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是个学风问题

2017-05-03陈福康

博览群书 2017年4期
关键词:汪家张元济柳先生

陈福康

柳和城先生此文匆匆读过,觉得很是解渴,切中要害。今年又适逢纪念商务印书馆成立120周年和张元济先生诞辰150周年,读到这样的文章,更是欣慰。

汪家熔先生解放后在商务工作过,对出版史研究也有兴趣,退休后仍写了一些东西,这本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人最怕的就是学风不实,讲外行话;更可怕的是对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视同未见,或胡乱指责,甚至还无知者无畏地唐突先贤。例如,汪先生曾写过议论郑振铎与张元济等人抗战时期为国家抢救古籍的文章,差不多从头错到底,使得别人不得不一一驳正。又如,国外研究者叶宋曼瑛、樽本照雄和国内老专家郑逸梅等人都写到《绣像小说》的主编是李伯元,汪家熔先生却硬说不对。后来张元济致夏曾佑的信公布于《文献》杂志,信中明确提到张请李主编《绣像小说》,证明是他错。张元济先生主持《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印工作,是民国时期最伟大的学术和出版工程之一,其功绩是得到学术界一致公认的,不料汪家熔先生毫无依据地随意加以贬低和抹杀!幸得柳先生仗义执言,直陈其非。

柳先生虽然不曾在研究和出版单位工作,但数十年孜孜矻矻,认真研究,写过不少书和文章,早已成为合格的研究者,退休十多年来仍勤奋撰著,我是一直很佩服他的。此次他提出的史实和学风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研究員、博导,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郑振铎年谱》《郑振铎论》《郑振铎传》《井中奇书新考》《日本汉文学史》《中国译学史》《鲁研存渖》等。)?

猜你喜欢

汪家张元济柳先生
顶包
书痴范用
不以资历选人才
柳先生的正骨膏
慈禧逼出近代杰出出版家
张元济“犯傻”
五柳先生的“不”
捷先生的红宝石
妻子怒讨“保姆费”
“山寨”离休干部露馅,妻子怒讨“保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