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推进特色专业建设模式的探索

2017-05-03谭永平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模式专业建设

【摘 要】本文对校企合作推进特色专业建设模式进行探索,提出通过明确专业建设要素和思路、创新专业建设模式、以科研推动专业改革、开展说专业比赛、建立“三层级”联动管理体系等,提升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水平。

【关键词】职业院校 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 特色化发展 建设模式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89-03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加强专业建设既是国家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办学、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资金投入,开展国家示范院校、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等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了有关院校和专业的内涵质量。但是,仍有部分职业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专业建设资金投入有限、专业建设同质化分散化、专业特色不够鲜明、专业建设与改革缺乏比较有效的机制和活力、专业对接行业产业不够紧密、专业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对接岗位不够紧密、专业教学团队教学科研实践能力欠缺、缺乏比较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规模不大、专业教学效益不高、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不够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成为高职教育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建设要素和思路是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前提

专业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其建设质量的高低、成效的大小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要建设好特色专业,就必须厘清和抓住影响和制约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并梳理其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建设思路。也就是说,要搞好特色专业建设,必须首先明确关键建什么和怎么建的问题。在此方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市场设专业、围绕行业建专业、围绕特色强专业、围绕服务兴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确定了以专业发展定位的前瞻度、专业建设理念的先进度、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专业教学资源的丰富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标准的合理度、专业教学团队的胜任度、专业教学模式的恰当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度、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成效度、专业建设和改革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度等10个维度作为专业特色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专业特色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10个维度去开展和考量。同时,通过分析和梳理这些要素,形成以突出特色为目标,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创建校企合作共同推进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六融合”专业建设模式为载体,以整合校企优势资源为平台,以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教研教改能力为关键,以建立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机制为保障的专业建设思路。

二、创新有效建设模式是高职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关键

要扎实有效推进专业特色化建设,就必须根据高职院校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有效的建设模式,这是促进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关键。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业建设特色不够鲜明、实习实训资源不足、课程教学与岗位对接不够紧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提出校企合作推进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厂校融合、虚实融合、校企资源融合、课岗证融合、做学创赛融合、研培赛评融合的“六融合”建设模式。详见图1。

1.专业教学资源条件的整合、开发和利用采取“厂校融合、校企资源融合、虚实融合”建设模式。针对能源电力行业、专业教学和生产设备的昂贵性、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故障发生的突发性等特点和难以在校内建设有关生产性实践教学设施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充分整合、开发和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在企业建立“厂中校”,以便于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全程参与电力生产运行、调度、故障处理、检修维护等整个生产过程,了解电力生产的有关技术原理,掌握电力生产运行和故障处理的规程和要求。为此,电力技术类专业分别与两家发电厂合作共建了两个“厂中校”。同时,针对电力生产过程的高危性、电力技术的隐蔽性、电力生产实习岗位的有限性、岗位实习的不可随意操作性、生产岗位事故发生的不可演示性等特点,在学校建立与真实发电厂和变电站融合的虚拟“校中厂”,建成了西南地区机组型号最多、功能最完善的发电厂和变电站仿真系统,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适时将“厂中校”的电力生产运行的工作场景传到“校中厂”,学生可以在“校中厂”进行各种运行状态和故障处置的模拟操作。学生必须在“校中厂”学习并熟练掌握电力生产有关操作规程、有关故障处理合格后,才能参加真实岗位实习。为了将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及时融入专业教学,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校企资源融合”的模式“借鸡生蛋”引进企业的有关先进技术和设备。如与全球自动化技术水平最高的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实训室,该公司无偿提供了一批昂贵的先进设备,极大提升了自动化技术实训室的技术水平。采用该模式,既可减少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又可获得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融入专业教学,从企业方面来说,通过资源设备的融合,还可使学生将来成为有关设备使用的目标客户。

2.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采用“课岗证融合”模式。按照“专业调研→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工作标准→所需核心能力和素质→形成融课程教学项目、岗位工作标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于一体的专业教学内容体系→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的思路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突出教学标准与岗位工作标准的融合。

3.专业教学方法采用“做學创赛融合”模式。根据高职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以“做”(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在“做”中生成知识,掌握工作的方法和体验学习的乐趣;以“学”(学习原理方法规程)为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其在“学”中理解“所以然”,从而提高理论水平;以“创”(利用所学知识创新设计作品)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使其在“创”中认识知识和技术应用的价值和作用;以“赛”(技能竞赛)为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使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为此,实施了“三个一”技能竞赛活动,即每个专业每年应举办一项专业技能竞赛,每个教师应主持或参与一个赛项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项技能竞赛。

4.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采用“研培赛评融合”模式。根据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特点,学院以“研”(教研教改)为引领,增强专业教学团队对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把握及认识,提升其教研教改的能力;以“培”(培养培训)为载体,通过校本培训、联盟培训、企业锻炼等方式,使专业教学团队及时了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提高其实践能力;以“赛”(教学技能竞赛)为手段,通过开展系列化、常规化教学技能竞赛,激发专业教学团队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评”(教科研绩效评价)为保障,促进专业教学团队对专业教学的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以研促改是推动专业特色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没有科研引领和支撑的专业改革是低水平的改革,甚至是盲目的改革。因此,要真正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尤其是专业特色化建设的质量,就必须以科研为引领和先导。高职院校要注意收集本校专业建设中制约专业特色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专业建设专项课题研究,运用研究理论指导专业改革实践,这样才能增强专业建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特色专业项目立项建设,根据项目研究形成的专业建设思路,启动了院级优质特色专业和院级重点特色专业基础性培育工作,开展了特色教学团队和特色教材立项建设项目,通过特色课程项目化建设带动专业的改革。获中央财政支持的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实训基地3个,获自治区财政支持的特色专业5个、优势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学院成为首批广西特色高校建设立项项目的2所高职院校之一。形成了契合地方产业需求和行业企业需要的以能源电力类专业为主体,多门类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中→高→本”多层次衔接、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和构架。

四、开展说专业比赛是提升特色专业建设质量的有效形式

专业建设需要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和交流、取长补短。通过组织开展说专业比赛活动,专业负责人对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专业建设机制建设、今后建设和改革的设想与措施等有了进一步的明确,有利于促进专业建设更好地对接产业,推动专业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五、建立“三层级”联动管理体系是促进专业特色化发展的保障

为了建立和完善专业特色化建设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由76家理事会成员单位参与的校、政、企三方组成的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依托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建立了“理事会引导、分理事会主导、专业教指委执导”的三层级联动管理体系。以“四共享”(师资共享、实训资源共享、研发成果共享、培养人才共享)为纽带,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专业与产业发展动态跟踪与调整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论证机制、专业人才培养绩效考核机制。每年定期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或报告会,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每个专业每年都召开一次以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论证会或讨论会,共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与教材,共同研发专业实训设备,共同实施专业教学,共同评价专业教学质量,共同分享专业人才培养资源和成果,并根据专业特点大力推行“虚实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详见图2。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常态化的专业调研和论证。根据专业建设管理制度,每年组织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专业人才和能力需求变化专题调研活动,为专业建设结构调整、专业诊断、专业定位发展提供依据。在专业团队开展专业调研、专业论证的基础上,注重吸取来自社会和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炼出专业关键岗位和关键技能要求,及时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做到每届学生修订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指导和规划专业培养标准和规格。

【参考文献】

[1]唐春生,谭永平.创建行业特色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9)

[2]谭永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3)

[3]谭永平.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增强高职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6(8)

【基金項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行业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五融合模式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2012JGZ188);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重点项目“基于内涵建设的电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13JGZ195)和“创建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电力高职院校的研究与实践”(2013JGZ196)

【作者简介】谭永平(1959— ),男,广西乐业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教务科研处教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特色专业建设模式专业建设
大学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中的发展思路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