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教学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2017-05-03石明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中学化学问题设计

石明

【摘 要】本文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活动为例,阐述问题驱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注意事项,以更好地将此法应用在教学中。

【关键词】中学化学 问题驱动 问题设计 问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101-02

中学化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学习内容多、散、碎,但教师如果把学习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来逐个解决完成,那么学生就会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沿着“问题路径”,进行自学、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从而完成学生对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掌握了科学方法,同时体验了成功解决问题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素养。在中学化学课堂的“问题驱动”教学方法中,学生通常可以根据以下流程完成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问题的提出(教师或培养学生提出)—围绕问题的探究(学生)—小组内对问题的讨论(学生)—小组间对问题的讨论(学生)—归纳出问题的结论(教师或培养学生得出)—巩固练习(学生)。

一、教学活动案例

问题驱动教学方法是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整体布局,设计出具体明确的、具有启发性和一些挑战性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师生间的对话互动中提出,引发学生去思考、研究、探讨,或预先设计编写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解决。下面笔者就从一节化学课“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活动案例中,来阐述笔者是怎样应用这种“问题驱动”进行课堂教学的。

师:当熊熊大火吞噬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时候 是什么熄灭了大火?

生:二氧化碳。

师: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能够茂密地生长,是什么物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生:还是二氧化碳。

师:人们当今非常关注大气的“温室效应”,提倡“低碳生活”。但是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天没有了二氧化碳,我们人类还能生存下去吗?

生:不能,因为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无法进行,也无法提供人和动物必需的食物和氧气。

师:二氧化碳这么重要,那么实验室里是怎样制取二氧化碳的?

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有了一定认识,那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思路和方法也会像氧气那样吗?我们应该研究哪方面的内容?请大家思考。

生: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

生:实验室用什么实验装置来制取。

生: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什么。

生:如何检验所收集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生:怎样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师:好!我们就按同学们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究。首先请各小组讨论一下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哪些 。

(五分钟后,师生一起汇总:木炭燃烧、蜡烛燃烧、酒精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或氧化铁,碳酸分解、碳酸钙分解,用呼吸的方法,小石子、鸡蛋壳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碳酸钙或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后者是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到的〉)。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方法更适合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呢?

生:不能用燃烧的方法 ,因为这些方法所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

生:用呼吸的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也不纯。

生:用木炭还原氧化铜或氧化铁也不好,它们对反应条件的要求比较高,不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师:同学们对这组分解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有什么评价?

生:碳酸易分解,实验室没有,碳酸钙分解需高温,也不合适。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下面大家说说最后一组反应的可行性如何?

生:我认为可行。从书上的化学方程式看,反应要求条件很低,反应物在常温下接触就能反应,而且只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其他同学也点头表示赞同)

师:既然同学们都选择这一组,下面我们来用实验验证一下。同学们的实验桌上都放有固体:碳酸钠、大理石或石灰石、鸡蛋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液体有稀盐酸、稀硫酸。请各小组按要求选择一种固体分别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说出反应现象,并对本实验进行评价。

(两分钟后,实验完毕。)

师:同学们认为实验室用什么药品更合适?

生: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生:用石灰石也可以,鸡蛋壳也能代替。

(接着老师还设计了如下问题:①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②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药品与制取氧气的哪种方法相似?③选择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什么?④二氧化碳适合用什么收集方法?)

在这一节课中,笔者利用了“问题驱动”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出主要探究的问题: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检验等。在这几个具体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被激发了。通过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和操作,得出了正确结论,总结出了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注意事项

如何设计好学习“问题”是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一)设计的“问题”要有目的性

这要求综合考虑课标要求、学习内容和学情,设计“问题”要體现本节课三维目标,便于学生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进行学习,也便于问题解决后的评估。如,这节课设计要学生找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时,目标很明确,即找到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快能回忆出符合要求的反应,有的学生还能在书上找到即将要学的反应,如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二)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这要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基础,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感觉能学得下去,并由此产生迁移效应。如,这节课通过氧气的制取原理与装置进行比较、迁移,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然后总结出选择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了学习方法。

(三)设计的“问题”要有拓展性

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我和突破自我的机会和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求,都可以做到进一步拓展与提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课堂取得高效。如,在拓展训练部分,可设计有关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硫或氨气等气体的反应原理和制取、收集气体装置等信息题,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分析、解决延伸的具体问题中得以巩固和拓展。

“问题驱动”教学还应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学生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适时点拨促成突破,但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绝不包办,学生能独立思考出的绝不提示。根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可沿着教师的提问推进,借助化学实验,展开合作探究学习,形成新知,学会方法,培养意识,达成目标;或先把本节课需要学习的问题编制成导学案,让学生通过导学案中的问题引导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观看“微课”或做小实验等方式自学,然后通过合作实验探究、教师点拨,解决在新课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增强,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内容的时候,自行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自觉与其他同学一起开展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从而形成会学习的自觉意识和独立意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评价也显得十分重要,这种评价不仅有总结性的,而且还应该有生成性的,也不仅来自教师的评价,而且也可以来自自我的评价和“小伙伴”们的评价。这样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不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不断促进自我上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发现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总之,“问题驱动”教学方法是針对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整体布局,设计出具体明确的、具有启发性和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并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说,“问题驱动”教学必须以目标为主线,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多角度、全方位地从学生角度出发,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驱动性“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精神,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成就感、荣誉感,最终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5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刘知新,王建成.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王 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石 明(1966— ),南宁市马山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贵港市港北区第四初级中学化学科教研组组长。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中学化学问题设计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精设计,巧提问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
聚焦中学化学中的两大定律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