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研究

2017-05-03秦青梅

成才之路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渗透传统文化

秦青梅

摘 要:化学是需要理性思考的学科,理性思维和传统思维的碰撞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章从化学知识与传统历史相结合,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化学课堂三方面研究化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

关键词:高中化学;传统文化;渗透;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81-01

在学生的印象中,高中化学是西方一些国家的典型学科,与中国传统文化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因此,教师应该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找到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契合点,从化学史入手,在课堂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化学知识与传统历史相结合

提到化学,学生想到的第一点就是西方的各种实验,而我国也有很多在化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教师为学生讲解我国的化学史,能让学生产生一种使命感,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化学,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化学萌芽在中国,现代世界的发明有一半以上是建立在中国基本的发明创造上的,这些发明造就了东方文明古国,所以学生们应该肩负起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责任。例如,商代利用化学拥有高超的制陶、青铜冶炼和制造技术,制造了许多现代人看来叹为观止的器具;西汉时期可以熟练利用“水法炼铜”来冶炼金属;东汉时期造纸术在国内推广,人们逐渐过上了在纸上写字的生活,提高了生活水平。教师适当地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创造,可以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学好化学的决心。苏教版化学课本中蕴含着较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实物图片、文章故事等方式,为学生介绍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卓越成就,书中通过引言、尾注、资料卡、知识拓展等模块为学生介绍了化学在中国的发展史。但课本中化学历史的引入還应增加内容,做相应的改进。比如,现在课本引入的科学家绝大部分为近现代的科学家,建议课本可以考虑引入一些中国古代对化学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如葛洪等。课本对绝大多数的科学家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还应该为学生简洁地介绍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让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在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刻理解的同时,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

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化学课本介绍了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与我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思想是相契合的。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基因在许多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就追求“天人合一”,这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强调人尊重自然就是保护自己。孟子所说的“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也强调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不可以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而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环境破坏的问题,让学生树立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和谐观念,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关注一些环境保护的问题,深刻地看待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让学生意识到环境破坏的危害问题,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施,为学生展示一些环境被破坏之后的图片,如臭氧层的空洞、被酸雨侵蚀过的土地、被雾霾笼罩的城市等。学生通过一些触目惊心的图片,会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利用化学原理保护环境的措施,如少使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筷子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硫酸工厂的选址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硫酸厂的老板,会将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在思考中加深了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同时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化学课堂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会认为高考是学生的最终目标,自己只需根据教学大纲对化学的实验原理、公式等进行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好的成绩就可以了,很少有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并为学生讲解的教师。教师应该在课下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多浏览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资料,将资料中对学生化学学习有帮助的资源筛选出来,在课堂中把这些文化知识渗透给学生,在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一举两得。教师在课堂的导入、展开、讲解等环节可以采用成语故事、图片展示、谜语猜词等方式,将化学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教学“含硫化合物的性质的应用”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事先搜集一些资料,了解古代的应用技术,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可设计以下提问:对中国古代的炼丹术你了解多少?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发明运用了什么原理?你知道如何配比吗?以这种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勇于钻研,主动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学知识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去了解中国古代的化学知识,在课上为学生讲解中国的化学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为了一己私欲破坏环境所产生的危害,让学生尽自己所能去保护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进一些化学故事,增加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前树.基于化学素养的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3]刘艳,黄紫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渗透传统文化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