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体育项目在校园开展的实践研究

2017-05-04杨明佑黄善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学校园实践研究

杨明佑 黄善

[摘要]通过开展“背篓抛绣球”项目,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和意识。

[关键词]背篓抛绣球;小学校园;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6902

“背篓抛绣球”是广西壮族最为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南宁市未成年人传统游戏健身大赛项目。我校实施广西“十二五”重点规划C类课题《“阳光教育”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为出发点,根据“特色兴校”的要求,打造学校的特色,创建学校的品牌,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针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结合南宁市每年一届的传统游戏健身大赛,我校体育教研组通过摸底和筛选,选择具有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的“背篓抛绣球”项目作为突破口,着力打造“背篓抛绣球”这一特色课程,让“阳光体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每个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中得到快乐并健康成长。为此,我结合“背篓抛绣球”课程在校园开展中的实践研究,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校开展“背篓抛绣球”这一课程之前,我们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它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它产生兴趣。通过教研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创设情境——表演——参赛——宣传”是我们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的出发点。比如,五(1)班以“背篓抛绣球”为主题,对《天上飞来了个林妹妹》的歌舞剧进行节目编排,在壮乡文化表演中进行展示,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带领学生参加每年一届的城区民族运动会、南宁市中小学生民族运动会以及传统游戏健身大赛,让学生通过努力训练后有机会代表学校、城区出去参加比赛,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比赛后对参加比赛的学生进行全校颁奖,并利用校门处的电子宣传板对获奖学生进行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关注。通过这样的宣传途径,有利于参赛的学生今后更加努力的训练,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背篓抛绣球的队伍中来并获得家长的支持。

二、利用壮乡节日的文体表演,感受盛典荣耀,培育壮乡文化底蕴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广西各地的壮族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民俗民风表演活动,比较有影响力的当属武鸣县的“三月三歌圩节”。这一天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到现场感受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背篓抛绣球”带来的乐趣和震撼,让孩子了解抛绣球的历史和发展,从而让壮乡文化根植于孩子心底,培养孩子对抛绣球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研通力合作,从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1.展现以研促教的高效风采,凸显以研促教的研析风尚

在背篓抛绣球的技术教学中,包括两大方面的技术动作,即抛球和接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课例教学的形式,研究总结出技术动作的教学。每上一节技术教学课,教师必须充分地备好课,对教学中的每个技术环节做好充分的预设和生成评价,详细记录教学中的每个关键点并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最后整个教研组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课。经过“精心设计——教学反思——深度评课”的打磨,总结出抛球技术动作有正面抛球和侧面抛球,接球的技术动作有交叉步接球、侧身接球、跨接和探接四个接球动作。比如,在教授背篓抛绣球的抛球技术时,出现以下几个问题:没有将球抛在目标区域,将球抛偏离绣球场地两侧,球抛得打过高或过低。以上是课前没有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导致课堂应对时很难诊断出现问题的原因。通过课后的反思以及教研组的评课环节,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抛球手对球的施加力的控制不足或者过大,预摆以及球出手过程中球飞行的路线偏左或右,出手角度太高或过低。这样一个“精心设计——教学反思——深度评课”的训研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从学生实际出发,探究有效的教学形式

小学抛绣球的场地规格不同于成人的场地规格,再加上学生的学段水平不同以及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决定了教学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因此,在教学之前,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讨论适合小学段背篓抛绣球教学的形式和方法。通过研训,总结出了合作学习法、游戏比赛法以及分层教学法三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

四、搭建平台,家校合作,培养亲子感情,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和发挥空间

1.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孩子的天性就是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我们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和发挥空间,可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快樂。在展示中,不仅是给予优秀的抛接球手展示的机会,而且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展示机会。其中每周一的展示,体育教研组都会安排一个班级就背篓抛绣球的内容进行展示。此外,“六一”儿童节的才艺展示等都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比如,四年级组的“六一”节目《民族体育大舞台》融入背篓抛绣球的元素。随着展示的深入,已经由开始单纯的抛接球展示过渡到带有歌舞以及结合其他民族体育项目的展示,学生从中得到了快乐和健康成长,这是一个素质提升的过程。

2.家校协同,亲子运动展示

每年的“三月三”,学校的中高年级组都进行壮乡文化与民族体育项目有效结合表演,“背篓抛绣球”作为壮乡一个民族体育项目品牌自然也参与了展示。再加上家长的亲自参与和支持,以不同的方式演绎抛、接绣球,让“背篓抛绣球”体育项目在学校得到有效的开展。

3.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开展,使得“背篓抛绣球”项目不断地得到强化

每年一届的民族体育运动会都设有“背篓抛绣球”项目,从开始的每班5男5女到现在的全班参与,比赛人数和比赛形式的变化,彰显了“背篓抛绣球”项目的魅力与受欢迎的程度。

五、师生齐发展,助力学校的大课间活动

地方课程的有效开发,可以有效地落实到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当中。目前学校学生有两千一百多人,体育教研组教师七人,在实施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要解决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对学校教师进行抛绣球技术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在大课间中也能够参与到背篓抛绣球的活动当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师生的情感,而且可以解决在实施大课间活动中人手不够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做完广播操和校本韵律操后,各带班教师负责带领学生到各活动场地进行练习,在活动过程中,带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兼顾活动的安全员,既愉情又娱乐。

六、拓展教材,挑战自我

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实践,学生对背篓抛绣球技术动作的掌握已经达到娴熟程度,这个阶段,学生往往表现出怠慢训练的现象,再也不像刚开始练习时那般投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学生已经觉得抛绣球不过如此,技术动作就那么一点点,随便一扔还不是照样能抛好。为解决学生这种浮躁的心理现象,教研组创造性地开发了抛绣球的两种结合形式,即高杆+背篓。就是在背篓抛绣球的场地设立一个高杆,在高杆的两头分别是抛球区和接球区,抛球手抛出的球从高杆的圈通过后,接球手在接球区将球接住。这样一种难度和挑战并存的趣味活动形式,学生练习起来非常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学生对抛绣球项目的学习热情。

总之,本着弘扬壮族本土文化的初衷,我们注重从创设氛围、以教促学、搭建家校平台、助力大课间活动、拓展教材等方面,推进 “背篓抛绣球”壮乡传统文化在校园的开展,力求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发展。

(特约编辑木清)

猜你喜欢

小学校园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可持续性校园景观环境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