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与美术教学碰撞的火花

2017-05-04邓惠

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创设美术优化

邓惠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提高审美感受、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要重视“游戏”的重要辅助作用,使用游戏教学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参与兴趣,并在轻松的美术教学活动氛围中表现出更强烈的“感受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行为。在美术活动中进行游戏内容的创设,并不是随意的设置游戏等,而是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游戏设计,笔者以“一创、二用、三优化”的方式,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符合美术内容、符合幼儿兴趣需求的游戏,而后通过实践来检验游戏设计的效果。最后可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后,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实践效果进行一定的教学优化,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教学活动的内容越来越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表现,让幼儿更快融入教学,并在其中获得美与趣味的熏陶。

一创:适宜内容与有趣游戏

美术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让幼儿能够通过主动使用画笔、折纸等手工方式来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与情感,在进行游戏的创设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到游戏的趣味性,更需要关注到的是幼儿在游戏的辅助中,是不是能够更好地去表现美术行为、表现个性化、以画笔和手工活动展现自我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

综上所述,游戏在美术活动中,是一种辅助,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游戏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进行符合幼儿成长特点的内容选择,而后才能根据内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游戏,以游戏帮助幼儿去了解美术活动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如教师发现,小班幼儿同样能够进行名画的欣赏,于是设计了一次名画《向日葵》的美术欣赏活动,为了让幼儿真正去观察名画并从中获得一定的个人感受,教师以“是什么藏在画里”作为游戏创设的题材,让幼儿在寻找有趣的物品的过程中去观察名画。教师在名画中提前设计了一些幼儿耳熟能详的小动物,让幼儿在观察花朵中寻找小蜜蜂;在花丛花叶时寻找小蝴蝶;在观察色彩中发现小彩虹;在观察整体时发现礼物盒。

这些方式让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充满了游戏趣味,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中观察色彩时,教师会提出:“我们看看,向日葵的颜色真是太漂亮了,还有花瓶在哪里了?”幼儿寻找花瓶的时候会看到应该有花瓶的位置有一个礼物盒的样子,打开礼物盒原来里面盛放的就是画中的花瓶。这一游戏设计,让幼儿不仅获得了一定的欣赏名画后对色彩、对画面的感知,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创意引导,“藏在画上”的游戏设计,给了《向日葵》不一样的色彩。这样的设计方式,正是符合幼儿认知需求和兴趣特点的。

二用:趣味过程检验游戏作用

將教学活动的设计内容实际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够真正体现设计的效果,也才能为接下来的优化提供一定的标准。游戏设计后,在教学中并不是直接让幼儿马上进入游戏中,而是要以融入式的方法挑起幼儿的游戏心理,让幼儿在游戏中绘画、在游戏中做手工,以游戏的内容帮助幼儿去感受美术的趣味性。

游戏的铺垫、兴趣激发,不仅要在前期设计中有一定的设想,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特别关注,要以趣味性的语言、过程帮助幼儿获得对美术的兴趣。

比如,在美术活动《树叶的秘密》中,幼儿需要将不同的树叶粘贴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物品,比如用树叶粘贴成一个人的样子等等。活动前,教师设计的内容做“身体变变变”的游戏,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和幼儿一起讨论自己的身体,而后才逐渐引导幼儿加入到“变变变”的游戏中,幼儿在身体变变的游戏中感受到了不同的动作造型,而后教师拿出树叶,让幼儿来给不同的树叶变一变,在教师的数数、歌唱过程中,幼儿来进行树叶摆放。发现幼儿有了新的造型出现,马上提出表扬,这样的一边游戏、一边推进、一边表扬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发现不仅仅可以摆放成身体的样子,还可以做小桥、城堡、小汽车、变形金刚,还可以做汉堡包等,这些内容的发现,都不是教师提示,而是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摸索出来的。游戏使幼儿放松下来,他们的设想、创意也就自然涌现而出。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发现,游戏的实施不是马上套进教学中,而是要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游戏氛围中去,教师从身体造型到树叶造型是一步一步推进的,有了这样的过程,幼儿参与时将不会太过刻意,非常有利于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发展。

三优化:改变态度优化游戏组织

“一创、二用、三优化”的方式是通过设计教学并在过程中检验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认知需求,而后在教学过程或教学结束后进行一定的教学优化,要以不断改变、优化的态度来面对幼儿的教学,美术活动才能够真正地越来越走近幼儿的心灵。

在笔者的创设、实践后发现,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不同活动中需要以不同的游戏方式来进行教学,但是最能够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的无疑是“情境游戏”,所以在优化游戏创设方式的过程中,也应当要关注到情境游戏的创设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幼儿创设好了情境,而后让幼儿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现不同的故事情节,进行不同美术活动,在这一氛围感染中,幼儿通常能够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优化的过程中,笔者将幼儿情境游戏作为一个整体,将美术活动嵌入其中,并加入其他游戏类型,让所有的游戏都在情境中得以实现,并帮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更强烈的对美、对想象与创造的感受。

例如,在进行美术活动《白杨树的大眼睛》时,笔者开始创设了游戏躲藏的小眼睛,让幼儿关注了白杨树上的“眼睛”形的图案后,再在画板的大图中去寻找各种各样的眼睛形图案,这个寻找的游戏过程,幼儿一开始表现得比较积极,但是这种积极性持续时间不长。观察到幼儿的改变,笔者马上进行了教学活动的优化,为幼儿创设了情境,并将教学整体作为一个情境游戏开展:“小朋友们,现在我们都变成了白杨树林里的白杨树了,可是,我们的小眼睛不见了,谁能找到自己的小眼睛贴在身上?”幼儿每人拿着一个独特的小眼睛图案,笔者请助教老师将原来在白板中的小眼睛贴到教室四周,请幼儿观察环境、观察小眼睛,发现和自己身上小眼睛一样的小眼睛才将它贴到自己身上去。这个活动中途做了转折,但是并没有影响幼儿的观察行为,他们反而相互在其他幼儿的身上观察起图案来。这个情境创设,以整体游戏的方式,给了幼儿一个趣味的过程,当他们绘画的时候,自己也能够凭着对图案的观察进行一定的创造了。

结束语

“一创、二用、三优化”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是美术活动趣味化、游戏化的一个简单的“进化”过程,只有经过了设计、使用才能有优化的可能。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在不断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教师才能够真正了解到美术活动和游戏的结合应当是什么样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重点是美术,游戏应当在什么辅助位置,如何将游戏缓慢切入教学中的等等。美术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的作品,都应当是幼儿自己的感受而非模仿教师得来,所以,游戏应当是帮助幼儿打开思维的方式,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而非告知幼儿画什么、做什么的手段。希望在游戏的辅助下,幼儿真正能够达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美术领域所提出的理念:“学会用心理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屠美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庞晓雯. 有效的实施游戏化的艺术教学活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 (9).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崇文幼儿园)

猜你喜欢

创设美术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意美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