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基斯坦认购T—129反思我国军机出口
2017-05-04黄国志
黄国志
近日,一则与巴基斯坦军贸有关的新闻再次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巴方宣布将采购40架土耳其T-129武装直升机,合同总价值高达20亿美元。这意味着巴基斯坦军方将不会采购中国产直10武装直升机,这笔大单最终砸到了半路杀出的土耳其人头上。
这条新闻多少让一直称巴基斯坦为“巴铁”的国人感到有些失望。2015年4月,我国3架直10攻击直升机运抵巴基斯坦、供巴陆军航空兵试飞的照片曾经在国内轰动一时。2016年3月,巴基斯坦在首都伊斯兰堡举行盛大国庆阅兵式,2架直10的高调亮相,让很多国人以为巴陆军批量采购该机已是板上钉钉。但是,巴方先是在2016年4月再次向美国订购9架AH-1Z“蝰蛇”武装直升机,使得该机采购总数达到了24架。如今,又将40架武装直升机采购大单交给土耳其——要知道,即便是土耳其本国装备的T-129数量也不过才50架。这至少说明在国际军贸市场上,我国军机出口正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转变思路,进一步提高中国军机出口竞争力,更加从容地应对挑战,将是中国航空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从直10和T-129这两种武装直升机的性能比较看,各有优势,总体相当。而且,土耳其是中方向巴方提供3架直10供试用之后,才跟巴方接触的;最终巴方将“绣球”抛给了后来者土耳其,应该说是某些除了性能比较之外的因素决定了最后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注意到新闻背后的一个细节,那就是土耳其在向巴基斯坦出口40架T-129攻击直升机的同时,还采购后者生产的52架MFI-395“超级穆沙克”教练机,事实上等于双方进行了置换贸易,带有浓厚的补偿贸易色彩。这对于巴基斯坦和土耳其两国军政高层,会产生较强的“相互吸引力”。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就是后勤保障问题。
无论是现代战争,还是未来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保障。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即便装备的武器再先进,也很难有较高的出勤率和可靠性,更谈不上有多么强大的战斗力。巴基斯坦曾经与印度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1947年、1965年、1971年),对于战争中后勤保障对于战斗力的重要性深有体会。相对于油料供应、人员给养等物质保障来说,武器装备的可维修性、弹药储备以及零备件供应等更加重要。因此,巴军方对于军机采购提出了很高的后勤保障要求,在直10和T-129两个机型的竞争比较中同样如此。
首先,T-129的机载武器可以做到与巴基斯坦陆军现役AH-1S/F以及AH-1Z通用化,如果采购直10,则至少在机载武器方面要为其建立一套全新的储备和供应体系。比如,T-129采用了1门与AH-1S/F和AH-1Z相同的M197型3管20毫米机炮,直10采用的则是1门中国自行研制的23毫米单管机炮。T-129可以挂载发射几乎所有美制直升机载武器弹药,如AGM-114“地狱火”和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九头蛇”70型70毫米火箭弹以及AIN-92“毒刺”、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相比之下,无论是机炮炮弹,还是反坦克导弹、火箭弹、空空导弹等,直10都只能挂载和发射中国研制生产的型号,如“蓝箭”-7、“蓝箭”-9和“天燕”-90等。对于巴陆军来说,如果选购直10,不仅需要单独采购配套武器弹药,而且无法与其他现有机型通用弹药,这对于战时后勤保障来说将是个大问题。
其实,不只是在T-129攻击直升机采购上贯彻后勤保障通用化要求,巴方对待其他型号直升机也是一样的。比如,巴方准备从美国采购12架UH-1Y“毒液”通用直升机,该机可以与AH-1Z实现发动机、航电等机载设备的通用。俄制米-35M的情况也与之类似,该机可以与巴陆军航空兵现役的米-17运输直升机实现通用保障。而如果巴陆军要大批量裝备直10,无论是后勤保障,还是人员训练等,都要建立一整套全新的体系,不仅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服役后战斗力的形成可能也要比其他同类机型慢。在陆航飞行中队少量装备3架试用是一回事儿,大批量装备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儿。
巴基斯坦“超级穆沙克”初级教练机,土耳其在出口巴基斯坦T-129的同时准备从其采购“超级穆沙克”,颇有点儿补偿互惠的意味儿。
此外,T-129相比原来的意大利版A129,最显著的改进是换装了美国LHTEC公司研制生产的CTS800-4A涡轴发动机。提起这个型号很多人会感到陌生,其实,它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美国RAH-66“科曼奇”隐身攻击直升机发动机的降功率民用出口型。虽说是民用型,但是有的国家也将这款性能优异的涡轴发动机用在了本国军用直升机上,如印度ALH轻型攻击直升机、土耳其T-129、英国“超山猫”300、日本OH-1升级型以及韩国KMH等。CTS800-4A出色的可靠性和后勤维护保障性也是让巴军方对其青睐有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中方向巴方提供本国最先进的直10供其选购,这对于中巴两国深厚友谊来说是充满诚意的。但是,一向从实战出发角度看待装备的巴方却对新机采购有着自己的理解。事实上,在2015年天津直博会和2016珠海航展两大国内展会上都将直9E作为出口主打武装直升机,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航工业意识到直10在后勤保障方面对某些进口方可能构成压力。直19E的中后机身包括发动机,都可以与直9系列通用,而且后者是目前中国出口数量最多的直升机,巴方同样采购了12架装备于海军航空兵。那么,如果当初中方向巴方提供的是直19E,也许结果会有所不同。
其实,不只是新采购装备,巴军方对现有装备的改进也贯彻了后勤保障第一的原则。比如,中方在WS-13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定型后,曾经建议巴方在后续JF-17战斗机的生产和改进中用于替换从俄罗斯采购的RD-93。但是,这一建议并没有被巴方所采纳。目前,巴方已经直接通过俄方采购RD-93,而不再通过中方转手。巴方还于2015年宣布在JF-17生产企业——巴航空联合体飞机制造厂的所在地卡姆拉市建立RD-93的大修线。此外,巴方与俄方深入合作,为JF-17后续改进型号提供更为先进的RD-93发动机改进型——RD-93MA。该型发动机采用了部分RD-33MKM技术,包括FADEC(全权数字控制),推力增加至9 000千克以上,可以满足JF-17改进型对更大推力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巴空军装备的JF-17战斗机已经超过70架。如果换装发动机不仅要额外付出相当大的一笔经费,而且对于已经建立的发动机保障体系来说,也会造成严重的浪费。
当前,中国航空工业有能力为用户提供整套的装备采购、武器配套、后勤保障以及人员培训等体系化解决方案,这固然值得自豪,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军贸市场上也要采取更为灵活的策略。对于类似巴基斯坦这样经费有限但又谋求实战效果的用户来说,如何因地制宜地为其提供“经济实用化的能力提升解决方案”,同时让新装备“无缝融入”该国已有的装备后勤保障体系,却是一个全新且关键的命题,这一点,甚至超越了装备单纯性能高低的说服力。
责任编辑: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