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对照研究
2017-05-03张文静朝阳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辽宁朝阳122000
张文静 朝阳市中心医院肾内科 (辽宁 朝阳 122000)
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对照研究
张文静 朝阳市中心医院肾内科 (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探讨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行以持续低效缓慢血透(SLED)以及普通血透(H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11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普通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则接受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血清溶质下降率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清除磷元素(PO4)、血尿素氮(BUN)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的下降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4例(7.14%)显著低于对照组15例(26.7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行SLED治疗,对于改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与HD治疗手段相比,下降血清溶质的几率以及获取稳定血流动力的效果更加显著。
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 普通血液透析 终末期 糖尿病 肾病
糖尿病肾病(DKD)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DKD并发症的几率占据糖尿病患者的30%。并发症的发生将会造成肾小球出现硬化的现象,甚至可能引发肾功能障碍。患病早期临床表现为长时间微量白蛋白尿,在此期间,若不给予及时救治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肾功能异常以及低蛋白血症等损伤[1]。持续低效缓慢血透手段是治疗终末期DKD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有效途径,清除性极高,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终末期DKD患者行SLED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详细内容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是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11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56例。其中,实验组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为22~62岁,平均年龄(42.6±2.1)岁,病程6.5~14.5年,平均病程(11.4±1.3)年;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为24~66岁,平均年龄(43.4±2.7)岁,病程7~15.5年,平均病程(12.3±1.6)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可进行。
1.2 血液透析方法
对照组行普通血液透析治疗。普通血液透析需要给予患者中心静脉或者动静脉内瘘经皮插管干预,透析量为每分钟500ml,血流量为每分钟250ml,每次持续治疗4h,每周3次。
实验组则接受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透析量为每分钟250ml,血流量为每分钟160ml,每次持续治疗6h,每周3次。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血清溶质下降几率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血清溶质观察指标为:PO4、钠(Na)、钾(K)、BUN以及β2-MG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19.0软件包予以核验,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x2值核算,利用(±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值验算。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表1.2组血清溶质的下降几率对比(±s)
表1.2组血清溶质的下降几率对比(±s)
分组 例数 PO4(mmol/L) β2-MG(mg) BUN(mmol/L) K(mmol/L) Na(mmol/L) ALB(mg/L)实验组 56 38.1±9.54 40.3±6.3 63.1±3.54 13.4±4.97 -1.2±4.54 -0.45±4.17对照组 56 51.3±5.7 50.3±7.6 75.4±6.57 19.1±8.36 -2.6±2.35 -2.63±5.01 t值 - - 8.889 7.581 12.333 4.386 2.049 2.503 p值 - - 0.000 0.000 0.000 0.000 0.043 0.014
表2.2组发生其他并发症比对( n ,%)
2.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血清溶质的下降程度:实验组清除PO4、BUN以及β2-MG等指标的下降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
实验组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4例(7.14%)显著低于对照组15例(26.7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终末期DKD患者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早期并未及时给予紧急救治和护理干预,导致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逐渐增加,造成后续治疗十分困难,并发症的发生种类和情况较为复杂。伴随糖尿病肾病的患病情况逐渐加重,导致蛋白尿、低血糖以及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极高。终末期DKD患者通常伴发神经紊乱等其他并发症,导致患者的血液调节能力逐渐削弱,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低血压症状,进而阻碍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2]。除此之外,一些患者还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容易造成患者心肺功能以及交感神经异常的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加强对于患者热量和蛋白质的干预,能够极大程度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此外,通过行以饮食干预也能够改善血透患者的自身体质和营养状况[3]。持续低效血透(SLED)是目前治疗DKD疾病最为有效的临床手段,SLED具有较高的清除率,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通过采取SLED的透析方式,能够减少对于血透患者身体器官的损害,降低血糖和血压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4]。本文结果表明,实验组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4例(7.14%)显著低于对照组15例(26.79%),实验组清除PO4、BUN以及β2-MG等指标的下降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与HP治疗相比,SLED治疗能够进一步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纠正由于透析所导致的血流不足情况,更加有效维持患者的血流稳定性,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与江波[5]等人所得出的结论相似。
4.结语
本研究结论显示,与普通血透治疗手段相比较而言,通过行持续低效缓慢血透治疗,不仅能够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血清溶质下降率,还能够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1] 庞新华.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对照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 2013,21(7):40-41.
[2] 江波, 王晓斐, 江华, 等.健康教育辅助不同血液透析方式用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比较[J].医疗装备, 2015,28(14):96-97.
[3] 王晓斐, 江波, 江华, 等.健康教育辅助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医疗装备, 2016,29(8):25-26.
[4] 江波, 王晓斐, 江华, 等.健康教育辅助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13(2):66-68.
[5] 江波, 王晓斐, 江华, 等.联合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癌抗原125、胱抑素C及脑钠肽水平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 2016,29(S1):49-51.
1006-6586(2017)04-0085-03
R587.2
A