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巧”不成“书”

2017-05-03赵佳慧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练笔选材群文阅读

赵佳慧

摘要: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成为信息时代的宠儿。群文阅读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小学阶段开展群文阅读的三大方面:巧妙选材、巧用策略、巧学表达,力求实现群文阅读增值。

关键词:群文阅读;选材;策略;练笔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84

群文阅读,即把一组主题相同或内容相近的文章,在一定方式的组合下,师生双方围绕相关议题进行感悟式阅读,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语文教学形式。课标规定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如此庞大的阅读量绝不是学生毫无系统性地随意猎取。因此,群文阅读应运而生,为课内外阅读架起了美丽的彩虹桥。常言道:“无巧不成书”。如何巧妙地组织群文阅读,才能实现阅读的增值,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一、巧妙選材,一以贯之

文章是阅读的载体。群文阅读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拿什么样的文章组群。如何精选文章,极大地困扰着当前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师。笔者认为,选材应当立足学情,符合学段特点,选取的文章既精彩纷呈,又清晰明确,有共通的值得挖掘的价值点。

1. 同一主题

将课内外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整合,加深对该主题多维度、全方面的理解与思考。

例如,在群文阅读实践中,一位教师将《学会看病》《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组合在一起,成为“纠结的母爱”一组,通过“学生自读——小组分工画心路历程图——汇报交流”,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方面感受伟大的母爱。再如,笔者在教学时,与学生共读3篇以“我和爷爷的故事”为主题的绘本,有描写“爷爷在无助时总是告诉孩子没关系”的温馨故事《没关系没关系》,有自述“我和爷爷之间互教走路”的浓浓亲情故事《先左脚,再右脚》,还有叙述“我为了给爷爷请医生而克服对魔奇树的恐惧”的勇气故事《魔奇魔奇树》,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反映了同一主题——祖孙之间的亲情。

2. 同一结构

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品,在写作上会用不同的特点。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钻研文本语言,挖掘写作方法,从而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

如二年级群文阅读《月亮的味道》《和甘伯伯游河》《小房子变大房子》《打瞌睡的房子》《好忙的一夜》,比较发现这些绘本故事含有一种有趣的写作结构——一层一层往上叠的“叠加”结构。引导孩子发现异同,并尝试写一写这种结构的小诗或故事。

3. 同一作者

对同一作者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斟字酌句的习惯和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如蒋军晶老师在一堂群文阅读实践课中,精选了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大鹅过生日》《猴子和武士》,以一定的阅读策略引导孩子发现三篇文章截然不同的风格:《去年的树》略带伤感,《大鹅过生日》幽默好玩,《猴子和武士》血腥暴力,并指出不管风格怎么变,所要表达的真善美是亘古不变的。

二、巧用策略,深入浅出

蒋军晶老师在他的《和孩子聊书吧》一书中谈到:“孩子不是天生会阅读的,阅读是可以教的。教什么?教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到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阅读方法和技巧。好的教学策略,给学生一个扶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选择教学策略要独具匠心,帮助孩子争取更多的自主阅读时间,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

1. 以“预测推理”为指引

儿童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故事关键环节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推理,使学生对故事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教师在巧设各种悬念下,将孩子的预感转为一种有意的行为,然后通过反复练习,将此策略融入到自己的阅读风格中。

如《母鸡罗丝去散步》《疯狂星期二》《我选我自己——动物的选举》《狐狸先生的宴会》的群文阅读中,教师在结局时卖卖关子,分别以“母鸡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下个星期二将会是谁疯狂?”“这次选举到底谁会选上”“狐狸究竟吃了什么?”为切入点,适时提问,让学生根据读过的图片和文字进行预测推理,最后共读绘本结局,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自己的预判和真实结局产生的反差,还将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

2. 以“思维导图”为扶梯

思维导图把抽象的阅读、思考过程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更有利于理解、记忆和迁移运用。教学中常用的思维导图有“情节梯”“人物关系图”“曲线图”“意见椅”等。情节梯能使情节一目了然,其设计应当新颖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如笔者教学《反反复复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时,借助“情节列车”,在师生共同梳理《我的幸运一天》情节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梳理《城市里的巨人》《小猪变形记》的情节。

人物关系图,为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如一位教师在《乌丢丢奇遇记》整本书的群文阅读课上,围绕主人公“乌丢丢”,绘制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梳理人物关系,回忆乌丢丢与每个角色之间的故事情节。

“曲线图”帮助体会故事的转折。如《学会看病》《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群文阅读中,画画“心电图”(下图所示),感受母亲的心情变化。

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更进一步深化主题,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在以上的教学中,教师在阅读中渗透比较策略,较快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思维品质,特别是发展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

三、巧学表达,水到渠成

李海林教授在《言语教学论》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言语智慧教学。”因此,投石问路,群文阅读应当指向表达,我们应当关注语用,挖掘文本独特的写作特色,选取典范内容让学生进行仿写。读写结合,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才是群文阅读的最终诉求。

1. 提炼技能,习得表达

如何把细腻的人物品质刻画出来,对于刚接触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仔细考量孩子的学习起点,笔者提炼出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人故事以“贴近的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体现人物的高贵品质”为议题的群文阅读。笔者是这样开展教学活动的:

(1)小组学习:阅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讨论:这三篇课文在叙事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2)全班交流总结,板书孩子们在鉴赏文章写法时的点滴发现,然后聚焦“以对话推进故事的發展,体现人物形象”这一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比较:如果省去对话,文章会怎么样?帮助学生发现对话推进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4)结合本单元园地的习作:我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回忆与熟悉的人的相处点滴,还原对话。

在本组群文阅读中,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交流、整合,最终提炼出“对话推进故事发展”的习作技巧。

2. 链接生活,寓乐于学

笔者认为,练笔应在群文阅读中习得写作特色的基础上,链接生活,才能巧妙自然地寓写作于生活体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说、主动写。

如笔者所执教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中,在练笔环节,设计以下环节:幻灯片出示教师的卡通自画像。

学生看到熟悉的教师出现在故事里,成为了故事的主角,眼前一亮。接着,笔者将班级学生也纳入故事中,成为故事中一角。先拿班级一女生为例,事先制作好她的图像,给出反复结构的框架。

台下的学生见到自己熟悉的同伴成为故事中的一员,纷纷跃跃欲试,想接着往下编,带有调侃式地想把自己的其他朋友写进故事里。学生在提供的支架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续写既精彩又到位。

优秀片段如下:

学生1:老师来到了海岸,汹涌的大海正朝老师涌来,突然,我们班的小溪同学出现了,她说:“老师,您带我去找宝葫芦吧,我有超能力,我能把大海变成森林,让您如履平地!”说完,大海果然变成了森林,老师说:“你真是一个不错的小助手。”

学生2:老师来到了森林,可她们的食物快没了,这时,我们班的小浩同学出现了,他说:“老师,您带我去找宝葫芦吧,我有超能力,我可以变出许许多多的食物,让你大饱口福!”说完,老师面前的食物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老师说:“你真是一个不错的‘小厨师,这样我们就不愁吃啦。”

从以上学生作品可以看出,教师精心提炼群文的写作点,链接生活,巧设练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给学生表达、反思与创作的平台,不但能让学生学会写作,而且能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助推器。“写作”哪得清如许,“群文读写”活水来。

总之,群文阅读开辟了教师教学新天地,开启了学生阅读新智慧,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复杂,群文阅读如果能做到巧妙选材、巧用策略、巧学表达,某种程度上可以“治疗”目前阅读教学中最大的痼疾。

参考文献:

[1] 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 林艺璇.群文阅读须三“心”二“意”[J].新课程(小学),2014(11).

[3] 许江萍.群文阅读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5(10).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白石小学 325600)

猜你喜欢

练笔选材群文阅读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读写“三结合”,彰显练笔精彩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插上“双翼”放飞理想
选材“碰头”好热闹
开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