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不起诉案件听证机制的思考

2017-05-04杜坤瑾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17年4期

杜坤瑾

摘要:不起诉制度体现了诉讼经济原则,但惜于办案内部化运行,难以体现公正和效率。检察机关在不起诉制度中引入听证机制,有利于提高检察公信力。应明确不起诉案件听证机制的基本原则、听证范围条件,规范程序启动、会前准备、举行听证、告知帮教、处理决定、结果告知等内容,从立法、制度、监督等方面加以保障,增强听证效果,促进司法公正。

关键词:不起诉 公开审查 听证机制 阳光司法 公正效率

一、检察机关办理不起诉案件现存问题及负面评价

不起诉制度体现诉讼经济原则,然而检察机关办理不起诉案件,集控、审于一身,内部化运行,公开性不足,多有质疑之声。

(一)检察机关办理不起诉案件现存问题

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属于例行公事,一般不主动询问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不起诉决定行政化,缺乏交涉、独立、公开、监督。不起诉决定公开宣布和送达存在随意性,有的没有通知所有当事人。多数不起诉案件没有适用附加措施,很少提出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意见,违法者免了刑罚,还逃脱党纪政纪处分,矫治和预防功能缺位。不起诉案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物处理也不规范,有的长期不处理涉案财物,引发纠纷和矛盾。

(二)检察机关办理不起诉案件负面评价

检察机关取缔不合理的不起诉率考核指标后,不起诉案件呈上升趋势,引发公众担忧。尤其是抢劫等暴力犯罪适用不起诉,被认为“放纵犯罪”。法定的定罪权在法院,却又允许检察院认为“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而不起诉,时有突破法律规定情形,有“侵权”之嫌。比如交通肇事类犯罪,有的造成死亡、重伤多人,被害人因赔偿满意而放弃求刑权,可能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被不起诉。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需要特殊保护的未成年人都可能附条件不起诉,而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成年人犯罪,却多有相对不起诉。有的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刑事犯罪与民事纠纷交织,以存疑不起诉结案,当事人不清不白数年,生活、工作受到干扰,人权不能有效保护。

二、走出困境的进路:建立不起诉案件听证机制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检察机关一方面希望拥有更大的不起诉裁量权,另一方面又担心权力行使失控引来社会的批评。不起诉率高,社会要怀疑和担忧,认为震慑犯罪不够;不起诉率低,学界又要否定和批判,认为尊重保障人权不力。高低皆错,两难之下,唯有检务公开,阳光司法,才能破解难题。那么,不起诉案件听证,应是最恰当的选择。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1年作出《人民检察院办理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公开规则》),正式确立我国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制度。从该规则看,不起诉听证制度,是检察机关对拟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在决定前公开听取诉讼当事人、侦查机关和相关单位意见,并允许公民旁听的一项制度。多年来,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尝试不起诉听证,公开阐述不起诉的法律依据和理由,听取有关机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意见,促进阳光司法,提高检察公信力,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三、完善不起诉案件听证机制的构想

(一)不起诉案件听证的基本原则

听证的要义是“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功利性目的是在听证基础上作出正确决定。为了保证不起诉的正确性,听证应当遵循四大原则:公开为主,不公开例外;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依法办案,化解矛盾;充分调查,预防犯罪。

(二)不起诉案件听证的范围和条件

1.不起诉案件听证的范围。(1)案件范围。结合《公开规则》及社会现状,应当听证的不起诉案件包括:当地公众、媒体高度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存在严重不稳定因素,现实矛盾必须及时化解的案件;当地首发、少见新类型案件;罪与非罪争议较大案件;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侦查机关、被害人要求听证的案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听证意见的案件。可以听证的案件包括:犯罪嫌疑人要求听证的案件;侦查机关要求复议、复核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法定期限内申诉案件;需要建议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的案件;检察机关认为有必要听证的其他案件。(2)听证参与人员范围。参与听证会人员要体现广泛性和代表性,一般包括:侦查机关(部门)承办人,法院代表,政法委、纪检、监察机关人员,本案承办检察官,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等诉讼参与人,有关单位或组织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新闻媒体,关注本案的群众代表。如果当事人要求或者检察机关认为必要,可以通知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有专门知识的人、法学专家、资深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参加听证会。

2.拟不起诉案件听证条件。法定不起诉有明文规定条件,应无争议,另外三种不起诉案件,需要明确条件。(1)存疑不起诉案件,经退回补充侦查二次,或退查一次而没有必要再退查,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包括五类情形:一是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二是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三是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四是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不能排除合理怀疑;五是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不符合逻辑和经验法则,得出的结论明显不符合常理。(2)相对不起诉案件,犯罪情节轻微,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3)犯罪嫌疑人具有悔罪表现,是未成年人,具有犯罪中止、自首、坦白、立功、积极退赃、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对被害人积极赔偿、刑事和解等情节,有条件教育和矫治。

(三)不起诉案件听证程序及内容

1.启动程序。符合不起诉听证范围和条件的案件,告知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有关单位或组织,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在5日内书面申请听证。提出听证申请的,或者检察官审查认为有必要听证的,经检察长批准,确定主持听证会的非本案承办检察官,启动不起诉听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