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思维规律,提升课堂品质

2017-05-04李店学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延伸起点

李店学

[摘 要]数学教学应给予学生思维主动的权利。教师应在深入感知学生思维意识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展开教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效提升课堂品质。

[关键词]起点;引向深入;延伸;遵循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90-01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课堂上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很好地挑战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品质。

一、把握起点,不割裂原始思维

很多教师往往只关注教材的重难点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极少关注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的原始思维状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原始思维,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新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如教学“小数乘小数”时,计算2.6×3.8。受前面学习的“小数加减法”中要求小数点对齐的影响,学生得出计算结果是98.8。此时,教师应明确,学生犯下这样的错误,是因他们的内在原始思维在发挥消极作用,教师应将其视为学生认知的生长点,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采用已学知识进行解题,再分析采用已有知识解题是否需要特定的条件,最后进行验算。

在学生已知如何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即可依照整数相乘的方法后,教师可就势追问:“将小数相乘转变为整数相乘后,乘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结果如何?如此一来,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学生自然地将思考的重心转向了乘积的变化規律上。最后教师让学生自主总结规律,肯定学生努力的成果,使学生对今后的学习更加投入,更加敢于尝试。

二、引向深入,不扼杀发散思维

思考同一问题时,学生的思考方向不同,最终得到的思维产物也不同。很多教师往往只顺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出的不同意见采取“扼杀”策略,使课堂教学往往能按照教师的思路进展顺利,却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多元发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时,教师出示“3.38÷1.3”,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计算。

生1:将其变成338÷13,再用商除以1000。

生2:将其变成338÷13,商只需除以100即可。

生3:将其变成338÷130,商不变。

教师没有对生1与生2的解答进行点评,而是在看到生3有正确的解题办法后,引导其思考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将算式变成除数为整数的除法:33.8÷13。

上述案例中,学生的思维结果分为三种:1.将这一算式转变为整数除以整数,认为商会发生变化;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直接将这一算式转化为整数除法;3.只将除数转变为整数。虽然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维性,但仍有本质共性:将算式中的小数转变成整数。每一种思维都有可取之处,教师应合理评价每位学生的思维成果,为提供错误答案的学生讲解其出错的原因,鼓励学生展示思考的过程,以之为切入点进行深度教学。当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打开之后,就会引发相应的碰撞,学生就能真正地感受到转化策略在数学学习中的好处。

三、顺势延伸,不阻碍超前思维

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少思维灵活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超前意识。学生的超前思维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将全班学生的思维带动起来,活跃课堂氛围。

如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如下的练习。

2×4 5×6 8×9

200×4 500×6 800×9

随后,教师要求学生先计算6×7,再猜测600×700的结果。学生说出的答案是四万二千,教师随即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有‘0被落下了。”再次思考后,学生纠正:“应该是四十二万。”

上述案例中,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整百数与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加强整十数与一位数相乘以及表内乘法的联系。但一位“另类”学生的“横空出世”,打破了教师的原本部署,面对学生的超前思维,教师适当地进行点拨,将学生的超前思维展现在其他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发展创新思维。

总之,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借助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教师要走进学生的思维深处,敏锐捕捉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引导学生不断走向知识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

(责编 韦 迪)

猜你喜欢

延伸起点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向起点出发
筛点,英语精读需把握的“原则”
站在终点与起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