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园自信文化建设探索
2017-05-03沈德海
【摘 要】本文阐述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针对中职学生自信心不足、文化力不强的实际,围绕自信教育核心理念,以自信精神理念文化为引领,构建以环境文化、视觉文化、听觉文化为支点的静态自信文化体系;以强化提升行为的活动文化为基础的动态文化体系,建成自信精神理念文化中心;以静态自信文化和动态自信文化为基点的“一体两翼”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校园文化。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园文化 自信教育 自信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65-03
文化立人,文化强校。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的灵魂,更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驱动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是学校获得凝聚力、竞争力和打造学习与技能培训共同体的力量源泉。“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出具有创造力、文化力、适应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文化“软实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所肩负的时代使命。目前,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学习自主性比较差,学习起点低,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缺失,出现自信心不足、敏感、自卑、焦虑的状况;也由于对生活和学习缺乏积极性和能动性,因而失去就业、创业的勇气,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现象;这些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职生自身的发展。本文以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通过对中职学生自信心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从校园文化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研究,探索构建以自信心教育为基石的自信心校园文化体系的方法与途径。
一、中职学生自信心现状与原因
为深入了解中职学校学生的自信心状况,课题组从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玉林一职)一到三年级中随机抽取 150 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 150 份,回收 143 份,有效问卷140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93.3%。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围绕中职学生升学、就业、创业、校园文化等核心内容,编制了关于自我认知、挫折认知、社会认同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同时,课题组还与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兄弟院校进行了师生访谈调研,随机抽样 20 名在校学生,10 名毕业生,40 名专业核心骨干教师,就中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访谈。从综合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的结果来看,中职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条件的制约与家庭教育的缺失。玉林一职学生问卷调研统计显示,有 92% 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玉林市 2015 年人均 GDP 为 25549.5 元,在广西排名较后。家庭经济条件制约了其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发现,“读技工学校早日工作为家庭减轻负担”的学生不乏少数。尽管每年有助学金等政策性的补贴,但是由于学生中贫困家庭占有较大比重,补助仍然是杯水车薪。家庭的贫困对学生的视野、自信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家庭教育环节,中职学校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缺失。玉林市是广西劳动力输出主要地区之一,2015 年的数据显示,每年向东部、南部地区输送劳动人口 50 万人以上,由此形成了大量留守学生家庭。由于学生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温暖,学生因此对外界较为敏感,自我保护意识极强,且较自卑。他们非常在意同学、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同学的一句批评,老师的一次责罚,都可能因自信心缺失而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现顶撞老师、同学间大打出手的现象。
(二)基础知识较差,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受到伤害。中职学生中的入学新生在初中时大部分是学习后进生,他们之中普遍弥漫着一种挫败感。在一切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过分强调和崇拜学习分数的初中阶段,学习上的暂时落后,使他们不受人关注、关心,甚至被歧视,导致他们的自我认知与价值认知发生了偏移,严重伤害了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开始怀疑自己能力差、不聪明,形成“我笨”“我不行”等消极的心理暗示。也因为学习上的失败导致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与长处得不到认同,诸如动手能力强,能歌善舞等优点。在一切向学习成绩看齐的教育背景下,他们被贴上了“坏学生”“成绩差”“爱捣蛋”的标签。他们为此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否定自己,在潜意识里产生自卑和压抑的心理。也由于教师和学校对这些学生不够关注、关心、关爱,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而且比较敏感,对自己、对未来迷茫。直接表现为厌学,组织纪律性与团队意识差,缺乏自律和感恩意识,有些学生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
(三)社会上的傲慢与偏见。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傲慢与偏见有历史、文化的双重原因。从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过去 10 多年推进的教育体制改革,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投入的不足导致骨干师资流失,生源质量下降,生源萎缩,就业困难,也造成社会对职业学校、中职学生产生不良的看法,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在学校学不到一技之长,学生就业只能从事低端的工作。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有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文化价值观,缺乏“劳动光荣”的认知。许多家长宁愿多花几万元钱让子女读自费高中,也不愿让子女读职业学校,甚至以读职业学校为耻,认为“读职业学校没什么出息”。在子女上职校期间,不闻不问,不重视孩子的学业与个人发展,只是等待子女在学校待到就业的年龄后,让其进入社会就业。社会对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产生片面的价值导向,使得中职学生的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偏离。这种不恰当的社会导向和偏见导致学生对职业教育缺乏自信,对自己专业技能等核心竞争力与就业前景极不自信,人生观和价值观走不出误区。
二、中职学校自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具有建设系统性,规划长期性,内容多样性,涵盖广泛性,展现创造性等特点。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从学校实际情况以及自信心教育理念出发,针对学生自信心缺失的现状,从自信心静态文化、自信心动态文化出发进行整体顶层设计与体系化建设,重点突出自信心文化内涵、职业教育特色,着力打造精神理念引领,动静相生的自信心校园文化生态系统,以唤起中職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一)自信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的特点,文化需要积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三重境界:第一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也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第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第三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不少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大都停留在第一层次上,重在加强学校环境硬件的建设或者校园文化建设的某一个模块,缺乏顶层设计与规划,只见一斑不见全豹,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发生偏移,建设内容缺乏系统性,校园文化特色难以凸显。以文启道,以文化人。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秉承“学生出路决定学校出路”的办学理念,坚持“满足市场需要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育人才”的办学方针,以“自信心教育思想”为核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自信心理念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线,贯穿学校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辅助学校品牌传播,构建立体、交互的学校校园文化系统。通过自信心精神理念文化与静态自信心文化、动态自信心文化三维文化构建,使得校园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实现文化的“气态化”,让文化弥漫在校园的空间,取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育人的效果。
(二)提炼自信精神理念文化,加强文化自信。校园文化理念文化(MI)是校园文化建设之魂,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价值追求、育人特色的集中体现,是被学校大多数成员认可而遵循的共同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信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灵魂所在。
1.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有、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将其与学校自信心精神文化紧密结合,通过大力宣传、学习,不断强化师生对国家的自信,对发展的自信,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有的精神品质,并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中。
2.锻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文化自信。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而且体现了要不断吸收前沿技术,创造出新思想。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坚持”的文化内涵落在职业教育领域,就是要求学生形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自信。
3.以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支点的文化自觉。校园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创新,而且更需要传承,使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校当前在校人数为 5368 人,98% 为玉林本地人。自信文化建设从学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精神出发,结合玉林传统文化与当地本土文化来进行建设。充分利用玉林市区域人文和历史资源,和文化部门深度合作,提炼自信心文化,开发文化课程,开展文化活动,唤起学生的文化自觉,从而形成文化自信。
(三)建设自信心静态文化,打造学校品牌自信。静态文化是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外在、直接的表现形式,自信心静态校园文化遵循职业学校特有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从视觉文化、听觉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来构建学校形象基础体系,遵循美学、创新、合法等原则完善与提升学校形象及基础建设。
1.构建视觉文化的自信。以校徽为核心的视觉文化是学校自信心文化的核心载体,是从视觉层面进行文化识别的基础。在构建视觉文化体系中,学校在自信心文化的指导下,注重育德功能、人文精神与技术内涵相互融通。在玉林区域文化基础上,以代表“凤凰涅槃”精神的凤凰作为文化图腾元素,以象征“立折桂之志”的桂花作为辅助文化元素,结合工匠精神等职业文化元素进行综合设计,形成深厚的自信心文化内涵,设计出职业教育特色明显的视觉文化體现。学校在校徽的基础上,对学校 160 多个视觉应用元素进行规范设计与建设,为学校营造独特的自信心文化的视觉形象氛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文化感受,彻底解决了之前学校视觉文化不统一、不规范、乱贴乱画乱安装的问题。
2.构建听觉文化的自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让师生“目染”,而且还要让师生“耳濡”。以校歌和铃声为主体的听觉文化是自信心文化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维度,可促进自信心文化传扬,让师生多维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校园文化的熏洗和滋养。学校以自信心文化为主体,进行歌词的创作与谱曲。创作了《卜算子慢·凤鸣玉林》的歌词:“南来胜景,都会玉林,人杰地灵含蕴。一职英华,志学善思勤恳。砺技能,厚积而争奋。凤栖梧,甘泉练实,金羽浴火重振。十载磨霜刃。各德艺兼修,握瑜怀瑾。意气方遒,少年自强自信。相鸣和,立业成才俊。待翌日,中流击水,浪高展翼进。”校歌经学生团体演绎,并形成铃声,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共鸣。
3.打造自信文化的环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校园的文化环境是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环境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打破常规和一成不变的模式,融入自信心文化,赋予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使校园环境承载工匠精神、专业文化、传统文化的精髓,蕴藏无穷的智慧和高雅的情趣,赋予其生命力。学校根据东、南两个校区专业设置的不同,进行校园文化的规划与建设。根据学校情况,因地制宜,沿中轴线打造自信之门、工匠长廊和代表凤凰涅槃精神的自信之树;核心打造了以优秀毕业生、优秀校友、优秀教师、专业建设、专业荣誉为一体,开放互动的校史馆,以增强师生荣誉感与自信心;把室内文化建设着重于包括服装、电商、幼教等专业文化的打造,以提升学生对专业,对技能的自信。
(四)践行自信动态文化,赋予文化灵动。以德育为中心的文化活动是自信心文化“活”的载体,是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动态文化常陷入形式,且缺乏统一的规划,难以形成文化的张力与感染力。学校动态文化从两方面进行入手:其一,为围绕自信心文化的核心,在原有德育活动基础上重新梳理与规划,着重打造自信心文化活动体系;其二,为树立师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开发系列自信文化课程,与学生的精神产生共鸣,触动内心情感,改变外在行为,从而产生导向、引领、启迪、陶冶、熏染与浸润的功效。
1.文化活动,动出“自信”。学校通过以树立学生“自信心”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表达、领导、审美、创造”为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比赛、各种大型活动以及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优质服务的环境下,充分地获得自主、和谐、多元地发展,以个人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围绕“四我”:“我是”“我想”“我能”“我行”开展自信文化活动。要求学生做到“四个一”,即“一日一口号、一周一行动、一月一超越、一年一弘扬”。我是:“我是一名中职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是一名中职学生,作为一名中职学生并不丢人,也可以有所作为,也可以很优秀,同样可以上大学。我想:“我也有远大的理想”,作为一名中职学生,我们也有理想,也想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我能:“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也一样能做”,我并不比别人差,我甚至能做得更专业、更优秀。 我行:“我行,我一定行”,每天告诉自己“我行,我一定行,我一定会成功的”。“一日一口号”:要求每个班级制定一个关于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的口号,每天早读课前先集体喊出该口号,形成常规,增强学生抗挫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一周一行动”:要求学生给自己每周定下一个目标并付出行动,努力完成,并对自己的成功进行总结和记录。“一月一超越”:每个月制订一个大的目标,通过每天的努力,不断超越自己,并与伙伴一起体验和分享成功的快乐。“一年一弘扬”:一个学年结束,收集统计表现特别突出的,自我超越明显的典型个体,进行大力宣扬和表彰,鼓励学生。让老生影响新生,将学校自信文化代代传承、弘扬。
2.文化课程,改革课堂。自信校园文化不仅仅是风景,而且还是愿景,同时更是能将愿景“落地生根”的课程。学校文化课程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出发,开发《自信教育专题课程》和《自信特色德育活动课程》,创设全方位自信教育环境。其中,《自信教育专题课程》从心理健康角度切入进行了建设,《自信特色德育活动课程》从传统文化、职业文化、本土文化的角度切入进行了建设。传统文化课程包括六艺教育、孝文化教育、尊师重教文化、爱国文化教育等内容;地方文化课程包括地方方言、民俗风情、特色美食、民族工艺、民族歌舞等内容;职业文化包含职业规划、职业礼仪、职业道德、职业实践、创就业指导等内容。在地方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上,学校改革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向老师的角色转换,就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校本文化课程进行讲解、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信。
三、自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与反思
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经过三年的建设,校园文化初见成效。学校在以自信心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引导,打造了特色鲜明、内涵深厚、文化有力、焕然一新的学校品牌形象,形成了文化素养、技能素养“双火车头”拉动的学校新局面,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的软实力。校园整体充满活力,洋溢着积极、向上、青春的文化氣息,学校的整体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明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自信心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的方向指引下,探索、总结、调整,不断积累与积淀,从而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校园、生态校园、绿色校园,形成良性的内循环与外循环双机制,发挥文化载道与文化立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东娇.学校文化管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齐爱平,窦秀明.论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职教论坛, 2009(25)
[3]王凯荣,辛 涛,李 琼.职业中学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
[4]禹四明.农村职业教育生源困境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重大课题“中职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实践研究”(2015JD107)研究成果之一;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能学、想学、乐学”对改善流失问题的研究”(GXZZJG2015B197)研究成果之一;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职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实践研究(GXZZJG2015B19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沈德海(1967— ),男,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职称,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书记,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