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图书作者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2017-05-04陈健
陈健
[摘 要]出版产业流行一句名言:“内容为王”。不论是图书、报纸、杂志还是新媒体,要做好做精,最根本的是产出高质量的内容,究其来源,离不开高水平的作者。文章从教辅图书的特点出发,围绕建立作者信息数据库、稳定作者队伍、培养新作者、维护核心作者等方面探讨作者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教辅图书;作者;开发;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227
1 前 言
在进入教辅图书出版行业之前,笔者曾在辅导类报纸从事五年的编辑工作。由编报纸到编书,工作有一定跨度,毕竟作为不同的内容载体,两者各有特点。但仔细思考会发现,不论载体发生怎样的变化,“作内容”的工作本质并未改变。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业内流行一句名言:“内容为王”。不论是图书、报纸、杂志还是风生水起的新媒体,想要做好做精,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产出高质量的内容,究其来源,离不开高水平的作者。优质的作者不仅为出版社创收,还会带来社会效益。因此,如何管理和开发作者资源是每一位编辑都应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课题。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编辑与作者”的字眼,能迅速找到数条相关内容。但具体到教辅编辑如何打造和维护高水平的作者队伍,笔者想结合在出版社和在报社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编辑对于作者工作,概括起来,即发现新作者,依靠老作者,呵护好作者——这是行业的传统思路,至今仍不过时。但具体到操作层面,笔者认为可以融入一些现代新兴元素,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 掌握作者信息,与作者保持联系
2.1 建立作者信息数据库
作者信息数据库主要由合作过的及有潜在合作可能的作者构成,具体内容包括作者的学科领域、知识水平、研究成果、工作经历、代表作品、当前研究的新课题及新撰著计划等。从有利于组稿的角度考虑,还应该包括一些私人的信息,如作者的生日、籍贯、性格爱好、师承等人际关系等。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辅图书作者资源数据库早已更新为电子版,如此便于编辑对数据及时地更新整理,也便于其他编辑进行搜索使用。作者资源库设定检索词,可按学科或单位等进行有效检索。在笔者所在部门,图书产品涵盖各个学科,作者来自各专业领域,作者信息数据库就在学科大分类下进行了更细致的小分类。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图书作者不拘囿于个人,亦包括研究单位或者培训机构。在作者为单位或机构的情况下,资源数据库需如实记录机构的基本情况、专业学科领域、成果、主要联系人等。
2.2 多渠道与作者保持联系
教辅类图书的一大特点是紧随教材变动和地区考试说明的指挥棒,教材如何修订、考试题型如何变化,均需要各地区的教研员和作者第一时间里为编辑提供最新消息,編辑据此对图书进行修订;也有不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本身和周围教师的需求,思考出深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新选题,这些宝贵的信息,也都是在平时与他们沟通的过程中才能得到的。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交流与互动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话、短信、邮件俨然已退居二线,微信、QQ等沟通方式日益盛行。在与作者沟通时,编辑需根据交流对象的喜好、交流时间和沟通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另外,还可以建立作者微信群,将相近领域的相关作者纳入群中,经常与他们进行专业方面的沟通,向他们发送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等。
3 维护作者权益,维系与作者情感,稳定作者队伍
3.1 情感上尊重作者,主动沟通
尊重作者,即尊重作者的作品和劳动成果,尊重作者的人格和学术地位。编辑对作者的尊重主要体现在,编辑处理稿件要及时,评价稿件要客观、中肯,修改稿件要慎重,切莫擅自对稿件进行较大调整。同时,审稿后,编辑要在第一时间与作者进行沟通,将审稿意见客观公正地反馈给作者。教辅类图书的作者大多是教学研究员和一线的优秀教师,他们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有不少是缺乏图书撰写经验的,编辑拿到老师的投稿后,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稿件,对好的部分积极肯定,对感觉不足的部分,要及时与老师进行充分沟通后提出修改意见供作者参考。
3.2 经济上给予作者合理的报酬,建立科学的稿酬标准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最小的人力资本投入为组织创造最大化的收益。从一定程度上说,作者为出版社提供智力劳动,属于出版社的人力资本,但他们并不隶属于某家特定的出版社。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稿酬这一利益纽带来维系。
稿酬既是作者劳动价值的一个衡量标准,也是书稿质量的体现。合理的报酬是对作者最基本的激励方法。对于优秀的作者,我们要根据图书性质及销量确定合理的付酬标准,通过经济激励肯定作者的创作价值。对于质量极高或有创意的稿件,可以考虑提高版税或者实施阶梯版税制。
4 留心观察,敢于尝试,积极培养新作者
著名的出版家李俊民先生有个“种韭菜”的编辑理念。这一理念用于今天的出版行业仍然不过时。他认为若想能一茬一茬割韭菜,必须要先“种韭菜”,“种韭菜和割韭菜,两者对社会的贡献,是不一样的”。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编辑培养新作者的价值。目前,各家出版社,甚至出版社内部编辑之间都在争夺优质的作者资源,优质作者资源的稀缺可见一斑。这就要求编辑不仅具备发现潜在作者的眼光,还要有培养新作者的能力。教辅图书作者大多为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他们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却未必一开始就是一名好作者。他们需要在编辑的帮助下提高写作水平、了解出版规范、挖掘读者需求,不断提高稿件质量,创作出符合读者需求的优秀作品。
如何发现新作者,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第一,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微博、BBS论坛、在线教育平台等。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壮大,微信、微博等迅速进入并占据人们的生活。微信中各种订阅号、各类教学群层出不穷,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海量的教学信息。编辑要练就“火眼金睛”术,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内容并挖掘出高水平的作者。第二,积极参加全国及各省市教学研讨会与培训会,留意优秀教研员或教师的发言与教学研究领域和成果,从中发现新选题并找到合适的作者。第三,口口相传的推荐也非常重要。通过老作者、同行业及圈内朋友推荐介绍结识新作者。
找到合适的新作者并就某一选题与作者达成共识后,编辑要了解掌握作品大的写作思路,要求作者提交选题申报表、写作大纲及样章,认真研读后提出中肯的意见和积极的建议。
5 重点维护核心作者,进行深耕细作
19世纪末,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提出了“二八定律”,该定律被后人用于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领域中。根据专业图书销售情况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出版行业作者资源的贡献率也符合该定律,即80%的图书效益往往由20%的作者创造。直观地说,这约20%的作者可称为“核心作者”。对于这类核心资源,编辑需要进行重点维护、精心呵护,密切关注其研究动态和成果,定期与其交流思想,以寻找更多与他们合作的机会。
实践证明,出版社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资源的竞争。一名优秀的策划编辑一定要有一批优秀的作者资源作坚强后盾,教辅图书编辑也不例外,编辑只有不断扩充自己的作者队伍,挖掘更多新作者,同时呵护好优秀的老作者,建设起稳定的作者队伍,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作者资源,促使他们更好地为图书选题策划、稿件编写和出版销售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天.李俊民社长的“种韭菜”[J].编辑学刊,2012(2):48.
[2]封毅.专业出版社作者队伍建设途径[J].科技与出版,2014(5):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