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具体途径探析

2017-05-03邰才贵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具体途径人文精神高中语文

邰才贵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下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新课改主张并强调教师与学生应进行良性的互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人文感悟力,将人文精神与高中语文课堂融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质量。教师可以根据一些词语描绘,让学生领会语文文教学中所创建的意境氛围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高中语文人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体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39

人类对于命运以及价值观和尊严的重视、维护和追求,都可以被视为人文精神。它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都有深刻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对人文精神提高重视度的话,能够在学习精神文明以及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塑造人的性格,让学生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质量。但根据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对于人文精神的重视度依然不够,所以尝试一系列新的教学方式是迫在眉睫的教学任务。本文主要通过人文精神这一概念来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课堂教学措施,希望对高中语文课堂中人文精神的体现有一定的帮助。

一、高中语文提升人文精神的具体教学措施

1. 注重文章意境的层层深入

一篇文章放在面前,我们不可能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它其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全部收入脑中,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感情的升华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在其中,一开始就将中心思想收入眼底,自己是无法一下子就将它吸收并且消化,從而转变成自己的思想。这与数学的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一道题的计算,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知道答案,其实我们很难静下心来一步步去计算它的步骤。如此一来,我们是很难读懂的,灌输式学习,很多诗句里面的古典之美,是会被我们忽略的。比如,当我们学到李清照的词《醉花阴》时,如果一开始我们知道李清照想借词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孤独寂寞的伤感,我们就会大意,当别人问起,从词中哪些景象或者字眼里能够体现出来,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分析。如果我们一开始通过对重阳节把酒赏菊以及黄花所引用的比喻句来慢慢渗入,这种感情就清晰得多。

2. 注重学习主体的感受

高中语文的学习,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不能忽视人的感受。我们研究语文文学,就类同于研究文章、研究作者,从而准确地分析出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共通的东西。所以,在学习研究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让他们独立揣摩,独立思考。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经历又不尽相同,所以应尊重每个人的思考。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仔细体会逐字逐句,每一句都是一桢美景,其中那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同人有不同感受,有人认为是作者对后来遇见的美景致使心情愉悦的烘托,但有些人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这句话是对当时爱国分子朱自清内心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的真实写照。每一个答案都是精彩的,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主体感受的培养,增强他们的文学赏析意识。

3. 注重文学积累

自入学以来,我们就熟知这样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对文学熟悉感的增强,有助于我们培养良好的语感。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在高达一个峰点之后,遇到文学作品,我们便很轻易地就能理解其中的情感思路,这就是长期的积累带给我们的文学语感。在自己今后进行文学创作中,很多经典也是可以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并且有深厚的语感积累。我们自己所写出的东西也会更带有美感和深度,这都是需要长期的积累,所以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4. 将学生带入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再根据古诗词中所描绘的具体内容,将其转换成情境画面,通过简单的实物引发学生的联想或者通过对古诗词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其中的任意一种模式,都可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课堂状态,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我们学到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时,教师可在阅读古诗词后将诗人所描绘的每一句诗词的画面用自己的话简单转换出来,借助很多简单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个人情感及思想,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意象都是简单常见之物,像鸟啼声、风雨、花落等,诗人借助这些简单的实物向学生呈现出一幅春天里生机勃勃的图景,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又表现出对花朵生命短暂的惋惜感慨之情。教师可用语言将这幅诗中的画卷描写出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生的情感便会在他们各自的想象中不断浓烈、升华,从而加强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精神层面的升华,让感情得到交流,通过进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赏析能力。这样,学生对语文的感悟力就会提高,课堂中的人文特点自然而然就会形成。

二、结束语

从上面这些教学措施来看,对于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最大程度还是体现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中文学作品的欣赏方向和欣赏水平上。这就说明,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反响,全面提升他们的鉴赏水平。同时,人文精神的渗透,对提高高中生语文学习教学质量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任衾瑶.大道至简,回归本真——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新课程·中旬,2014(8).

[2] 钟莉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江西教育,2009(21).

[3] 王桂敏.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4(86).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 225600)

猜你喜欢

具体途径人文精神高中语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谈如何进一步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
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如何开展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