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声唱法的“中国式”演绎

2017-05-04潘刻科

戏剧之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演绎文化融合美声唱法

【摘 要】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吸收、借鉴其精华,更应该在中华音乐的传统之下融合与发展,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唱法。在此基础之上,借鉴美声唱法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使美声唱法也可以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式”风格。

【关键词】美声唱法;文化融合;“中国式”演绎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092-02

一、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

美声唱法比较注重科学的发声,演唱时强调气息的平稳与连贯。它起源于欧洲,6世纪时,圣咏的出现是其萌芽时期,在其发展过程中,被不断加以改编,形成了一种更加新颖、科学的演唱方法。阉人歌手是其发展阶段中比较重要的一环。美声唱法真正得到改善是在歌剧诞生之后,随着意大利歌剧的发展,美声唱法在不断突破中逐步完善

美声唱法在“五四”运动以后开始传入中国,当时,我国并没有专业的音乐院校设置美声唱法的教学。一直到1927年,蔡元培先生与萧友梅先生共同在上海创办专业的音乐院校后,开始聘请一些留学归来的声乐教育家担任学校的声乐教学工作。当时的俞喻萱、周小燕等也陆续回国任教,美声唱法才逐渐被国人所认识。随后国内的专业音乐院校逐步建立起来,为我国声乐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契机,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表演的内涵。

改革开放之后,美声唱法在我国获得了新的发展。很多国外优秀的歌剧出现在中国的舞台之上,在此影响下,中国也开始出现以美声唱法为主的原创歌剧。20世纪90年代之后,各大声乐类比赛中都少不了美声唱法的选手,现在很多优秀的美声歌唱家就是当时比赛中的佼佼者,如关牧村、宋祖英等。随着中国美声唱法的进步,我国美声歌唱家也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取得成就。如廖昌永先生就曾连续三次获得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也震惊了世界乐坛。

2000年开始,各大高校音乐专业都加大了声乐专业的招生数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美声唱法的普及。对此,我国许多美声歌唱家也都做出了努力,如举办个人演唱会、出版唱片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让更多人了解美声唱法,进而喜欢上美声唱法。

二、营养的汲取——“土洋之争”的文化融合

从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开始,就一直存在质疑的声音——中国所特有的民族文化环境与西方传入的美声唱法到底能不能融合在一起?我国大众传统的审美与声乐语言特点,能否和美声唱法进行调和?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音乐文化全球化这一大背景入手来看待。

美声唱法自产生以来,因为其科学的发声方法,逐渐被很多国家所了解并接受。但是,美声唱法在不同区域有其独特的发展过程,与不同国家的民族特色有不同程度的融合,这并不阻碍人们对音乐欣赏所具有的共性。因为这种唱法最初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意大利语,演唱者的咬字与吐音比较圆润,对气息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在歌唱过程中,要求演唱者尽量在运用歌唱技巧的基础上使声音保持整体一致性,这样演唱出来的声音才会明亮且具有穿透力,才会被称之为“美声”。

不同国家中,人们会以本国的音乐传统以及语言韵律對美声唱法进行相关的改进,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具有本国特点的“美声”,它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获得人们的认可。很多歌剧作曲家将本国民族文化融入到歌剧创作中,所以,越来越多具有民族性的歌唱流派开始建立起来。

时至今日,我国大众传统的审美以及语言特点,与美声唱法之间是否可以调和的问题尚未解决。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反思的不是这种唱法的本身存在什么问题,而是我们在将它转化成“中国化”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对此,大多数人所持的观点是:汉语并不适合用美声唱法来演唱。

果真如此吗?2002年,著名的维族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举办了个人音乐会,她运用高超的歌唱技巧、超群的表现力,以及极具感染力的台风,分别演唱了不同国家的近二十首声乐作品,作品中涉及了美声唱法常用的几种语言。其中,中国声乐作品中既有《小鸟,我的朋友》等艺术歌曲,也有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歌作品。她的演唱获得了一致好评。从这一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美声唱法的“中国式”演绎并非是失败的,只要演唱者掌握了正确的演唱技巧,并具备对不同作品的领悟能力,其演唱的“美声”就是美的。

所以,汉语是可以被运用在美声唱法中的,我们也可以演唱出属于我们国家的“美声”。因为,在中国所特有的语言韵律以及民族风情的影响下,美声唱法的“中国式”演绎一样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三、“中国式”美声唱法的实践

如今,美声唱法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在很多综合类大学的音乐院系与音乐专业院校中,都设有美声专业,并培养出很多专业人才。我国有很多声乐艺术家,他们都为这门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如林俊卿先生,青年时在意大利学习声乐演唱,回国后致力于声乐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与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沈湘教授因为受到过西方古典音乐的熏陶,后来又接受过专业的美声唱法的指导,所以对于美声唱法有比较全面的认知,这些都为他的声乐演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我国培养出大量的声乐人才。改革开放以后,国外来华表演的艺术家与艺术团体逐渐增多,我国声乐与西方声乐的交流机会也随之增多,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逐步受到美声唱法的影响。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美声唱法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与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歌唱家,如迪里拜尔、关牧村、廖昌永等。他们非常成功地将美声唱法运用到中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中。迪里拜尔曾演绎过维吾尔族民歌《一杯美酒》,首先,迪里拜尔是维吾尔族人,对于维吾尔族民歌所特有的风格与节奏特点把握比较准确,加上美声唱法中共鸣、气息等的运用,使歌曲在不失维吾尔族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又具有一种美声的浑厚之美。关牧村也演唱过很多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歌曲,如《打起手鼓唱起歌》等,在这些声乐作品的演绎过程中,她很好地将其中特有的民族韵味完整表现出来。这些民族声乐作品并没有因为采用美声唱法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民族风格与魅力,它们相得益彰,使这些作品显示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在我国的民族歌剧中也有大量运用美声唱法的实践。如歌剧《江姐》中的经典唱段就运用了美声唱法,其难点在于对作品整体情绪的把握。歌剧《原野》中的唱段同样也运用了美声唱法,该歌剧本身就非常富有悲情色彩,所以,运用美声唱法演唱,可以很好地利用头腔共鸣来表现人物情感的延伸。

美声唱法使得歌曲在情感表达上更具有力量,不管是高兴时情感的释放,还是悲情时情感的宣泄,都在美声唱法的辅助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用美声唱法来演绎我国民族声乐作品,既能展现美声独特的魅力,又能赋予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新的活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声唱法与我国的民族唱法已经达到了基本融合,虽然现在还有一些人对此无法接受,但是,相信美声唱法在中国“本土式”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孙兰鹃.声乐演唱的审美心理[J].民族音乐,2010(02).

[2]彭丹雄.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向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01).

[3]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潘刻科(1982-),女,汉族,河南宝丰人,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声乐。

猜你喜欢

演绎文化融合美声唱法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演绎”让地理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