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职学校农类专业走出办学低谷的思考

2017-05-03陆翠芬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农村中职学校农类专业办学步入低谷的原因及农类专业办学的重要性,并提出解决农类专业办学走出低谷的相应措施,以期给中职学校办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 农类专业 办学低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B-0005-02

笔者在农村中职学校工作二十余年,期间目睹了农村中职学校农、林、牧、副、渔等农类专业办学的兴衰过程。目前,广西较多中职学校普遍反映:农类专业办学几乎步入“山穷水尽”的境地。就此,笔者对农村中职学校农类专业如何走出办学低谷作了初步探索,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期能为中职学校办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广西农村中职学校农类专业办学步入低谷的原因

农类专业在广西农村职校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只是后来高校招生政策变化,当地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学校办学思路存在偏差,农民的思想意识存在偏差,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多元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曾经辉煌的农类专业慢慢步入低谷。

(一)高校招生政策的变化

1991 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积极贯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给职业教育事业带来了春天,当时中职教育方兴,师资紧缺,广西农业大学率先成立了职业技术师范系,定向招收区内职高种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按计划分配。于是全区所有的农村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农类专业,这对于那些进入重点高中无望的学生无疑是一次机遇,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职高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激情高涨,职高农类专业生源充足,农类专业办学达到了辉煌的时期。1997 年以后,广西农业大学与广西大学合并,取消了职业技术师范系,不再招收职高农类考生,其他高校也相继实行了这一政策,眼看升学无望,农类专业对学生不再有吸引力,农类专业“门前冷落”,办学步入“严冬”。

(二)学校办学思路存在偏差

回顾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一些中职学校对自身办学持怀疑态度,办学思路太窄,没有树立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一些学校挂的是中职学校的牌子,开设的是普通高中或初中的课程,到了高校招生录取中职农类专业毕业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时,他们才急于开始“上马”。等到高校取消定向录取农类专业毕业生后,农类专业生源又枯竭。之后又面临精简机构,有些中职学校被拆并,在这过程中,为了给上级一个交代,或维持名存实亡的状况,许多学校又悄然办起了普通高中或初中班。筆者电话采访区内的 20 所中职学校中,到目前为止已没有哪一所学校再办农类专业,其中有 12 所中职学校办起了普通高中或初中,有 8 所以其他专业和极少的学生数艰难维系。

(三)当地政府对中职学校办学支持力度不够

笔者从电话采访区内 20 所农村中职学校反映的情况中,了解到有些地方政府对中职学校办学支持的力度不够,如实习基地的征地和建设困难重重,学校硬件、软件不健全,农类专业内容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实用性不强,不能适应市场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学生多数在黑板上学阉猪、在黑板上学修电器、在黑板上学果树嫁接等实践性强的技术,毕业出来的是一帮口头阉猪、口头修电器、口头嫁接果苗的学生,没有实际动手能力,家长看不到实惠,学生学不到技术,没有办法就业,报读农类专业的学生当然一年年骤减,以至于枯竭。

(四)社会对中职学校的认识存在偏差

社会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家长对中职学校办学宗旨存在偏差,他们送子女读书最主要的目的是“跳出农门”光宗耀祖,读中职学校尤其是农类专业被视为“没有前途,低人一等”的代名词,而学生自身看着父辈终年在田间地头劳作十分辛苦,收入甚微,有的甚至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他们更不愿意再像父辈那样终年守在田间地头,不愿报读农类专业。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当下,“农”字头专业更是被冷落,甚至被遗忘。

二、农类专业办学的重要性

上述种种原因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农类专业的办学,使之逐年步入低谷,有不少县市中职学校放弃了农类专业的办学。那么今后农类专业有没有必要再办下去?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一)国家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是有力的政策保障

从十七大报告中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八大报告中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两字的加入,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农类专业要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担起“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的重任。我们要把农类专业提到重要位置,将之办好办活办出特色。

(二)我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劳动者素质低是一个突出问题

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的情况依然存在,文化素质低成为我区贫困群众获取先进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巨大屏障。有知识、有文化、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市场流程的新型农民数量有限,极为稀缺。因此,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一些地区粗放经营、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刀耕火种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存在,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农类专业为支撑,给这些农民扫除农业技术文盲。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中职学校农类专业招生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初中生,而是要面向当地没有掌握农业技术的农民,只要我们把校区扩展到农村,扩展到田间地头,何愁没有生源?

三、农类专业走出办学低谷的措施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和发展的重要性之所在后,到底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让农类专业走出困境呢。

(一)打破行业条块分割,实行农科教统筹

打破行业条块分割,实行农科教统筹。比如再就业培训,组织部、劳动局、人事局、文化局、教育局、农业局、畜牧局等各自为政,有的培训交叉重复,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财力,如果能整合职教资源,打造具备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科研服务、校企合作等功能的职业教育平台,成立职教中心,形成“大职教”格局,由政府统一来抓,让职校去实施,相互借“势”,职校就能办活、办出特色。

(二)借精准扶贫之风、“三农”之风,把校区扩展到农村的田间地头

这一做法的关键是要得到政府的支持,统筹培训资金。在对贫困农户的调查中,笔者发现,有的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政府拨发的扶贫资金他们不是用来生产,而是首先拿去应酬,结果政府年年扶貧,农民依然年年贫困,如果换另一种方法通过技术扶贫,让他们通过科学技术实现增产增收,这就能够达到彻底扶贫的目的。在这一点上河池某县中等职校做得好,他们受到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率先在 1998 年开始开设技术扶贫班,让各乡镇推选需要扶贫的贫困农户到培训班就读,学习科学种养、生态农业等知识,培训结束后政府又给他们小额信贷作为启动资金,搞家庭种养增加收入,现在许多农户已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形成“星火燎原”的良性循环之势。这样看来,我们把中职招生培训的对象由初中毕业生扩大到各种年龄结构,需要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户上,把校区扩展到当地农村的田间地头,中职何愁没有生源?何愁办不出特色?

(三)根据市场需求加强教师的专业更新和开设专业

从中职农类专业的基本情况看,目前农类专业内容陈旧、落后、知识贫乏,针对这一问题,中职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同时中职学校还要建立市场信息预测领导小组,研究中央的农业政策,研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及时更新农类专业的培训内容和教学计划,使学员能学到跟得上市场需求的先进技术和致富绝招,学员得到实惠,就不愁没有学生登门求教。

(四)构建“培训、生产、供应、销售”一条龙服务,刺激学员学农爱农立志兴农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自于需求的约束使实物产量偏好风光不再。卖粮难、卖果难、卖猪难,增产不增收构成对农业的新困扰。缺乏经营知识的农民既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疯狂竞争,又要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角逐,显然他们处于劣势。即使有技术种得出养得出,也落得个“丰收成灾”的后果。反反复复的失利,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消失殆尽,他们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在农村发展种养业。留守的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农业生产经营上更是粗放,造成恶性循环。针对这些问题,今后当地政府和中职学校不但要肩负起技术培训、生产指导的责任,还要引导他们寻找市场、销售产品,排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使“培训、生产、供应、销售”成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尝到甜头后,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学习技术的积极性都会大大提高,这样就能“务民于农桑”,达到通过技术谋发展的目的。

(五)“宽进严出”,让学生真正学到技术

这与十八大关于职业教育要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一致,当前中职学校发展良莠不齐,以招生行骗、学校疏于管理、学生学不到技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中职学校要得到社会的信任,必需端正办学思路、树立面向农村、服务农村的思想,在招生上从宽,学生行为规范和技术考核上从严的方法。也就是说招生的对象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只要乐于到中职学校学技术的都成为招生的对象。学生招进学校后,一定要抓好常规管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教他们学会做人,在专业上要开足课程,教学内容上要少讲理论,多讲实用技术,多讲致富绝招。教学方法上要做到“怎么做就怎么讲,怎么讲就怎么做”,同时要办好学校实习基地和学生的家庭实践基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努力培养出会做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力求帮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找到致富的门路。

(六)把中职送生任务当做初中学校的一项评估内容

目前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评价的标准尚未完善,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生命力的标准,为了让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盲目追求升学率,灌输的是升学思想,学生无形中有不能读高中上大学是低人一等的意识,因而即使升不上普高,宁愿去打工,也不愿读中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上级主管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把中职送生任务当作初中学校的一项评估内容,完不成任务,可以一票否决其教学质量,让初中学校从大局出发,从提高全民素质出发,端正办学思路,支持中职学校办学。桂东某县 2005年以来一直坚持这一做法,使职校办学迎来了春天,如今已发展成为区内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

总之,如果我们既端正了办学思路,又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农村中职学校农类专业就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

【作者简介】陆翠芬(1972— ),女,广西田东县人,广西百色市田东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
利用网店实施中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新策略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慕课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