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遇
2017-05-03原太吉
原太吉
人伴书,书附人,人书相依,是文明史上千年不衰的话题。世事沧桑,人生万态,书也随之呈幸遇和糟遇。我三十余载,百酬余暇,问书寻书,与书结缘,也就有了一些书的小故事。
十年前冬日的一个下午,已近下班时间,单位门口往来行人稀少。档案室的工作人员抬着几大纸箱“废品”,叫来一个收废品的人正在称量出卖。
也是天公作缘,我因处理一起事务晚走了几十分钟,恰好在门口看到了他们刚刚称量完毕:是两大箱颜色发暗的经年古旧书籍,约摸几十斤重,可以卖约十数元人民币。那堆“废品”的那种特质形状与临近黄昏时反射出的垂暮颜色,引得我好奇地凑前一看究竟。首先直挑视神经的是一函《四书五经》,蓝色封面,丝线古装,生宣纸质,雕版印刷,整齐地码插在褐色布面书奁里;还有其他一捆捆一摞摞的“旧书”……就凭这一函《四书五经》,不管是什么年代出版,我即刻毫不犹豫地插手了这桩买卖:我向那位收购废品的中年男子付出了一倍于他的钱,转而将全部“废品”悉数截获!
当晚,我在书房里对这些“废品”进行了仔细清理、端详、观摩。它们像一个个蒙冤的老人,让我聆听到了那一幕幕颇具身世的远近、深浅、雅俗、繁简不同的故事:
——那一函《四书五经》,从印装风格看,应该是清代中晚期中原一带坊刻本。各册扉页均钤有原藏书主人的石印,那端庄的钤姿,鲜红的篆字,流畅优美的刀法,依稀望见主人的儒雅风度,从书中的一些圈点,仿佛窥得主人灯下苦读情景!
——值得欣慰的是两册大32开《佩文韵府》,虽经岁月蹂躏,本是黄色封面却苍然变成灰褐色,仍掩不住它原来的雍容华贵:采用细工丝线双角装订,书题楷笔印字外加粗细双框格,题下有卷册标码;卷首扉页铭钤一竖型大篆印,篆刻构严洗练;全书所用纸质上乘,似是小萱;字迹雕刻规整、印刷清晰,是典型的油宋体;书的天头地脚留空宽阔,奢侈大气,不是一般坊刻小场所倡;书脊书腹裁割極为平整,完全可以与现代化裁制工艺相媲美。这一切都在印证着一个推测:两本《佩文韵府》应是从宫廷中流落出的皇室“府”本,甚至有可能是清代皇室人员当年捧读之物。难以想象,它是在经历了怎样的颠沛流离之后,才到达了这个小城,又天意缘缘与我在此时相遇!
这一夜,我对两本《佩文韵府》轻翻细摩,爱不释手,端详最久。查资料知悉,《佩文韵府》始撰于清康熙年间,是一套供习写文章或咏诗作词用的词语工具书,其初始的动意是仅供皇室子弟专用,后扩大到宫廷官宦近臣使用;晚清及民国初年,各地均有地方刻本出现,曾影响一时。
——一本《湘子宝传》小说,应是清末民初印本,似八股俳文,每句十字,押三三四韵律,读来朗朗上口,方便读唱传诵。一本《妙法莲华经》,纸质白皙,字画匀称,一看便知是近代铅活字印刷,虽近百年的书龄,但其印装质量仍然很好,线装平实坚固,翻阅起来仍很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