想教育,促进文明健康的向上新风。例如,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专门下发文件,规定红白事标准,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不执行将会被惩戒。由村里自治组织红白理事会监督执行。

在脱贫攻坚阶段,既要防止“赶工摘帽”,搞“数字脱贫”,又要坚持原则标准,抵制“不想摘帽”,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同时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

扶贫与脱贫应该不止于数据与政绩,还应是真真正正落实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地区攻坚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