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教学的“理性”向度研究

2017-05-03陈乔兰

成才之路 2017年11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理性小学语文

陈乔兰

摘 要:习作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研究,激发学生习作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发掘、积累习作素材,减少命题等对习作的束缚,明确文学作品和习作的区别,强调习作内容的真实性,要通过各种形式小练笔增加习作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理性;向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21-01

学生的习作是基础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一般有着内容写实、要求宽泛的特点。但这并不是习作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习作教学到底应遵循什么样的方向标?习作教学从哪里起步?习作教学需要怎样的价值判断?这些都是值得语文教师从理性角度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让习作教学有意思起来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的价值取向徘徊在“有意思”和“有意义”之间,部分教师甚至认为,那些儿童眼中真实、有趣的生活世界缺失应有的理性价值,如果照实搬进习作当中,就会显得粗糙、庸俗。教师总习惯于将儿童本真习作内容进行提炼加工,用成人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将成人的判断投映到他们幼小的心灵世界,这种做法是有待商榷的。儿童有自己的习作世界,应该鼓励儿童“我手写我心”。“有意思”是儿童习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儿童对习作产生兴趣的原动力。比如,在习作教学中尝试引入《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样学生非常喜欢的绘本作品。教师在习作教学前,引领学生尝试开展自由阅读,然后借助图片,将零散的内容进行想象串联,构思出完整的故事,然后再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学生为虎斑猫设计了许多幸福而温暖的故事,体现了学生对绘本故事情节的个性化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融入了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生活中的花鸟虫鱼、风露雨水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基于儿童的视角来开展习作教学,他们的思路便会宽广起来,思维就会活跃起来,热情也会高涨起来。

二、在习作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个体在语文学习中,积累相关语言知识,能够形成一定的语用能力。然而,部分教师把教学的重心过分倾斜于阅读教学上,忽视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习作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让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本可依。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的习作教学都是只有题目而没有教材,使得习作教学缺乏结构化的目标和阶段性的措施。教师各施己教,教学的措施低效重复。教师要根据单元课程的内容,梳理出习作训练的主题,形成系统化的习作序列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编写具有“主题特色”的习作教材,分阶段对习作教学进行规范。其次,要将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融合进行,实现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连接。在开展“主题阅读”的同时,引领学生积累素材、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学写短小的随笔。可以将学生习作中的表达方法、构思技巧等与阅读素材中的范作进行对比,帮助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表达的营养。第三,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训练。低年级学生在识字、写字训练的同时,要关注其篇章意识的形成。比如,低年级儿童喜欢诵读儿歌,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围绕一首儿歌采用由听到读再到背的游戏形式,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和听记能力、理解能力。中、高年级学生重点培养其素材搜集能力和习作结构能力。要让学生围绕主题学习内容,采取录音、录像、文字、图表等形式,记录主题研究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结构性处理,学会谋篇布局的方法。

三、用激励式评价形式促进习作能力发展

习作教学离不开讲评活动。好的习作评讲课一定不仅仅是对学生作品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而是一次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动员活动,借助习作评价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寫作能力的进步,引领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习作讲评要像于漪倡导的那样“评出信心、评出热情”。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教师的客观公正。激励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但也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爱表扬”心理。比如,有的教师在评讲时,只展示学生写得生动具体的片断,而不指出其空洞无物的小节,只朗读习作中富有真情实感的部分,而故意忽略其习作中干瘪无味的表述,这是不应该的。对于学生习作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应该诚恳地给予帮助,这么做一样能增添他们的习作热情。激励性的评价需要教师的精准施教。实践中,有的教师喜欢在学生习作后写上这样的评语,“观察得真仔细”“你的语言很优美”,等等。事实上,这样的评价属泛泛之谈,很难打动学生,缺乏应有的针对性。教师应该具体地列出学生作品中“观察仔细”的字、词、句、段来,在实例面前细数其优点,给人直观的认识。激励性的评价还需要推陈出新,从评价语言的运用,到评价作品的角度,再到评价对象的确定,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评讲之前做足功课,切忌单调乏味。习作评讲要在师生、生生的情感互动中真诚对话,彼此悦纳,共同进步。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引领儿童从舒展自我精神的角度来看待习作,只有面向儿童的需要,这样的学习才会流淌着生命的气息。教师在重视习作教学思想性的同时,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也不能忽视。要借助科学的导向评价,发掘儿童对习作学习的信心,将正面示范与评价相机进行,形成客观、关爱的课堂评价生态,促进习作教学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鸿斌.小学生习作评价方式的几点新尝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7).

[2]袁育林.小学生习作“失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理性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