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职业院校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2017-05-04阎晖霞

中国市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立德树人传统文化

阎晖霞

[摘 要]立德树人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院校必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规范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创新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弘扬主旋律,发挥立德树人合力作用,从理论德育转向生活德育,树立立德树人的大德育教育观,这对培养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德育主线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253

1 立德树人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多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国家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积极改革,勇于探索,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强调了“德”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突出地位,明确了道德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当代教育越来越体现为一种大教育,即终身教育,因此,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然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全面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深刻阐释了我们党对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指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纲领性文献。

2 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必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改革处在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面对新的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和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社会认识、思想理念日趋活跃,个人自主意识、个性特点更加明显,追求更加多样的价值,加上互联网大量的多元文化信息,使得青少年学生的面临的生活学习环境更为复杂,良莠不齐,特别是一些不良思想,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目前这种新的形势,对我国青少年特别是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重新审视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价值的挖掘,是摆在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有两条非常形象而又贴切的论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和文化,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绵延长达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胜基因,对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学阐述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巨大影响,对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青少年学生肩负着振兴民族的希望,要全面地、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职业院校重视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 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1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鲜明地表达了亿万国人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所应具有的态度和思想。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尊重,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民族认同,不尊重中华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对民族发展历史的一种忽视、一种偏离。只有尊重传统文化,才能继承、弘扬、发展,才能把传统文化的优秀的精髓与当今的社会潮流紧密结合,相互融合。尊重传统是为了更好的继承,更好的创新,在尊重中继承和创新,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3.2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职业院校为更好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必须把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教学教研、学科建设、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等环节,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历史观念和文化观念。学校因地制宜进行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建设,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邀请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教育教学。创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活动。

3.3 规范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管理

职业院校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方面,制定相关课程教学标准,确定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每周利用正课或第二课堂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训练,实行和开展定期测试或比赛。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注重教师教学方法方式改革,突出“做中教,做中学”,注意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训练和考核的方法,可通过例如课堂教学、实训练习、日常作业、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模块单元测验、阶段考试、专项展示、竞赛比赛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并且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表彰奖励和宣传力度,为学生树立榜样。

3.4 创新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职业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多的教育资源,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开设书法训练、诵读诗词、戏剧教唱、珠算练习、中华礼仪、民族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并拓宽选修课覆盖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兴趣培养活动,体会和感受书法的美感与意境,提高欣赏品位,提高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深入探究能力,创新文化传承意识,增强学生弘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激发学生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

4 职业院校突出立德树人工作的主线

4.1 职业院校教育必须弘扬主旋律

职业院校教育必须弘扬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彻底改变德育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职业院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专题项目研究,通过重视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国学教育、经典诵读、戏剧、珠算、传统技艺等,教化人心,培养人格,完善人生,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使文化自信成为最本质的自信,成为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

4.2 职业院校发挥立德树人合力作用

职业院校必须改变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不强的情况,切实肩负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双重任务,克服困难和阻力,实干、苦干加巧干,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立德树人,关爱学生,深入细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渗透,开展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形成立德树人合力,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聘请行业兼职教师或来校,形成学校、家庭、企业多方育人合力作用。

4.3 立德树人工作要从理论德育转向生活德育

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工作要从理论德育转向生活德育,德育工作要与学生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身心成长密切联系,从伦理、劳动教育、生活技能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学生德育主体作用,利用“德育银行”、德育综合素养记录手册等载体,把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学习雷锋活动等常态化,形成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净化心灵,挖掘学生心底蕴藏的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

4.4 树立立德树人的大德育教育观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把德育工作从封闭性转向开放性,创新教育途径和手段,善于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利用大家熟悉的QQ、微信等新载体,开展德育工作;发挥家庭、社会、企业、学生团体、学生个体等不同作用,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德育教育格局,完善学校德育环境立体化建设,为职业院校学生全面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修养、有责任担当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和保障。

5 结 论

职业院校应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素养,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13/c_127090941_4.htm.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4号[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4]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立德树人传统文化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