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呼唤良好的生态
2017-05-04刘元敏
刘元敏
“生态”一词的出现已有200多年历史,它包含着两个范畴,一个是自然生态,一个是政治生态。如果我们对自然生态无视、冷漠,甚至无情掠夺,回报的必将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结果是人类的毁灭。同样,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政治生态什么时候清明,什么时候社会就进步,人们获得感就高,例如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反之,必将人亡政息。
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良好的政治生态更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渴望良好的自然生态,更呼唤良好的政治生态。
如果说空气、土壤、水质是衡量一个地方自然生态优劣的重要标尺,那么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就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好坏的综合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是新形势下强化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要求,更是当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举措。
如果说建立起系统的法律规范和生态道德,是保护自然生态的根本,那么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是保持执政党战斗力、生命力的基础。好的政治生态,好比政党有了抵抗不良风气侵蚀的“疫苗”和“抗体”,能夠及时驱散政治雾霾,防病去疾,固本培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能让领导干部在权力、关系和私心面前触及灵魂,敢于碰硬,敢于动真格。反之,庸俗的“圈子”文化盛行,潜规则大行其道,必将恶化政治生态,在党内滋生消极腐败现象,摧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最终使党丧失执政基础。
如果说植树造林是优化环境、预防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手段,那么《条例》《准则》的出台,就是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加强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出台“八项规定”,强固“打铁之硬”,在涤荡“四风”中扫除沉疴顽疾,在“打虎拍蝇”中剜除恶性毒瘤,澄净从政环境,优化政治生态。当然,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唯有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把政治生态建设“抓常、抓细、抓长”,我们党才会更加成熟、更加强大、更有战斗力。
如果说保护家园关键要从自身做起,从回收旧电池、不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筷子等等小事做起,那么,良好从政生态环境的营造,更需从按时足额交纳党费、积极开展自我批评、鼓励下级监督上级等等“小事”做起,人人都来争当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排头兵。同时,还要抓住“关键少数”,六中全会强调,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以高级干部为重点。因为,一个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职务升迁而提高,高级干部更需要时刻警醒、不断学习。十八大以来查处的100多名省部级以上干部,都是活生生的事例。“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如果“一把手”能够重任在肩,如履薄冰,带头破除“四风”积弊,其下属就会以此为镜,政治生态环境自然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营造良好的生态,是人们生存的渴望。保护天蓝地绿、山川秀美的自然环境是人们的执著追求,建设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是执政党的责任担当。只要我们坚守正道、严肃纲纪、恪守规矩、弘扬正气,崇廉尚洁的清风必将永远在神州大地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