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长廊里的故事
2017-05-04韦鸣
江南小镇锦溪,没有明显的四季,长廊里的生活也平淡无奇、少有变化。一点新鲜事、一个外来人,促成了这些平淡却又生动的画面。十余年的相处和拍摄,摄影师韦鸣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记录下大时代下的小镇故事。在他镜头下的长廊,就像是舞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或者群演或者独奏,演繹出的生活,平淡如真。
我的家乡昆山,有一座拥有两千多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锦溪。这里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在上演。
早晨,老头们有的面对着太阳打起了很自由的“太极”,有的拿着茶杯、提着水瓶、三五成群地坐在长廊里拉家常、谈天地;妇女们在河滩边叽叽喳喳的声音掺杂着浣洗的和声;稍年轻些的人开启了店门的木栅,准备开张营业;生炉子的、赶集的、上学的;水中的橹浆声、廊中的欢笑声、桥上挑担的叫卖声……传承着历史的生活习惯,一切都是那么有序而自然。
中午,长廊的美人靠上、各家的门前、河滩边,人们各自都在准备着中午的饭菜。剥蚕豆、选韭菜、淘米、洗青菜、杀鲫鱼、烫黄鳝、切咸肉……好一幅在安详中的满足与幸福的画面。
晚上,长廊里形状各异的小桌子上放着几碟小菜,小菜旁有的是黄酒、有的是白酒或啤酒,男人们开始拿起酒杯享受着,女人就在一旁开始唠叨着一天来听到的、看到的各种事情。
长廊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和张扬。然而,从那些古青砖与石板街的缝隙里,几乎可以看到数千年前的夜露凝结,感觉到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气息。
随着时代的变迁,昆山也和其他城市一样,对城镇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及开发。令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有着900年历史的周庄古镇。当这些美丽的古镇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原住民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商店的出现,使得古镇失去了原有的民风民俗及应有的古镇人文风情。
2006年,我走进将要开发的、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锦溪古镇时,被那里百姓的善良、朴实、憨厚以及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民风所感动,当时就想一定要用我手中的相机把这些情景一一记录下来。因为这些原住民的后代大多在外地工作,当古镇上的这些原住民老去以后,这里肯定也会失去古镇原有的风味。
就这样,我在锦溪不知不觉地拍了十多年,从年初一拍到年三十,去了八十多次,整理出四千多张片子,记录下锦溪古镇长廊里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他们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性和风俗民情,记录下在对待现代科学、信息、快节奏的环境时,他们是如何包容、相互渗透、和谐共存。
在拍摄的过程中,眼看着有些老店和老人逐渐消失,我更加觉得拍摄和记录原生态古镇风貌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长廊里拍摄时,有时会遇到光比大、人员杂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我都采用手动曝光模式,高光和暗部可得到相应照顾。水乡古镇给我的印象不张扬、不喧闹、细腻、柔软、温和、有序,所以对景深的控制十分重要,对与主题无关的景物,能虚化的尽量虚化,跟主题有密切相关的环境尽量要表达清楚,要求画面色调上温和,少用高反差。用标准镜头和平视的角度拍出的画面能达到构图平稳、不夸张,使其产生一种安逸、自然、慢生活的感觉。用心抓取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我第一次和长廊里的居民见面,举起相机按下快门时,他们的表情有点惊奇,也不搭理我,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到后来我只要有一段时间没去,他们就会想念我,和我见面时就有说不完的话。
走进他们、亲近他们、融入他们、无话不谈才能拍出真正的他们。
记录自己身边的、熟悉的和喜欢的人文风景,才会有更多耐看的生活故事在画面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